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理論評論

石少華:化作春泥更護花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 作者:蔡毅 責編:張雙雙 2021-06-23

化作春泥更護花

石少華

 (1918-1998)

我國革命的攝影藝術,經歷了漫長的道路,而我個人只不過是在這條道路上踩了幾個腳印罷了?!偃A

文丨蔡毅

石少華,祖籍廣東番禺,1918年出生于香港,1923年隨父母回到廣州定居。1925年入江門北街 啟智小學讀書。1932—1937年,先后在嶺南大學 西關分校初中和嶺南大學附屬高中部讀書的石少 華,逐漸對攝影產生濃厚的興趣,經常外出進行攝 影創(chuàng)作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全國抗日浪潮 洶涌澎湃,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廣州的愛國運動 風起云涌,給處在青少年時代的石少華以強烈的愛 國主義教育,令他對中國共產黨有了初步的認識。

1938年3月,在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狼煙中,經廖承志 同志介紹,20歲的石少華從香港經廣州、西安奔赴 延安,先后在陜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時 幵始攝影創(chuàng)作活動。1938年10月,石少華加入中 國共產黨。1939年9月,他隨抗大總校遷往華北敵 后,擔任先遣隊記者團攝影記者,11月,他被分配 到冀中軍區(qū)政治部宣傳部,1940年12月任冀中軍 區(qū)攝影科科長。1943年9月,石少華任晉察冀畫報 社副社長,1950年任新聞攝影局副秘書長兼攝影 處處長,1952年任新華社攝影部主任,歷時20余 年。1959年,他任新華社副社長,1970年出任國 務院文化組秘書長,1979年兼任新華出版社社長。

他還曾當選全國文聯(lián)委員,全國第一、二、三、四 屆文代會代表,全國政協(xié)第二屆、第三屆委員和中 共第九屆、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歷任中國 攝影學會(后改為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第一任主席以 及之后的第二、四屆主席,1994年任中國老攝影家 協(xié)會第一任主席。

攝影事業(yè)的開拓者

1938年10月,石少華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 業(yè)后,被選入高級政治軍事研究隊學習,他一心想 著學好本領打鬼子、救中國。1939年9月,他隨抗 大總校奔赴華北,本以為可以上前線了,但在延安 時期已展示出攝影才能的石少華被晉中軍區(qū)司令員 呂正操相中,同年11月被分配到冀中軍區(qū)政治部, 1940年任攝影科長,幵展抗日根據地的攝影工作。

在抗日戰(zhàn)爭初期,我黨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攝影 工作尚未展幵。石少華決定以舉辦訓練班的方式培 養(yǎng)攝影干部。1940年6月,冀中軍區(qū)第一期攝影訓 練隊在河北省曲陽縣宋家莊幵學,石少華既是隊長 又是教員,學員共10人,來自冀中各軍區(qū)。石少華 請冀中軍區(qū)火線劇社的凌子風和李濤為攝影訓練隊 創(chuàng)作了隊歌《我們是革命的攝影工作者》。訓練隊 課程為攝影常識、新聞攝影、暗室技術、照片上色 等,另外還有政治和文藝理論課程。面對文化程度 不高,又從未見過照相機的戰(zhàn)士,石少華既要講述 攝影理論和攝影技術,還要親自給學員們做示范、 手把手地帶著學員進行實踐。石少華的廣東口音很 重,來自北方農村的戰(zhàn)士學員基本上聽不懂,他就 一遍一遍地講,結合器材反復講。當時的攝影器材 奇缺,幾個人共用一臺相機,膠卷少就經常進行空 拍練習,偶爾每人能拍上一張。暗房是老鄉(xiāng)家的飯 桌蒙上布,人鉆在桌子下面沖印照片……當時的戰(zhàn) 斗形勢非常惡劣,時刻要應對鬼子的襲擊。一天清 晨,鬼子包圍了學員居住的村子,這些經歷過戰(zhàn)斗 考驗的戰(zhàn)士學員有計劃地撤退,沒有絲毫受損失。 就這樣,第一期訓練隊在日寇的炮火聲中結束了。 在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遇上鬼子“掃蕩”,學 員們不得不分散在老鄉(xiāng)家裝扮成老鄉(xiāng)的家人進行 掩護,之后,一些同志和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石少華 一一為他們聯(lián)系回到部隊從事攝影工作。1940一1948年,石少華和他的戰(zhàn)友們先后在冀中軍區(qū)、晉察冀軍區(qū)和華北軍區(qū)舉辦攝影訓練隊和訓練班共9 期,學員總數兩百多人,幾乎每一期石少華都是身 兼領導和教員。這些學員畢業(yè)后,分赴抗日戰(zhàn)爭、 解放戰(zhàn)爭各個戰(zhàn)場,成為中國革命戰(zhàn)爭以及新中國 成立后攝影事業(yè)的中堅力量。

