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記錄人類減貧史上的創(chuàng)舉
——“一個都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作品選登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chǎn)黨向中國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發(fā)展全局的高度,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戰(zhàn)略,做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把扶貧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中國攝協(xié)在近日于河南三門峽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jié)上舉辦“一個都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 ,用攝影作品記錄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描摹當代中國發(fā)展以人為本的生動細節(jié)、展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史詩成就。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正是廣大攝影人和基層一線扶貧干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潛心創(chuàng)作,為民族奮進留下熾熱而凝重的記錄。本報特刊登部分作品,以饗讀者。
2019年6月30日,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處的烏英苗寨,駐村第一書記韋桂華(右四)、黨員梁成兵(右三)、梁志新(左二)帶領村民維修河堤。烏英苗寨共有140戶600多人。其中100戶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xiāng)黨鳩村, 40戶屬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xiāng)南岑村。由于地處偏遠,山多地少,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黃孝邦 攝
2020年5月13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村民莫色達體搬離“懸崖村” 。當天,阿土列爾村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始陸續(xù)搬遷到縣城附近的集中安置點。張林 攝
2019年3月27日,在河南省盧氏縣沙河鄉(xiāng)果角村,村民任當鋒在喂羊。41歲的任當鋒曾多年在外打工,由于腰部有傷不能干重活。2018年,在知悉盧氏縣的金融扶貧政策后,任當鋒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用5萬元無擔保無抵押小額貸款,購買了38只羊,從打工仔變成了一個羊倌。李嘉南 攝
2020年2月5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鄉(xiāng),曾慶波(前)、陳鑫(中)、李根(后)為苗族群眾送去春耕物資,解決群眾疫情防控期間的購物難題。他們分別是棉花村、龍?zhí)洞濉⒓t光村的第一書記,都來自南方電網(wǎng)公司凱里供電局。蔡興文 攝
2019年6月11日,在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壽春中學,享受精準扶貧政策的建檔立卡脫貧戶小張同學,特意在畢業(yè)典禮上穿了一件印有“脫貧”字樣的衣服。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 2019年4月全縣脫貧。李翔 攝
2018年2月2日,志愿者到河南淇縣廟口鎮(zhèn)形盆小學為放假的孩子播放3D動畫電影,從來沒有看過3D電影的孩子們被神奇的視覺效果所震撼。河南鶴壁礦業(yè)集團退休工人劉厚忠志愿成立“逗號愛心電影放映團”,經(jīng)常到周邊貧困山區(qū)為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放電影。張兆增 攝
2020年8月6日,青海省門源縣珠固鄉(xiāng)東旭村的姑娘們準備去跳鍋莊舞。費茂華 攝
2014年4月25日,四川廣元市一處古村落修復工地,幾名農(nóng)民工在工棚休息。當?shù)卮罅Πl(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為許多農(nóng)民工提供了返鄉(xiāng)就業(yè)、脫貧致富的新途徑。李舸 攝
2019年4月29日,在云南怒江獨龍江鄉(xiāng)迪政當村小學,李梅英為孩子們上課。她2015年中專畢業(yè),在外務工1年后回到家鄉(xiāng),當了教師。她的孩子尚小,就帶著小孩上課。趙渝 攝
2013年10月13日,四川甘孜州甘孜縣白日村的藏族群眾們正在建新房。李隆德 攝
2019年6月22日,在云南省會澤縣草莓摘撿初加工車間里,搬遷人員正在摘撿草莓,孩子們在一旁玩耍。會澤縣是貧困人口大縣,為解決“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實際困難,縣委、縣政府作出“引導十萬人進城,再建一座會澤新城”的決策,新城共計搬遷81085人。搬遷后為確?!鞍岬贸?、穩(wěn)得住、能致富”原則,相繼開設多產(chǎn)業(yè)就業(yè)扶貧車間以解決搬遷人員就業(yè)問題。尹永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