首頁 >> 業(yè)界熱點

《交界線·騰訊影像力攝影展》落地連州國際攝影年展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責(zé)編:小A 2016-11-18

圖片2.jpg

2016年11月19日至25日,《交界線·騰訊影像力攝影展》將落地2016連州國際攝影年展二鞋廠展區(qū)3層。展覽分生、家、路、活四個主題,展示9位攝影師的作品。由VICE和騰訊谷雨計劃出品的紀錄片《錯位——亞洲跨性別者》亦將于展覽期間放映。11月21日下午16:00——18:00,在紅樓賓館小會議室舉辦的《打入國際,中國攝影師還需要準(zhǔn)備什么》主題論壇將集中探討中國攝影師的發(fā)聲渠道,從選題、拍攝風(fēng)格、渠道、國內(nèi)外評審方式及趨勢入手,關(guān)注中國攝影師如何打入國際。屆時,騰訊新聞將為到場觀眾準(zhǔn)備精美禮品,通過面對面交流,以期碰撞出創(chuàng)作火花。

在素描中,灰部和暗部的交界部分被稱為明暗交界線——它看起來是一條線,實際上是一個面。人們善辨明暗,卻常常將中間地帶的混沌理所當(dāng)然看作一條線。

只有越過光影,將目光持續(xù)地投向幽深之處,才能捕捉到這片瞬息萬變的灰。只有暫且放下評判,以人心碰觸人心,才能看到不同境遇里人性的萬千可能。

《交界線》將呈現(xiàn)急劇變化的社會里那些不被看見的人,那些未被說出的愿望,以及默默發(fā)生又驚心動魄的抉擇。

韓萌的《江南棄兒》、吳家翔的《棄兒新生》以及項新平的《多子家庭》像一面三棱鏡,折射出中國“一孩政策”影響下,個人命運的流轉(zhuǎn)與生育觀念的畸變。馮海泳的《看見淤青有多難》、趙赫廷的《觸不到的丈夫》拉開家庭的重重帷幕,探討家為何會傷人。陳杰的《懸崖上的村莊》、劉關(guān)關(guān)的《工人大學(xué)》關(guān)注落在社會后頭的年輕人,他們邁開步伐卻舉步維艱。陳永恒的《深山無臂女孩》、陳團結(jié)的《小煤窯》、VICE的《錯位——亞洲跨性別者》則以多樣的人生形態(tài)引發(fā)觀者思考——他人的境遇發(fā)生在他人身上,是不是也可能發(fā)生在我身上?面臨如此境遇,我如何選擇?

我們期望,觀者最終將凝視投向自身未被看見之處。只有凝視,才能發(fā)現(xiàn)——愛與恨、希望與絕望、背叛與救贖、堅定不移與一念之差共同織就了人生的光譜。


交界線·騰訊影像力攝影展

Shadows·Tencent Photography Exhibition

時間:2016年11月19日——25日

Time: November 19 to 25, 2016

地點:連州國際攝影年展·二鞋廠·三層

Venue:  Lianzhou Foto · The Shoe Factory· Floor 3

策展人:翟躍南

Curator: Zhai Yuenan

參展藝術(shù)家:陳杰、陳團結(jié)、陳永恒、馮海泳、韓萌、劉關(guān)關(guān)、吳家翔、項新平、趙赫廷、VICE

Artists: Chen Jie, Chen Tuanjie, Chen Yongheng, Feng Haiyong, Han Meng, Liu Guanguan, Wu Jiaxiang, Xiang Xinping, Zhao Heting, VICE

 

【主題論壇】

論壇主題:打入國際,中國攝影師還需要準(zhǔn)備什么?

時間:2016年11月21日(周一)16:00-18:00

Time: 16:00-18:00, Monday, 21/11/2016

主辦:騰訊新聞 騰訊圖片

地點: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紅樓賓館·小會議室

分享嘉賓:David Barreda、Ian Teh、Sim Chi Yin、儲永志、段煜婷、韓萌、劉禹揚、肖慕漪、王景春、張立潔、周仰

議題:

1、國外關(guān)注中國哪些題材?

2、如何深入選題,確認拍攝風(fēng)格?

3、渠道:通過什么方式走出去?