1942年,晉察冀軍區(qū)政治部創(chuàng)辦了解放區(qū)第 一個畫報社一晉察冀畫報社,沙飛任畫報社主任 (即社長)。1943年9月,石少華調晉察冀畫報社 任副主任,協(xié)助沙飛工作。在沙飛1943年秋反“掃 蕩”中負傷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因病住院的這段時間, 石少華主持了《晉察冀畫報》和之后的《華北畫 報》的工作。1949年7月,即將成立的新中國在 北平召幵第一屆文代會。石少華作為軍隊攝影工作 代表參加會議,和吳群、高帆聯(lián)名寫報告給當時的 中宣部部長陸定一,建議成立全國性攝影事業(yè)管理 機構和出版全國性畫報。報告交周恩來同志轉黨中 央。約半個月之后,時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中央 廣播事業(yè)管理處處長的廖承志同志受中央委托約見 石少華等人。廖承志同志首先肯定了報告的想法, 贊成把全國的攝影工作統(tǒng)一起來,還聽取了石少華 等人對組建這一機構的意見。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舉行第三次 會議,通過了建立政務院及所屬各委員會;其中, 設立新聞總署,負責領導全國的新聞事業(yè),管理國 家的新聞機構;新聞總署下設新聞攝影局。這是新 中國第一個集中管理攝影工作的機構,石少華為此 付出了執(zhí)著的努力。

1962年7月24日,毛澤東主席接見石少華同 志,談到中國攝影工作,問當時兼任中國攝影學會 主席的石少華:“你們叫中國攝影學會,為什么不 叫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如同作家協(xié)會、美術家協(xié)會那 樣?石少華解釋:攝影事業(yè)比較年輕,在藝術領域中還是個小弟弟,我們與他們相比,還存在著 一定的差距?,F在這個名稱,團結面更廣泛一些。 將來成熟時,再考慮改名?!泵飨澩攸c點頭 說:“你們這樣考慮也對。你們要我題名,我寫了兩個,一個是中國攝影學會。另一個題名,你們將來也許會有用的。” 

在幾十年的攝影事業(yè)領導崗位上,石少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從攝影事業(yè)的幵篇布局到 每一局部的規(guī)劃發(fā)展,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yǎng)、采 訪編輯、幵辟發(fā)稿渠道、理論研究、資料保存以及 暗房器材等方面親力親為、真抓實干。他事業(yè)心極 強,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統(tǒng)籌安排、周密部署各 項工作。他對自己和部下要求非常嚴格,工作安排 井井有條,計劃了的必須完成,布置了的工作,他 都要檢查落實情況,隨時要求責任部門匯報進展。

他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勞作,帶領攝影工作者,在 中國攝影事業(yè)的白紙上畫圖紙、打地基、蓋房子、 幵河修路……從一無所有到枝繁葉茂。

石少華是中國解放區(qū)攝影工作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也是新中國攝影事業(yè)的主要奠基者和領導者之一。

攝影作品的拍攝者

1938年,帶著照相機奔赴延安的石少華幵始了 他的攝影創(chuàng)作。5月,他參加國際青聯(lián)代表團訪問延安的攝影采訪。1月,他參加抗大三周年紀念 展覽照片的拍攝工作,拍攝照片100多幅,此次展覽在延安引起轟動。由此,他的攝影才華引起人們關注,他的攝影作品受到高度評價。延安期間,他拍攝了抗日軍政大學的學習、訓練和生活,延安的 社會、風光、軍民生活以及中央領導同志的活動?!睹飨托“寺贰泛汀睹飨蜅罴?guī)X農民談話》等成為石少華延安時期攝影創(chuàng)作的經典之作。

1939年底,石少華開始在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從事艱苦而繁重的攝影組織工作,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他主持并參與了黨在冀中、晉察冀的攝影事業(yè)的領導工作,主要精力用于攝影事業(yè)的幵創(chuàng)、組 織和發(fā)展。他身體力行,從來沒有放松攝影采訪活動,沒有放下手中的照相機。

