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期間,6月8日至6月15日在王府井步行街舉辦的“百年·百姓——中國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吸引了眾多來此休閑的人們的目光,同樣也有不少人專門為觀展而來。
王府井步行街展覽現(xiàn)場。
來自天津的攝影愛好者王玉民聽到“百年·百姓”大展的消息,一大早專程從天津坐城際列車過來觀展。他看到“百年百?!卑鎵K,不禁感慨:“這是一部家庭的歷史,也是攝影的歷史。過去的照片以擺拍居多,人們表情笑容也很少,解放以后尤其80年代后,出現(xiàn)一些室外照,人物的表情也更加自然。對于攝影工作者也有文獻價值,對于普通人來說也是歷史教育,讓人更有比較感。”
專程從天津過來觀展的攝影愛好者王玉民。
從吉林過來的攝影人陳敬德夫婦和另一對好友夫婦,在“百年好合”版塊的布置的老物件擺設前端坐拍照留念,前一天他們已經(jīng)觀展過,這是他們第二天又一次過來,也是為了取得更佳的紀念照效果。對他們來說,這次的展覽也是格外有意義。
一對老年夫婦在“百年好合”版塊合影留念。
來自河北的王曉秋女士已經(jīng)退休,冒著炎熱戴著涼帽,在每一張展覽照片前都會駐足停留,用手機認真拍下照片?!跋裎疫@個年紀已經(jīng)很少了解以前的歷史,這次展覽照片很多都沒見過,這次比較集中。我想拍下來,帶回去給孩子們看一看,讓他們更加了解歷史?!?/p>
河北的王曉秋拍攝照片帶回家給孫輩看。
從空軍總醫(yī)院退休的陳竹女士,近三年迷上了攝影,加入攝影俱樂部成為發(fā)燒友,每天都會拍照練習,退休生活過得豐富多彩。前一天已經(jīng)觀展的她又拉來了好友夫婦一同前來。“這次的展覽照片是真實的表達,是歷史名片的記錄,所以我特別喜歡。我在這里拍了許多照片發(fā)朋友圈,連著兩個早晨六點一刻到這里,抓拍許多觀展的人物和參展照片,以及之間的關系?!?陳竹通過朋友圈分享“百年·百姓”大展上拍攝的照片,贏得了眾多好友的點贊,也有很多人在她推薦下前來觀展。
攝影發(fā)燒友陳竹在展板前拍攝。
北京柴女士一家三口來到王府井逛街,體驗數(shù)字人民幣的使用,無意中恰好走到“滄海桑田”版塊一組體現(xiàn)“錢幣變遷”的照片前。從百年前人們還在使用銅錢,到如今人們使用銀行卡、手機支付等多樣的支付手段,變化尤其巨大。對于她更是有切身體會,因為她一家人到王府井商圈來體驗剛剛申領到的數(shù)字人民幣,“現(xiàn)在和我們年輕時候相比幸福多了,現(xiàn)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柴女士在“錢幣變遷”組照前展示手機中的數(shù)字人民幣。
老家河南的王先生已經(jīng)退休,假期與夫人、兒子、親友們一起來觀展,他們親戚有作品入選此次大展的“百年百?!卑鎵K。談到大展,他心情很激動:“特別親切,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看到過的,經(jīng)歷過的。我們國家的變化日新月異?!?/p>
住在王府井附近的一對夫婦,每周幾乎都會逛到王府井,對他們而言文字和圖片的結(jié)合非常吸引人,“感覺到時光流逝,感受到時代變遷”。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觀展,既有學齡前的孩子,也有中小學的學生。有父親帶著上小學的女兒,并給女兒聲情并茂進行講解。有爺爺抱著孫子,讓孩子也能明白自己過去的生活場景。同時一些家庭帶上腿腳不便的老人前來觀展,他們坐在輪椅上,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端午佳節(jié)享受著天倫之樂,重新領略到年輕時候熟悉的場景畫面。
家長帶孩子觀展,從小接受攝影視覺熏陶。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