4、國外評審方式及國內(nèi)外趨勢?

 

【紀錄片放映】

2016/11/20 16:00/21:00  2016/11/22 16:00/21:00

主題:《錯位——亞洲跨性別者》

導(dǎo)演:韓夏、Joshua Frank

時長:44分鐘

出品:VICE 谷雨


【參展作品】

《江南棄兒》,攝影:韓萌,選自騰訊新聞《活著》欄目第601期,谷雨出品

 

《江南棄兒》

攝影/韓萌

選自騰訊新聞《活著》欄目第601期 谷雨出品

她們出生在人口控制的年代。她們生于江南地區(qū),長在異鄉(xiāng)。她們刻意地回避“被遺棄的”,而用“抱來的”、“要來的”描述自己的身世。缺少親生父母的愛,成了她們生命中殘缺的部分。直到她們生兒育女,做了母親,慢慢地放下“為什么扔掉的是我?”的怨恨。

《棄兒新生》,攝影:吳家翔,選自騰訊新聞《活著》欄目第570期

《棄兒新生》

攝影/吳家翔

選自騰訊新聞《活著》欄目第570期

根據(jù)美國政府相關(guān)收養(yǎng)管理機構(gòu)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每年約有1200名孤兒被海外家庭收養(yǎng),他們大多是有各類“出生缺陷”的棄兒。外國父母們知道,長大后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不同”是難以避免的,但他們依然愿意付出愛去照料和保護他們成長,幫助他們走向新生。

《多子家庭》,攝影:項新平,選自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第2356期

《多子家庭》

攝影/項新平

選自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第2356期

從上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至今已有40多年。急劇膨脹的人口得到了抑制,獨生子女家庭漸漸成為社會主流。然而,一些出生在貧困山區(qū)的家庭仍然在“多子多福、生兒養(yǎng)老”的思想影響下,養(yǎng)育著成群兒女。攝影師近幾年走訪了在浙江打工的多個來自西南部地區(qū)的多子家庭,他們大多生活艱難,常常為了躲避計生部門的處罰而四處流動,戶口問題難以解決,生活與教育環(huán)境也落后許多。

《觸不到的丈夫》,攝影:趙赫廷,選自騰訊新聞《活著》欄目第564期

《觸不到的丈夫》

攝影/趙赫廷

選自騰訊新聞《活著》欄目第564期

她們出于愛的憧憬選擇了自己的丈夫,然而婚后才錯愕發(fā)現(xiàn)丈夫是同性戀,異性婚姻只是其掩蓋性取向的工具。她們被稱為“同妻”。同妻毫無防備地跌入有名無實的婚姻生活,夫妻關(guān)系冰冷到形同陌路,極端者更有家暴發(fā)生。據(jù)保守估算,中國大陸已有1600多萬女性嫁給了同性戀或者雙性戀的男子,但大部分保持沉默。這次,她們中的一些勇敢者選擇站出來坦陳自己的故事,拒絕繼續(xù)隱忍。 

《看見淤青有多難》,攝影:馮海泳,選自騰訊新聞《活著》欄目第555期

《看見淤青有多難》

攝影/馮海泳

選自騰訊新聞《活著》欄目第555期

在中國,有四分之一的婦女遭受丈夫虐待。當(dāng)?shù)谝淮伟驼坡湎聲r,她們選擇了忍耐,悄悄隱藏起疤痕,繼續(xù)偽裝平靜的生活。然而隱忍并沒有換來暴力的停歇,變本加厲的傷害下,傷痕累累的女人們早已流光了眼淚。有人逃跑,有人殺死了丈夫,還有更多人在黑暗中繼續(xù)沉默。

《工人大學(xué)》,攝影:劉關(guān)關(guān),谷雨出品

《工人大學(xué)》

攝影/劉關(guān)關(guān)