在抗日戰(zhàn)爭的殘酷時期,中國人民經歷了無數次激烈、殘忍、嚴峻的戰(zhàn)爭考驗,激發(fā)出無比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人民戰(zhàn)場上幵展游擊戰(zhàn)爭的奇跡。石少華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潛心思索,努力用鏡頭記錄下中國人民在黨領導下創(chuàng)造的游擊戰(zhàn)、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1942年夏,石少華執(zhí)行任務路過白洋淀,他看到由游擊隊員組成的雁翎隊利用湖面上蘆葦蕩的天然屏障,神出鬼沒地掩蔽自己,出其不意地打擊日寇,深感震撼,萌發(fā)了拍攝雁翎隊活動的愿望。此后的幾 年時間里,他六進六出白洋淀,和雁翎隊員們一起生活、一起作戰(zhàn)、一起搗毀日軍的炮樓、一起襲擊日軍的水上運輸船,拍攝了《白洋淀上雁翎隊》、《蘆葦 叢中的監(jiān)視哨》、《冰上輕騎》等照片。

地道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華北軍民在經歷了日寇殘 酷“掃蕩“之后發(fā)明的保存自己、打擊敵人的一個奇跡。石少華多次深入地道,了解地道的結構,琢磨在 沒有自然光且狹窄的地道里,女口何構圖、如何用光,拍攝了八路軍和老百姓在地道里躲避日寇、打擊日 寇、為傷員做手術,甚至紡線織布等活動的照片。后來,他在回憶創(chuàng)作過程時寫道:“在抗戰(zhàn)中,我曾多次參加了地洞戰(zhàn)的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使我對地洞戰(zhàn)有 較深的感受,但要把這些感受用照片生動地反映出 來,幵始時困難得很,因為地洞內的空間很窄小,加上光線非常黑暗在地洞里面是舉手不見五指的,因此要抓住最有特點、最令人激動的一瞬間,就必須進一步觀察和熟悉這一斗爭,并且要正確掌握地洞內 的用光等技術問題。經過相當時候的努力和無數次的 失敗,困難才克服了。從1942—1944年,曾陸續(xù)拍 攝了10多張反映地洞斗爭的照片……” 

1944年12月,石少華陪同美軍觀察團杜倫上尉 到河北抗日根據地考察。日軍聞訊發(fā)動突然襲擊,石少華陪杜倫等人鉆入老鄉(xiāng)家的地道,慌亂中,杜 倫把外衣和照相機落在了老鄉(xiāng)家的炕上。鬼子發(fā)現 這些東西,嚴刑拷打房東大娘。大娘被打得渾身是傷,但一字不說。杜倫在地道里聽到了這一切,還 目睹了更為震驚的一幕:一位母親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一起鉆入地道,孩子不住啼哭,哭聲隨時都 會引導鬼子找到地道的洞口,地道里每一個人的心 都被孩子的哭聲揪著,令人窒息。母親緊緊地抱著孩子,心疼地捂著孩子的嘴,哭聲變弱、變小…… 鬼子撤退后,杜倫上尉走出地道,他看見那位母親 懷中緊緊抱著的孩子已經僵硬,看到了遍體鱗傷的房東大娘,他被深深地感動了。石少華以嫻熟的攝 影技巧抓取了杜倫上尉在地道里忐忑、凝神傾聽地 面動靜的表情,記錄了中國抗日戰(zhàn)場上,一個美國 軍人和中國百姓的傳奇故事。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石少華深入火線,拍攝了大同自衛(wèi)反擊戰(zhàn)、解放軍幵赴平漢前線等照片。1946年 11月,國民黨軍隊在河北易縣實行駭人聽聞的大屠 殺。石少華聞訊疾行軍60里,拍攝了慘絕人寰的現 場照片,之后立即返回畫報社沖洗、放大照片,再將照片送到易縣,在祝捷復仇大會上進行展出,引起極大反響。

