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攝影書苑

《銀鹽時代》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責編:小A 2018-04-09

1.jpg

出版信息

著   者:[美]約翰·洛恩加德(John Loengard)

譯   者:朱鴻飛                                 

出   版:后浪出版公司·湖南美術出版社                         

版   次:2018年3月第1版                       

定   價:160.00元


編輯推薦

攝影史上享有盛名的攝影師的傳神肖像

安妮·萊博維茨、理查德·阿維頓、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安德烈·柯特茲、布拉塞、雅克·亨利·拉蒂格……

從經(jīng)典作品的銀鹽底片窺見大師們的創(chuàng)作過程

安塞爾·亞當斯、愛德華·韋斯頓、曼·雷、沃克·埃文斯、優(yōu)素福·卡什、比爾·布蘭特、羅伯特·卡帕……


你也許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但一定見過他們的作品

提起二戰(zhàn),腦海中浮現(xiàn)的不是當年的新聞標題,而是一個個畫面:諾曼底登陸中沖向海灘的士兵、怒目而視的丘吉爾、戰(zhàn)爭勝利時擁吻的水兵與護士……在文字過時之后,這些照片依然不斷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成為歷史的標志性畫面。

這本攝影畫冊講述的就是那些用照片為歷史寫注解的攝影師們的故事。


向銀鹽照片和銀鹽大師們致敬

在超過160年的時間里,每張黑白照片都是用銀鹽底片制作出來的。攝影師將某個瞬間永久凝固在底片上,再用手工沖洗、放大成照片。每張底片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其獨特的顆粒感、細膩的層次變化,遠非數(shù)碼照片可比?!渡睢冯s志傳奇攝影師為同行們拍攝肖像、翻拍底片,以此向銀鹽時代和銀鹽大師們致敬。

洛恩加德抓住大師們的獨特氣質(zhì),拍出他們放松、坦誠的一面。這些肖像不僅是珍貴的紀念,也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書末簡要介紹每位拍攝對象的生平,幫助讀者理解他們在攝影史上的地位。優(yōu)美大氣的版式搭配大尺寸照片,銀鹽照片的獨特魅力盡顯無遺。

 

經(jīng)典照片常見,經(jīng)典照片的銀鹽底片卻不常見

那些熟悉的照片的“原圖”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亞當斯拍《月升》時天空到底有沒有云?《原子的達利》中哪些元素是實拍出來的?布列松為了“決定性瞬間”會怎樣剪裁畫面?一般人接觸不到的原始底片,被洛恩加德細致翻拍,讀者得以從全新的角度欣賞經(jīng)典影像。


資深圖片編輯揭曉經(jīng)典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的原因

有人因為照片曾被希特勒關進監(jiān)獄,有人為了偷拍沖突事件在警察面前裝傻子,有人賣掉父親留下的服裝店只為一心拍照,有人經(jīng)濟學碩士畢業(yè)卻立志拍攝體力工作者。

洛恩加德用敏銳直接的文字揭露一張張經(jīng)典照片的誕生所需要的智慧、勇氣、耐心和運氣,娓娓道來大師成為大師之前的人生歷程。


媒體推薦

洛恩加德先生的環(huán)境人像因他對杰出的銀鹽大師們的尊敬和喜愛而出名。

——《華爾街日報》

如果《銀鹽時代》只是約翰·洛恩加德的野心之作,它仍然是能夠進入攝影史殿堂的重量級作品。畢竟,洛恩加德在《生活》雜志的長期任職,以及他從世界各個角落準確無誤拍攝的照片,讓他成了一個英雄。但事實上,《銀鹽時代》的格局更大。

——Société Perrier網(wǎng)站

攝影師、圖片編輯、導師、圣人、策展人、歷史學家、評論家和學者,多年來約翰·洛恩加德用沖勁、專注、固執(zhí)和智慧承擔了所有這些角色,

——《名利場》 

這是一本在每個方面都很棒的書,大小也剛剛好。我的意思是,像冰箱那么大也不錯,但這個開本讓一切都很驚艷,因為它能讓讀者沉浸其中。

——安·比蒂(Ann Beattie),小說家,著有《〈紐約客〉故事集》系列

它有直接性、現(xiàn)場感、未經(jīng)修改的意外性、樂趣,以及對鼎盛時期的《生活》雜志的回憶。

  ——大衛(wèi)·戈德布拉特(David Goldblatt),攝影師


內(nèi)容簡介

《銀鹽時代:與偉大攝影師相遇》是美國著名攝影師約翰· 洛恩加德獻給他奉獻了一生的藝術的贊歌。作為美國《生活》雜志的著名攝影師和資深編輯,洛恩加德記錄當代生活多年。在這本印刷精美的雙色畫冊中,他關注了眾多半個世紀以來享有盛名的攝影師,如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理查德·阿維頓(Richard Avedon)、阿爾弗雷德·艾森施泰特(Alfred Eisenstaedt)、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Sebasti?o Salgado)、哈里·本森(Harry Benson)、貝倫尼斯·阿博特(Berenice Abbott)、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以及其他很多攝影師。洛恩加德在藝術家們的工作室、家中或外景中捕捉他們的身影,精彩的肖像照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抓拍展示了藝術家們工作和休息時的狀態(tài)。

與這些構(gòu)思巧妙的傳神肖像相伴的是他對經(jīng)典作品的銀鹽底片的翻拍。這一特別的角度讓讀者得以從內(nèi)部觀察攝影師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也為被數(shù)碼統(tǒng)治之前的攝影實踐留下一份樸實的紀念。沒有什么影像復制工藝比銀鹽底片更如實更可靠地再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不久之前,這一理念還是所有攝影的基礎。

著者簡介

約翰·洛恩加德(John Loengard),1934年出生在美國紐約。當他還在哈佛大學讀四年級時,他就開始為《生活》雜志拍攝專業(yè)照片?!渡睢冯s志改為月刊后的1978—1987年期間,他擔任圖片編輯。1986年,《生活》在他的領導下獲得了美國雜志編輯協(xié)會頒發(fā)的第一個“攝影卓越獎”。2004年,他獲得時代公司頒發(fā)的攝影師夢寐以求的“亨利?R?盧斯終身成就獎”。2005年,《美國攝影》雜志將洛恩加德評選為“攝影界zui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他是九本攝影書的作者,包括《慶祝負片》(Celebrating the Negative,Arcade Publishing,1994)、《如我所見》(As I See It,Vendome Press,2005)和《每時每刻》(Moment By Moment,Thames & Hudson,2016)。

譯者簡介
朱鴻飛,1970年出生,2004年至今從事商業(yè)翻譯,翻譯過《第三帝國圖文史》《1969》《二戰(zhàn)圖文史》《戰(zhàn)艦圖文史》等書籍。

內(nèi)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