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羽——王智攝影作品展暨作品集首發(fā)式
開幕時間:2021年7月30日 15:00
(開幕式當天可領取紀念品一份)
地址:中國攝影畫廊
(北京市東城區(qū)金寶街67號隆基大廈南樓五層)
在人類文化中,天鵝不僅是一種美麗的候鳥,更是一個美好的象征。天鵝的美麗超越了時間和空間,超越了民族和國度,成為古往今來全世界人們心中一個共同的美好意象。
攝影師王智為了拍攝天鵝走遍了新疆、甘肅、寧夏、河南、山東等北方主要的天鵝遷徙棲息地。他在情節(jié)、細節(jié)和瞬間中展現(xiàn)天鵝的高貴與美麗,在色彩、光影與構(gòu)成中營造雋永精妙的審美意境。
拍攝天鵝其實是一個極富挑戰(zhàn)性的事情,拍的人太多,已經(jīng)把天鵝的千姿百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也正因為如此,超越與創(chuàng)新成為橫在每個攝影家面前的門檻,考驗著攝影家的藝術靈感和創(chuàng)造能力。
王智是很明白這一點的。他知道不能走老路,要另辟蹊徑。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要有自己的個性,在很大程度上,藝術的魅力來自于藝術家的個性精神,這種個性精神構(gòu)成了作品的靈魂和意義。
——柳軍(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
顯然,這一次王智大刀闊斧、刪繁就簡,將天鵝的形象悉數(shù)簡化到極致,所有的細節(jié)——以往清晰刻劃與著力表現(xiàn)的形態(tài)、動作、質(zhì)感等等皆消彌為剪影中隱約的輪廓,甚至是虛影中混沌的暗調(diào);而環(huán)境與背景則比主體更為模糊難辯。在一片參差交錯的明暗流中,光線制造著節(jié)奏的起伏、情緒的流動與單純的神秘。你所看到的,不再是“那一只只”美麗的天鵝,而是“所有”天鵝的化身,以及關于“天鵝”的隱喻與象征——高度提煉的形象徹底脫離了一切具體指征,脫離了“理想化形象”所附著的一切約束與規(guī)定;畫面中的每一只天鵝都因為只保留了最本質(zhì)的“相似性”而成為整體的代言;而這種整體性,與形象譜系的整體性——圖像、視覺、感知、精神與詞語的總體遙相呼應。
——李楠(資深圖片編輯、評論家、策展人)
王智沒有涉獵其他類別的攝影,他規(guī)避了直面社會的“漩渦”,超然了身邊無窮的“瑣碎”,一個人獨自清晰地鎖定了拍攝主題和終極目標,20多年攝齡和圖像積累驗證了他的執(zhí)著,即鏡頭從未離開過祥瑞般的天鵝。這樣的主題拍攝執(zhí)著并非一個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攝影者放棄了“亂拍”的初級階段,知道選擇的重要。確立這樣攝影觀幾乎成為今天攝影界的共識,甚至認為這是賴以通往社會認知、認同的不二選擇,這樣的思維看似沒有問題,可是事情若如此簡單,那藝術就不是金字塔頂端的尊位了,它一定會往下墜落層位。
——齊岸民(資深媒體人,文史類書籍撰稿者)
王智
1964年出生于黑龍江鶴崗。
1985年至1988年,任鄭州輕工業(yè)大學攝影協(xié)會會長。
2012年,赴美國電影學院攝影專業(yè)進修。
2012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
2019年,“全球自然生態(tài)攝影師扶持項目”終評評委。
2019年,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tài)國際攝影大展榮譽攝影師。
展覽
2019年,北京798藝術中心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影廊《藍色·旅途》個展。
2019年,鄭州河南省藝術中心《藍色·旅途》個展。
2019年,第八屆大理國際影會《藍色·旅途》個展。
2019年,“三門峽自然生態(tài)國際攝影大展”特別邀請展《藍色·旅途》。
2020年,第20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藍色·旅途》個展。
2020年,“第五屆西安絲路影像博覽會”特別邀請展《藍色·旅途》。
2020年,東江湖攝影藝術館特別邀請展《藍色·旅途》。
獲獎
2009年,《天鵝漫舞》河南省第二十八屆“愛鳥周”野生鳥類攝影大賽一等獎。
2012年,《和諧家園》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天鵝卡”杯黃河濕地白天鵝國際攝影大展銀獎。
2020年,《藍色·旅途》第20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yōu)秀作品獎”。
收藏
2015年,《梳妝》定西市美術館收藏。
2019年,《藍色·旅途》兩幅作品河南省文化館收藏。
2019年,《藍色·旅途》大理攝影博物館收藏。
2020年,《藍色·旅途》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培訓中心永久收藏。
2020年,《藍色·旅途》23幅作品被東江湖攝影藝術館永久收藏。
出版
2014年,《美麗的天鵝湖》《夢幻天使》《和諧家園》選入《如何成為更優(yōu)秀的攝影師》。
2010年,《天使》等3幅作品入選《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成立100周年紀念》。
2019年,《藍色·旅途》(5卷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