石少華從戰(zhàn)爭中走來,記錄了戰(zhàn)爭。

新中國成立后,石少華擔任了更加繁重的攝影 戰(zhàn)線的行政領導工作,但他仍舊抽出時間進行攝 影創(chuàng)作。他參加了幵國大典的攝影采訪,拍攝了 朱德閱兵以及天安門廣場上接受檢閱的海軍方陣和 空軍戰(zhàn)斗機組。他拍攝了《老貧農講家史》、《鋼錠》、《坎兒井》、《紅綢舞》、《勝利腰鼓舞》 等大量反映工農兵生活的照片、祖國大好河山和建 設新貌的照片。他出訪20多個國家,拍攝了《在尼日爾河畔》、《金字塔下的沙漠之舟》等世界 各國的風光風貌和人民生活的照片,為中國人民了解世界打幵了視野。1970年,在越南抗美救國 戰(zhàn)爭最困難的時候,石少華率中國新聞代表團訪問 越南。在越南前線,他們經常遇到美國飛機俯沖掃射,子彈不時從他的身邊、頭上掠過。石少華鎮(zhèn)定地和大家一起進行戰(zhàn)地采訪。他的勇敢?guī)恿舜?團的成員,采訪獲得成功,回國后的訪越展覽更是 引起轟動。

石少華的攝影作品題材豐富、主題突出,富有時代氣息,體現了主旋律。他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典型瞬間,構圖用光十分講究,風格 自然生動。他的作品由于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 結合而同時具有新聞價值和歷史價值,成為中國 攝影史上的瑰寶。1962年,中國攝影學會為石少華舉辦了攝影展覽,獲得好評。

全國文聯(lián)主席郭沫若為影展題詞:“解放十年前后,河山萬里金甌,工農服務上鏡頭,留下革命春秋?!睂τ谑偃A的攝影創(chuàng)作道路給予了高度評價。

攝影理論的研究者

石少華在長期的攝影實踐和攝影事業(yè)的組織領 導工作中勤于思考,注意總結,抗日戰(zhàn)爭時期發(fā)表 了《新聞攝影收集材料方法的研究》;解放戰(zhàn)爭時 期發(fā)表了《談野戰(zhàn)部隊的攝影工作》、《采訪漫 談》;新中國成立后發(fā)表了《論新聞攝影》、《攝 影記者的工作》、《新聞照片必須完全真實——反 對虛偽和擺布》、《社會主義的新聞攝影采訪》等 文章和講話;離休后,整理出版了《攝影理論和實 踐》、《石少華作品選》、《攝影工作散論》等著 作和畫冊,著述幾十萬字。

石少華的攝影理論研究來自攝影工作實踐。

《新聞攝影收集材料方法的研究》是他在1944年 晉察冀軍區(qū)攝影訓練隊上的講話。文中敘述了新 聞攝影工作者如何調研、如何采訪、如何拍攝、如 何表現以及攝影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清 晰詳細、通俗易懂,成為一批批初涉攝影工作的戰(zhàn) 士們的教科書,直到今天,對攝影工作者仍有指導 意義?!缎侣務掌仨毻耆鎸崱磳μ搨魏蛿[ 布》,是他對攝影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的剖析和批 評。石少華的攝影理論,是他投身攝影工作的勞作 和研究,是他對攝影事業(yè)的思考和期望。

石少華強調新聞攝影是革命斗爭的工具。他在 晉察冀軍區(qū)第一期攝影訓練隊上明確提出:“攝影 是一種新的斗爭武器,要由革命的階級及廣大人民 使用它、掌握它,才可能發(fā)揮更大的力量?!?1他 多次闡述攝影在團結人民、鼓舞人民,打擊敵人、 揭露敵人中的戰(zhàn)斗作用。他鼓勵攝影工作者拿著照 相機去拍攝中國人民抗擊日寇、消滅蔣匪的斗爭, 以及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他要求攝影工作者走 革命道路、走社會主義道路。他身體力行做出表 率,他的鏡頭攝入的是人民領袖、人民軍隊、人民 戰(zhàn)爭、人民生活和大好河山,攝入的是正義、光明 和欣欣向榮。

石少華重視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原則,反對虛構 和擺布。1956年他提出:“作為一個攝影記者, 主要還應該鍛煉自己在事務發(fā)展過程中,在不干涉 對象的情況下,迅速、準確地將事務的本質瞬間拍 攝下來的本領,否則就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攝影 記者?!?2石少華認為,堅持真實性,必須深入實 際,對拍攝對象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他強調:

“凡是好的作品都是在實踐工作中、在連隊里、在 戰(zhàn)場上產生的。”3他拍雁翎隊時,從1942—1945 年六次深入白洋淀,和雁翎隊員們一起打鬼子炮 樓、阻擊鬼子襲擊蘆葦蕩;他拍地道戰(zhàn),用了一兩 年的時間,和戰(zhàn)士們一起在各種地道里爬上爬下熟 悉地形,鉆在地道里打鬼子……

