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攝影書苑

攝影新批評叢書:中國攝影史拾珠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 作者:趙俊毅 責編:張雙雙 2019-03-19

微信圖片_20190319205731.jpg

《攝影新批評叢書》以跨學科的視角對中國當代攝影的現(xiàn)象和特征進行梳理和思考,以攝影批評、攝影史研究、隨筆以及訪談等靈活多樣的文本樣式,全面呈現(xiàn)中國攝影歷史與現(xiàn)狀的文化圖景。本書為《攝影新批評叢書》之一。 收藏夾趙俊毅收藏頗豐。從攝影術傳入中國以來,國內早期的個人攝影畫冊,到民國期間活躍于中國攝影界的攝影團體出版的攝影年鑒,以及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出版的攝影期刊、畫報。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趙俊毅開始不滿足于單純的收藏,他對相關藏品文件上的歷史信息進行研究,用歷史學家的辦法進行對比解讀,他的許多發(fā)現(xiàn)和觀點,是對前人記述歷史的細節(jié)性還原,也彌補了中國攝影史傳統(tǒng)著述的部分疏漏,極具史學價值。

圖書目錄編輯

      序言 

  攝影在中國:從排斥到接受 

  我國最早的攝影展覽 

  刊行時間最長的《柯達商報》 

  八十年前的《柯達畫報》 

  接地氣的《柯達雜志》 

  昔日的柯達攝影大比賽 

  尋覓唐槐 

  康有為與《攝影指南》 

  舒新城拍攝的《西湖百景》 

  豐子愷設計的《美術照相習作集》 

  徐悲鴻設計的《美的西湖》 

  三十年代中學生的攝影特刊 

  從《復中影集》看今昔美育教育 

  復旦攝影年鑒 

  裝幀考究的《南京影集》 

  名副其實的《美景集》 

  為攝影癲狂的陳傳霖 

  成績卓著的黑白影社 

  民國時期的女攝影群體 

  民國版的《中國攝影》 

  舊中國攝影學會的更迭 

  舊中國的攝影函授教育 

  略談我國早期的攝影書籍 

  跨越新舊中國的攝影刊物 

  新中國最早的攝影雜志 

  新中國首次大型影展 

  “照相機給沙飛” 

  都是《攝影須知》惹的禍 

  《攝影業(yè)務》的始末 

  新聞圖片周報的由來 

  七一相機誕生記 

  首屆國展的由來 

  大躍進時代的佳作 

  一張老照片與黑鏡頭 

  文革之前的《中國攝影》 

  魏南昌不是浮云 

  《媽媽,到那邊去!》惹出的是非 

  五十年前的影壇佳作 

  一張紅遍中蘇的照片 

  名家剪裁 

  一張照片帶來的福與禍 

  《東方紅》的三個版本 

  對《新攝影》毛體的異議 

  拜師前后的江青 

  江青的處女作 

  江青習影擠占國展 

  “兩刊”上的江青作品 

  《十月的螃蟹》拍攝記 

  人類第一張照片該是誰 

  北京光社與田野工作 

  北京光社與四月影會的文化連帶 

  中國攝影博物館的遐想 

  巨幅膠片相機的嘗試 

  后記一 

  后記二

后記編輯

     剛開始收集中國攝影文獻,只是為了研究中國照相機工業(yè)的發(fā)展史,久而久之,文獻累積多了,我又利用這些文獻于2008年建立起中國攝影文獻網。網站除用文獻展示中國攝影史的脈絡之外,也嘗試著寫一些中國攝影史方面的文章,雖然時間不長,但《像素》雜志的那日松就向我約稿,使我寫的文章有幸在他主編的雜志發(fā)表.就連這本《中國攝影史拾珠》一書的出版,也得益于那日松先生的精心策劃。 

  這次集結成冊的《中國攝影史拾珠》共收集了50余段小文章,有些已經在一些專業(yè)攝影刊物上發(fā)表.絕大多數在網上和讀者見過面,個別小文是近期新發(fā)現(xiàn)的記錄。這些文字不是宏幅巨制,也不算中國攝影史的補充,我個人認為,是中國攝影史中的拾遺,攝影史中的拾貝;這些文字所表述的事實,直接依據就是我收藏的各類攝影書籍和報刊,但它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以文獻記載為線索的個人思考,有多種書籍為證,經過頭腦過濾而成。文字表述出來的事實也力求再現(xiàn)歷史,還原真相,同時追求內容與視角的獨特性。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虛擬的故事結構,皆因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的心態(tài)所致。 

  在醞釀《中國攝影史拾珠》期間,得到了好友的大力幫助,鮑昆、那日松、林尊直就是其中的三位。鮑昆先生是我一直關注和尊重的攝影批評家,他的文章我遇見必看,直到2008年夏,在北京798藝術園區(qū)的一次專業(yè)展覽上我們才相識,卻一見如故,之后往來如常。這次力邀作序,鮑先生欣然應允,我萬分欣慰。林尊直先生這次為我的《中國攝影史拾珠》撰跋,是我心中所盼望的,長期以來,林先生對我的鼓勵、鞭策、匡正、教誨.令我終生受益。那日松先生雖年少于我,卻是多年知交,應該說,在我研究攝影文獻之初.如果沒有那先生的幫助,也許沒有我今天的這點小成績。一直以來.那先生都是在指點和幫助著我.直至親力親為繁劃將這些文字出版。越接近出版工作的尾聲,越感受到友人們的情誼深深,這件事的成功遠遠不是我個人的努力,實在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結果,在此一并鞠躬致謝。 

  我個人觀點,知識可以靠書本得到,學問不是,學問需要研究琢磨,同仁之間經常交流甚至辯論才可得。故而,我希望這冊《中國攝影史拾珠》出版后,能有更多關注和喜愛中國攝影史的人士一起研究探討,不斷完善和盡可能地讓歷史還原的內容再多些,再精準些,這也是我多年致力于此的心愿。 

  趙浚毅  2013年初春于北京龍譚湖西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