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夜,傍晚的一陣細雨逐漸退去,濕漉漉的空氣比白天的悶熱舒適了些許。記者來到王府井大街,看到路上的游客與納涼的百姓依舊川流不息,雨水過后濕滑的路面并沒有阻擋大家前來觀展的熱情。
什么展?自然是“百年·百姓——中國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323幅來自百姓、記錄百姓百年生活巨大變遷的珍貴影像資料,正整齊地排列在步行街的核心區(qū),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收獲著大眾的贊許。
滄海桑田、歲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福。時間如筆,影像為墨——描繪中國百年蒼茫,勾勒紅心迎難而上。人們在這些歷史的印象中了解未曾經(jīng)歷的過去,找尋還未褪色的回憶,感受著百年來華夏大地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個動作,一次歡笑。展板中是1975年全運會前夕人們在排練表演節(jié)目。這位大姐開心地模仿著照片里的動作,仿佛自己跨越時間,也參與到那揮汗如雨的練習中。
大哥大是什么?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們都不會陌生。那是改革開放后,人們生活發(fā)生巨大變化的真實寫照之一。從前的我們打個長途電話都要排隊去電報大樓。形似磚頭的大哥大甫一出現(xiàn),就再次改變了人們對通訊的認知,大大提升個人聯(lián)絡效率的同時,也成為了新的財富符號。經(jīng)歷過這場變革的父親,在向新世代的女兒講述著她完全陌生的這些。
民以食為天。對大眾來說,吃的變化,可能最容易讓人感受到生活進步的日新月異。年輕的父母帶著兩個孩子,看著數(shù)十年前他們都不曾經(jīng)歷的大食堂。只有如此對比,才能體會當下的生活來之不易。
敬禮!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在一幅展現(xiàn)全國少年兒童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的照片前,一位女同志莊重的舉手敬禮。在她同伴的鏡頭里,留下的不僅是一次難得的紀念照,更是對自己美好童年的深深眷戀。人雖已成年,但童心未泯。我們的黨雖已百年,但就像照片中涌動的青春,活力四現(xiàn)。
百年歲月百姓說,百姓生活我傳播。如今是全面自媒體的時代。觀展的人群中,不少直播客手持手機穩(wěn)定器,邊走邊拍不停息。一位自媒體創(chuàng)作者面對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fā)射成功的照片,為自己的觀眾講述著照片記錄下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一面姓氏墻,找到我的“楊”——百年百姓看百家。此次展覽的現(xiàn)場布置,處處都留有設計者的巧思匠心。一塊展板的背面,家住北京的軍隊退休老干部楊先生發(fā)現(xiàn)了鏤雕的百家姓,欣喜地指著自己的姓氏說“找到了”。
1993年,國內股市仍屬興起初期。即便是市場中的大戶,也只能幾十個人共用一臺電腦。看著熟悉的畫面,老夫婦倆小聲地喃喃自語,似乎透過畫面回到了那個個人財富跌宕起伏的時期。
1978-2012,改革開放如火如荼。中國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不僅震驚了我們自己,更震驚了世界。開放的中國,歡迎著世界各地的人們睜大了眼睛看向這里。獨一無二的中國速度,就從這里起步,帶領我們走向偉大復興。
圖文:姜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