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攝協冬奧會攝影小分隊

中國攝協小分隊直擊冬奧現場 | 胡金喜: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責編:張雙雙 2022-02-28

640 (33).jpg

胡金喜在北京2022冬奧會崇禮賽區(qū)工作中。毛建軍 攝

胡金喜參加過悉尼、雅典、北京夏季奧運會、溫哥華冬奧會的采訪報道,這次北京冬奧會是這位資深攝影記者第5次奧運征程。多次征戰(zhàn)奧運的經驗是別人少有的,如果說跟以往有什么不一樣,那就是再次在自己家門口舉辦奧運會,沒有語言溝通上的障礙,不會有攝影之外的壓力,心態(tài)上更為放松也可以更加專注。還有就是因為疫情原因,從春節(jié)到元宵節(jié),在閉環(huán)里過年還是第一次。冬奧會結束,他還要接著拍冬殘奧會,預計4月初才能走出閉環(huán)。嚴格的閉環(huán)管理政策雖然給出行造成不便,但也正因如此,才令人充分感受到了北京冬奧會的安全、高效以及超強的組織和管理能力。他用“三溫暖”來形容此次冬奧會之旅:

640 (34).jpg

北京2022冬奧開幕式點火儀式。

一是各項服務、組織、流程和轉運環(huán)節(jié)都非常到位,“不管是在場館還是在火車上發(fā)稿都特別快,非常便利,完全沒有后顧之憂”。還有所到之處的志愿者們,他們始終積極熱情,細致周到。他們很多人都是年輕的大學生,用各國語言跟外國朋友交流,幫他們解決各種問題。“天氣這么冷,每個轉車點都是他們從早到晚在崗,展現出的精神面貌特別值得稱贊。我在戶外拍攝時手指凍得不聽使喚,攝影服務處的志愿者馬上拿來暖寶寶讓我塞在手套里,令人備感溫暖。”

二是加入中國攝協北京冬奧會攝影小分隊,雖然隊員們都自帶了防寒衣物,但協會還是特地為每個人準備了戶外防寒保暖的羽絨服、羽絨褲和防護用品,“真去了野外就知道這些衣物的必要性,穿上它身上溫暖,心里也溫暖”。拍攝比賽期間,小分隊的成員互相關照,互相提醒,有時還結隊一起出發(fā),感覺自己不是在孤軍作戰(zhàn)?!半m然小分隊形式上是松散的,拍攝上也是各取所需,但是大家彼此照顧關心,爭取不辱使命,多留下一些冬奧的精彩瞬間,有時一道拍攝也能發(fā)揮團隊協作的作用?!?/p>

三是中國健兒奮勇奪牌的拼搏精神,冬季項目的運動員更為不易,能近距離拍攝他們,從他們身上汲取生命的力量,會油然而生一種溫暖和振奮。“這不是唱高調,在每一個比賽現場,確實都會被他們的優(yōu)異表現所感動,自己當然不能懈怠,哪怕每天只有兩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也要爭取拍下更多的精彩畫面。”

640 (35).jpg

2月8日,谷愛凌奪得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冠軍,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給谷愛凌雙手點贊。

640 (36).jpg

2月12日,國家速滑館“冰絲帶”,中國選手高亭宇獲得速滑男子500米比賽金牌并打破奧運會紀錄。

640 (37).jpg

2月15日,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決賽在首鋼滑雪大跳臺舉行,中國選手蘇翊鳴獲得冠軍。

640 (38).jpg

2月19日,隋文靜/韓聰在比賽中表演最高難度動作“捻轉四周托舉”,奪冠獲得第九金。

640 (39).jpg

2月20日,羽生結弦表演滑演繹《春天,來吧》,再現經典吻冰禮。

北京青年報只有一個攝影記者名額,報社的要求就是重點盯中國的金牌和優(yōu)勢項目,所以從項目預賽起就要盯結果,分析哪些運動員有奪金的可能,而其他項目的拍攝自由度比較大,拍什么比賽可以由他自己確定。十幾天的拍攝,北京青年報的頭版大照片已經發(fā)了胡金喜拍的七八張冬奧精彩瞬間。對于自己的拍攝成果,他只回答了簡單的兩個字“還行”。但對于其他記者的拍攝,他卻不吝贊揚。在媒體中心過道的展示屏上,新華社、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幾大通訊社記者和官方圖片社蓋帝圖像的攝影師拍攝的照片即時滾動展示。“雖然奧運攝影的權限級別特別分明,一些位置和角度確實是一般記者拍不到的,位置肯定很重要,但位置也不代表一切,你搶不到第一點還有第二個點,攝影師最關鍵的還是在頭腦,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有想法就會有辦法??梢钥闯鰜?,一些外媒攝影師拍的一些畫面更加關注運動本身,有不少啟發(fā)人思考的視角?!焙鹣舱f。

張家口賽區(qū),胡金喜總共去了3次。有一次是為拍蘇翊鳴,雖然是下午1:30的比賽,但他和小分隊成員為了去占有利位置,早上6點就出發(fā),7點就趕到了賽場新聞中心;還有一次是身背兩套佳能EOS 1DX Mark Ⅲ相機和長焦鏡頭,穿著“冰爪”一步步爬到了跳臺最高處……這樣的拼勁令年輕記者都贊嘆不已。也有朋友勸他拍戶外項目悠著點兒,動過手術的身體畢竟不如體力更充沛的年輕記者,但胡金喜卻不以為意,“既然來了就盡量不留下遺憾,拍雪上項目更加考驗一個攝影記者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起早貪黑、挨冷受凍是少不了的,攝影記者本就不是一個光鮮的職業(yè),我很高興能有機會再次體驗一把這種感覺”。這應該是他最后一次參加奧運會了,接下來他還要投入冬殘奧會的拍攝工作,“沒問題,每天時間都過得很快,兩個月一晃就過去了,大家放心,我會繼續(xù)加油的。”

640 (40).jpg

北京2022冬奧閉幕式運動員在場上。

文章刊發(fā)于《中國攝影報》·2022年·第14期·3版

攝影:胡金喜

采寫: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