石少華強調新聞攝影要表現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 人物,要把富有革命英雄主義的先進人物和集體拍 出特點、拍出韻味。

石少華重視新聞攝影的藝術性,他鼓勵攝影工 作者熟練掌握技術、講究構圖用光、講究攝影技巧;在題材的選擇上,他主張多樣化,反對千篇一 律;在表現形式上,主張創(chuàng)造和革新,提倡新穎有 特色。他認為只有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思想性和藝 術性的統(tǒng)一,新聞照片才有魅力,才能永恒。

石少華重視攝影史的研究,他身體力行,撰寫 了《白洋淀》等回憶文章,介紹華北敵后抗日根據 地幵展攝影工作的情況;他創(chuàng)辦《攝影文史》,鼓 勵老同志撰寫回憶錄、年輕人研究攝影史。在對待 中國攝影史上的重要人物沙飛的態(tài)度上更是表現出 他的品格和睿智。沙飛去世后,華北軍區(qū)政治部決 議,沙飛的問題,政治上不影響妻子、兒女。石少 華派人從張家口、阜平等地的老鄉(xiāng)家中把沙飛4歲 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接到北京,送進八一學校,并 常去看望、照顧。幾十年來,談到沙飛,石少華都 會說到沙飛在中國革命攝影史上的貢獻。改革幵放 后,在沙飛的平反問題上,石少華積極而審慎,他 建議家屬,要按照法律程序、尊重醫(yī)學科學、注意 中日關系,首先要舉辦展覽。當人們看到一幅幅中 國攝影史上熟悉的經典作品竟是出自沙飛之手,才 慢慢了解了沙飛在中國攝影史上的巨大貢獻。石少 華率先寫下十幾萬字的回憶文章《風雨十年》,介 紹了沙飛在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幵展革命攝影工作 的情況,為沙飛的平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石少華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經過在攝 影實踐中的反復思考和研究,對新聞攝影工作的宗 旨、特征、基本規(guī)律、基本要素、基本要求以及表 現手法的研究和闡述,對攝影藝術的研究和闡述, 成為中國攝影理論寶庫中的重要篇章。

攝影成果的捍衛(wèi)者

抗日戰(zhàn)爭初期,由于敵強我弱、環(huán)境艱苦,攝 影工作者拍攝的底片和照片常常在部隊打仗、行 軍,尤其是撤退、突圍時丟失。

石少華和沙飛同志在領導晉察冀解放區(qū)攝影工 作時,對保存照片底片傾注了極大的心血。

他們首先成立專門機構管理照片檔案。1941年 晉察冀軍區(qū)攝影科幵始設專人整理保管底片資料。 1946年,晉察冀畫報社正式成立資料組,專門管理 照片檔案。資料組制訂了《底片資料分類表》,建 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方法,如:認真撰寫文字說明, 對照片檔案定期進行清洗,更換底片口袋,建立底 片使用制度等。同時要求全部上交、統(tǒng)一保管照片 檔案。1942年5月,晉察冀軍區(qū)政治部明文通知 全軍,規(guī)定各分區(qū)、各團、各隊的攝影工作者把拍 攝的照片底片全部送交軍區(qū),由晉察冀畫報社統(tǒng)一 保管。之后,還發(fā)電要求軍區(qū)各級領導“給予具體 幫助和督促檢查,使照片、底片能及時送晉察冀軍 區(qū)”到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野戰(zhàn)軍政治部 再次發(fā)文強調這一制度。

在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保護好 照片檔案。在沙飛和石少華領導的晉察冀畫報社, 全體同志不論是首長還是戰(zhàn)士,不論是記者編輯還 是制版工人,所有人員都是保護照片檔案的戰(zhàn)士。 每一次戰(zhàn)斗、每一次轉移、每一次突圍,石少華等領導首先部署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保護來之不 易的照片檔案。1943年9月,晉察冀北岳區(qū)幵展反 “掃蕩”戰(zhàn)斗。晉察冀畫報社成立了保護底片的 “護片隊”。日軍集中大批主力進攻晉察冀邊區(qū), 保護照片檔案的同志在阜平縣柏崖村與超過自己數 倍兵力的敵人遭遇。在突圍中,多數同志犧牲,活 著的同志背著裝有照片檔案的皮包,繼續(xù)拼死沖出 敵陣,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了照片檔案。晉察冀畫報 社和后來的華北畫報社在殘酷的戰(zhàn)爭年代保存了4 萬多張照片檔案,成為形象記錄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珍 貴文獻。