谷雨出品

近幾十年,大批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形成一個龐大的群體:打工者。這些工人沒有受過系統(tǒng)教育,工作及生活狀況普遍較差。距離天安門近90公里的“工人大學(xué)”,就是針對這一群體而創(chuàng)辦的公益性培訓(xùn)機構(gòu)。在6個月的時間里,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打工者不僅要學(xué)習(xí)一些為生的技能,還要學(xué)習(xí)包括馬克思剩余價值學(xué)說、團結(jié)經(jīng)濟、農(nóng)業(yè)合作社等在內(nèi)的一系列社會文化課程。相比較個人成功,“工人大學(xué)”更崇尚集體的發(fā)展?!肮と舜髮W(xué)”不收任何費用,但是學(xué)員們要通過勞動“換取”知識 。離開“工人大學(xué)”之后,學(xué)員們又重新分散到全國各地,回到各行各業(yè),繼續(xù)著打工生活。

《懸崖上的村莊》,攝影:陳杰,選自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第2336

《懸崖上的村莊》

攝影/陳杰

選自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第2336

四川大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xiāng)阿土勒爾村,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懸崖村”。72戶人家居住在這里,這個村處于美姑河大峽谷斷坎巖肩斜臺地,所在位置就像三層臺階的中間那級,海拔1400多米,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順著懸崖斷續(xù)攀爬17條藤梯。

阿土勒爾村有15615歲的孩子在山腳下的勒爾小學(xué)上學(xué),孩子們平時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周末才回家。每次上下山,家長們都會輪流接送。

經(jīng)過報道后,今年8月開始,村里開始新建一條用鋼管打造的“鋼梯”,目前已快完工。

《深山無臂女孩》,攝影:陳永恒,選自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第2372期

《深山無臂女孩》

攝影/陳永恒

選自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第2372期

她的家,在湘西大山深處,4歲時失去雙臂,從小沒有父母呵護;她性格好強,憑著一股韌勁,學(xué)會用腳使筷子、繡花;她遇到一個愛她的年輕人,對未來生活滿懷憧憬。她就是無臂女孩向麗萍。

2002年,攝影師陳永恒到湘西采風(fēng),他看到三個年幼的孩子背著厚厚的稻草,他隨手拍下這張照片。當(dāng)時陳永恒沒覺得有什么異樣,但當(dāng)他走過三個孩子回頭再看時,發(fā)現(xiàn)那個穿紅衣服的女孩,袖管來回飄動……這是陳永恒第一次見到向麗萍,那年她剛14歲,帶著兩個弟弟下地割草。

此后十多年,攝影師每次去湘西都會給向麗萍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同時也記錄下了這個姑娘的成長。如今,向莉萍已經(jīng)28歲,沒有胳膊的她,坐在床沿兒,兩條腿彎曲著夾住寶貝喂奶,這一幕既是母愛的偉大,也是一個頑強生命的延續(xù)。

《小煤窯》,攝影:陳團結(jié),選自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第2407期 

《小煤窯》

攝影/陳團結(jié)

選自騰訊新聞《中國人的一天》欄目第2407期 

在陜西安康漢陰縣漩渦鎮(zhèn)有這樣一個因傷致殘的群體,他們當(dāng)年為了掙錢去礦上打工,發(fā)生事故后造成身體殘疾。雖然他們殘疾了,但仍有弟弟或者其他親屬選擇下礦干活,因為他們覺得雖然危險,但要求低、掙錢快。

《錯位:亞洲跨性別者》,導(dǎo)演:韓夏 Joshua Frank,VICE 谷雨 聯(lián)合出品

《錯位:亞洲跨性別者》

導(dǎo)演/韓夏 Joshua Frank

VICE 谷雨 聯(lián)合出品

跨性別,是指一個人不能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而相信自己屬于其他性別。一個人的性別認同,是絕不能被簡單地劃為“男”或“女”的;而“性別認同”這件事,也是不能被“糾正”的。本次,VICE 團隊來到熙攘交雜的香港、燥熱萌動的曼谷,以及熱烈不羈的貴陽等充滿各式人等的城市,以三位跨性別者作為主角,展開了一段關(guān)于他們的、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充滿了艱辛卻飽含希望的旅程。從暗處偽裝的生活,到明處篤定地發(fā)聲,他們的世界是如何被顛覆的?他們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故事?


視頻地址:

上:http://v.qq.com/x/cover/oyy4rgu8kkygig5/p0337dr85a3.html

下:http://v.qq.com/x/cover/oyy4rgu8kkygig5/z0338u6a9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