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觀、歷史的角度來審視,20世紀中多數的攝影杰作,均取材于那些人們稱之為瑣碎的平凡事物?!s翰?薩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
2019年7月15日,從“日?!背霭l(fā)——中外青年攝影師聯展在京師美術館舉辦。展覽展出了來自中國、美國、日本、以色列、孟加拉、馬來西亞6個國家的9位青年攝影師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都取材于日常,卻又各不相同,作品展現著青年群體對于自我及與“他者”之間的身份認同、文化和社會問題的思考。
“日常”影展多媒體展映交流會現場
多媒體展播一直是“日?!毕盗杏罢怪饕恼故痉绞?,展覽期間,中外青年攝影師作品多媒體展映交流會也同期舉辦,與會嘉賓和媒體代表就圍繞中外青年攝影師的“日?!北磉_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交流。
北京攝影函授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希紅已經連續(xù)支持、推動三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她在現場分享了對青年攝影師的認識和現狀,并對大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中國攝影報》副總編輯柴選以一位資深媒體人的視角,在有關青年攝影師的挖掘和傳播方面談了自己的觀點。
中國攝協志愿服務處張曉蓉以策展人的角度談到,要用開放包容的視野、用心用情的態(tài)度做好一個展覽。
參展作者王攀分享了作品《小城碎戲》的創(chuàng)作思路,他分享了參加“日?!庇罢沟捏w會,通過參加“日?!庇罢够顒?,他的《小城碎戲》參加過很多國際攝影活動,也讓更多的攝影人看到和了解他的作品。
“日?!型馇嗄陻z影師作品聯展”是由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中國攝影家協會網承辦的項目,自2015年啟動以來,每年一個主題,《日常—觀照》《日?!鲆姟贰度粘!南瘛贰度粘!浅!芬呀浥e辦四屆,共呈現了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多位青年攝影師的作品。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就是從歷屆聯展作品中遴選出的。
現場多媒體作品展播
聯展主題定為“日常”,旨在從日常經驗出發(fā),讓年輕人發(fā)聲、發(fā)現攝影新力量。聯展中,中外攝影師各占半數的比例可以使觀眾較為充分地了解中外攝影師在關注點和創(chuàng)作方式上的異同。2018年,聯展啟動了“青年人才培養(yǎng)計劃”并給予一定的資助,鼓勵更多青年攝影師對于拍攝主題、對象以及相關的社會性、全球性等問題,進行長期深入的拍攝和探討。
2019年,聯展延續(xù)“日?!毕盗?,以“時間的曠野”為主題正在面向全球進行作品征集。
來自蜂鳥網的譚佩里,從媒體傳播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搜狐網程宮在如何發(fā)揮、傳播好前幾屆“日?!庇罢棺髌贩矫嫣岢鏊悸罚M梢酝ㄟ^這個平臺,推出更多更好的青年攝影師作品。
王熙靖作為本次展覽多媒體包裝導演,和大家分享了多媒體視頻包裝的創(chuàng)作體驗。他說,年輕人的作品充滿了實驗性,這種影像呈現充滿了新鮮感。
展覽現場
展覽將于7月21日結束,觀眾可免費參觀。
展覽地點:新街口外大街19號北京師范大學藝術樓一層京師美術館
掃碼查閱“日?!庇罢箤n}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