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觀后感
藝術(shù)中心黨支部 鄭旭東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diào)家風的重要性:“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奔沂亲钚?,國是千萬家。家風,是民風、社風、國風的基礎展現(xiàn),是社會風貌和國家風度的核心映射。誠信為本、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孝老愛親……好的家風,會在時光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澤被后世;好的家教,能在歲月的年輪中,千年不衰,歷久彌香。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家風》,更是深刻體會到好的家風家教,是祖輩先賢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成為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向前,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
在紀錄片中,我們看到曾國藩的家風,其核心是勤與儉,曾國藩家書中出現(xiàn)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勤”與“儉”,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成為曾家突出的家風文化。從《顏氏家訓》、《朱子家訓》到《錢氏家訓》,我們看到了書法家顏真卿的故事,錢穆、錢偉長的故事等等,學到了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紀錄片自古至今,從城市到鄉(xiāng)村,令我們感受到家風文化源遠流長,“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片中京劇譚門第七代人物譚正巖的講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為先”作為訓誡后人的格言警句,培養(yǎng)兒孫的規(guī)矩意識,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做一個有“家德”的人。長輩撫養(yǎng)晚輩,晚輩回報長輩。人倫情懷縈繞其間,無法割舍。孝道,不僅要求奉養(yǎng)長輩,而且強調(diào)尊敬長輩。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應當是孝敬。片中,譚孝曾帶領(lǐng)譚正巖等人去看望譚元壽,接受家族傳統(tǒng)的熏陶。孝和義就是譚家的傳家寶,相親相愛,尊老愛幼;報效祖國,國比天大。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早就使家庭家族這個“小家”與國家興亡這個“大家”休戚與共、息息相關(guān),早已將優(yōu)良家風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共識。
修身立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國古代哲學把歷代知識分子終極一生的崇高價值追求定義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風中常有對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正是對個人品德修養(yǎng)的基本養(yǎng)成。我記得小時候,我家里祖父母、父母,一直教導我們要心胸開闊,要謙遜坦誠,要吃苦耐勞,要與人為善。這幾句教誨一直伴隨我成長,也成為我為人處世之道。我覺得,心胸開闊要正確對待功利,要努力使自己做到“寵辱不驚”、“得意淡然,失意坦然”。要學會寬容、包容,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要看人所長,不求全責備。要謙遜待人、以誠待人,學人之長、補己之短,正直誠懇、與人為善。要敢于吃苦、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磨練好意志。
《家風》這部紀錄片,讓我們重新審視家規(guī)對人生、對家族、甚至是對國家的重要性,對我們的家庭教育和社會風氣的良好養(yǎng)成都提供了很好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