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火星》
作者
[法]弗朗西斯·羅卡爾
[美]阿爾弗雷德·麥克伊文
[法]沙維葉·巴萊爾 | 編著
青年天文教師連線 | 譯
定價:289.00元
ISBN:978-7-80501-982-6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號(MRO)2005年8月12日發(fā)射升空,是2005年NASA火星探測計劃之一,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對火星進行考察。從該飛行器發(fā)回的數(shù)萬張圖像中,作者選取了最能顯示火星地貌特征且具藝術特點的200幅,每幅圖像都覆蓋6千米寬的區(qū)域,極好地體現(xiàn)了火星的地質(zhì)學和礦物學特征,為讀者展現(xiàn)了宇宙在過去30億年的發(fā)展演變。驚人的分辨率所呈現(xiàn)出的奇特景觀,勾勒著這個美麗星球從未為人類所知的高山低壑、平原丘陵。
書籍由歐洲設計師與行星地質(zhì)學、天文學教授密切合作,帶領讀者開始一次追溯宇宙起源的火星深度游,解開布滿著宇宙成長痕跡的迷人星球的神秘面紗。
作者簡介
[美]阿爾弗雷德·麥克伊文(Alfred S.McEwen)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行星地質(zhì)學教授,美國月球與行星研究所成員,HiRISE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曾參加火星奧德賽計劃,火星環(huán)球探測者計劃和歐洲全球衛(wèi)星導航定位系統(tǒng),即伽利略計劃,他還從事土星及月球相關探測任務。
[法]弗朗西斯·羅卡爾(Francis Rocard)
法國天體物理學家,自1989年起執(zhí)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的太陽系探索項目。
[法]沙維葉·巴萊爾(Xavier Barral)
法國著名設計師、出版人,其平面作品和出版物多次獲得國際大獎。
譯者簡介
劉博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研究生,天體物理專業(yè),研究方向為星際介質(zhì)演化與恒星形成。
徐璐媛,東京大學博士研究生,行星科學專業(yè),研究方向為行星地質(zhì)與演化。
尹倩青,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專業(yè),研究方向為高能天體物理。
青年天文教師連線是致力于連結青年天文人、中小學校與青少年的教育公益機構。
內(nèi)容介紹
本書以盡顯火星獨特風貌和地質(zhì)學、礦物學特征的200多幅精美、高清圖片為讀者開啟了探索火星的神秘之旅:前所未有的高分辨率,揭開了古老火星的迷人面紗;近距離俯視火星的獨特地貌,使人身臨其境;圖幅6千米的圖像,為人們展現(xiàn)了宏闊的地理場景。伴隨著令人贊嘆、震撼的景象,再深入了解火星觀測與探測的悠遠歷史,讀者會不斷刷新對火星的理解、對天文的解讀。本書是一部開啟科學探索精神的優(yōu)秀之作。
目錄
前言 沙維葉·巴萊爾
火星影像 沙維葉·巴萊爾,塞巴斯蒂安·吉拉爾 編
HiRISE:火星新視角 阿爾弗雷德·麥克伊文
地質(zhì)大觀 弗朗西斯·羅卡爾
火星等高線地形圖 美國地質(zhì)勘探局繪制、整理
火星觀測簡史 娜塔莉·沙皮伊 整理
火星影像的地質(zhì)學闡釋 尼古拉斯·曼戈爾德
火星地名漢字譯名表 劉博洋,徐璐媛,尹倩青
致謝
前言
火星環(huán)球勘測者號、火星探路者號和火星快車號軌道器,以及著陸于火星表面的火星車發(fā)回的影像,已經(jīng)極大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而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搭載的,自2006年開始觀測火星的HiRISE相機,更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揭示了這顆星球的古老地貌,挑戰(zhàn)著我們對火星的理解。透過HiRISE的眼,我們得以仔細審視火星北方的熔巖平原、那些沙丘之海、覆蓋著火山灰的環(huán)形山和深邃的峽谷,以及破碎的極地——我們從數(shù)萬張影像中精挑細選,通過這些圖幅均為6千米寬的圖像,引導讀者開始這場絢麗的火星之旅。
我們將這些最別具風情的地貌整理成集:黑沙構成的沙丘、升華的冰……這些傳回地球的火星影像,啟發(fā)著我們對地質(zhì)地貌起源的理解,顛覆著我們既有的知識體系。維克多·雨果說過,一幅風景畫就是一篇文學作品,而文字自身也源自圖畫:字母起源于象形符號,而象形符號起源于繪畫。如此說來,這些火星景致也可以被視作一種“象形文字”,把我們的思緒帶回遠古的時空。水手谷、諾亞臺地、奧林匹斯山、亞尼混沌、子午高原、雙子舌地、阿薩巴斯卡谷——這些數(shù)不盡的壯麗山川,都是喚起我們無窮想象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