1950年3月,以石少華為主要領導人的新聞攝 影局,確定“搜集和保存國家照片資料” 1為該局 四大任務之一。1952年2月,以石少華為首任部主 任的新華社新聞攝影部,明確規(guī)定搜集保管國家照 片資料為攝影部的任務之一。攝影部在建部之初, 就設立專門機構,建立規(guī)章制度,全部接收了新聞 攝影局、東北畫報社、國民黨中央社和中南海攝影 科的照片檔案,完整地保存了攝影部成立之后發(fā) 布的全部發(fā)稿照片和留資照片。他堅持復制底片制 度,存檔照片立即制作復制底片,盡量使用復制底 片,有效地保護了原始底片;他指示照片檔案管理 部門參照清朝乾隆年間保存《四庫全書》的辦法, 將原底片復制多份,分別在幾個地方保管起來,以 防天災人禍的破壞,受到周總理的贊揚。他根據周 總理的指示,因陋就簡,改造庫房,加強溫濕度控 制,改善了保存條件;在底片庫的建設上,他要求 恒溫、恒濕、防塵、防火,力求現代化,防止底片 和照片的自然損壞。

1962年7月24日,毛主席接見石少華同志,談 到延安、晉察冀及新中國成立后的新聞攝影工作。 毛主席問到過去戰(zhàn)爭年代的底片是否都保存下來 了,石少華同志回答,晉察冀畫報社建立了專門的 小組管理底片。當時規(guī)定記者拍攝的底片都交底片 管理小組統(tǒng)一保存,因此,交上來的底片都保存下 來了。新中國成立后,新華社新聞攝影部專門成立 了資料室,把戰(zhàn)爭年代的底片都復制了,新中國成 立后的底片也都集中保存在那里。毛主席非常高 興,說:“底片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一定要保 管好” 2。在石少華同志的努力下,198 2年國家檔案局把 建立國家照片檔案館列入“六五”計劃。1984年 10月,經國務院編制委員會和勞動人事部批準, 中國照片檔案館在原新華社新聞攝影部照片檔案室 (前身為資料室)的基礎上成立。它的誕生使中國 有了國家級專門管理照片檔案的機構。1983年,石少華在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講課《談 照片檔案工作》,系統(tǒng)地敘述了中國照片檔案工作 的歷史,照片檔案和其他檔案的關系、照片檔案的 特點、工作規(guī)律、要求以及照片檔案工作者應具備 的知識等,是一篇論述照片檔案工作的重要文獻。60年來,石少華在中國攝影事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踩了幾個腳印”:他參與幵創(chuàng)了中國共產黨及其 革命軍隊的攝影工作,和沙飛、吳印咸并稱為解放 區(qū)三大攝影家;他創(chuàng)辦了晉中軍區(qū)第一個攝影干部 訓練隊,是數百名戰(zhàn)爭年代攝影記者的老師,是他 們從事攝影工作的領路人;他參與幵創(chuàng)了新中國的 攝影事業(yè),新中國成立后長期擔任中國攝影界的主 要負責人:創(chuàng)辦了新聞攝影局新聞攝影處、新華社 新聞攝影部、中國圖片社、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中國 照片檔案館、新華出版社、中國老攝影家協(xié)會,以 及《人民畫報》、《中國攝影》、《大眾攝影》、《攝影世界》等攝影刊物;他被國際攝影藝術聯(lián)合 會授予“國際影聯(lián)榮譽杰出活動家”,被日本東川 第五屆國際攝影節(jié)授予“海外攝影家”;他捐款設 立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攝影獎學金,以褒獎新聞攝 影優(yōu)秀學子……石少華同志深愛攝影事業(yè),為此, 他矢志不渝、奮斗不止、殫精竭慮,用一生的心 血、一生的腳步做了一件事一為中國攝影事業(yè)的 創(chuàng)建、發(fā)展和繁榮。

1998年6月30日,石少華在北京逝世,終年80 歲。根據他的遺愿,骨灰撒在新華社綠化基地,

“作植樹造林的肥料”,與土地為鄰,與日月為 伴。老年的他曾經詠嘆龔自珍的詩句“落紅非是無 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以銘心志。化作春泥更護 花,是他九泉之下的心愿。

  (選自《中國攝影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