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業(yè)界熱點

為時代塑像——攝影家程序188件作品捐贈暨《大運河說》公益攝影展在京舉行

來源:中國攝影報 責(zé)編:張雙雙 2024-06-27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jpg

6月21日,即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十周年前日,攝影家“運河之子”程序影像作品捐贈儀式暨程序《大運河說》公益攝影展開幕式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遠洋樂堤港舉行。作為“致敬中國大運河系列活動”之一,由北京市通州區(qū)檔案館、北京市通州區(qū)融媒體中心、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大運河傳媒共同主辦,旨在向中國大運河國家戰(zhàn)略謀劃者、建設(shè)者、傳播者、傳承者致敬。

活動現(xiàn)場,程序與北京市通州區(qū)檔案館副館長張鈺叢簽訂了捐贈協(xié)議,并向檔案館捐贈188幅影像作品及運河畔的珍貴老物件。張鈺叢表示,程序作品不僅有著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更重要的是其蘊含的人文價值和歷史價值。他愿意無償將作品捐獻給檔案館,彰顯了他作為運河兒女對歷史留存、為時代塑像的家國情懷。檔案館也將充分利用好這些作品,去講好“中國故事”和“運河故事”。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1).jpg

程序從2003年起,行程21萬公里跨越中國8省份35城市,完成運河沿線城市生態(tài)和人文創(chuàng)作,并策劃大運河公益攝影展20余場,向博物館、藝術(shù)館、檔案館累計捐贈作品300余幅,被譽為“運河之子”“大運河文化推廣人”。程序通過紀錄片向在場嘉賓講述了20余年拍攝運河的艱辛歷程,令人動容與感佩。此次向北京市通州區(qū)檔案館捐贈的物品中,除其創(chuàng)作的大運河20年精華影像作品外,還包括其曾獲得過的國家及省市級獎項的獎杯、獎?wù)潞妥C書60余件。

在《大運河說》公益攝影展開幕儀式上,大運河8省份的代表共同舉起程序在運河沿線城市采集來的大運河水樣,共同澆灌公益攝影展的開幕水箱。此舉生動地詮釋了共生、共融、共興的運河精神。

嘉賓向《大運河說》公益攝影展開幕水箱澆灌運河水

程序《大運河說》公益攝影展包括“時代說”“百姓說”“時間說”三個單元,通過展現(xiàn)百姓與新時代運河相依存的密切關(guān)系,將中國傳統(tǒng)的二十四節(jié)氣和大運河結(jié)合起來加以藝術(shù)呈現(xiàn),豐富了大運河的文化內(nèi)涵和表達方式,又更新著人們對大運河的想象空間。

程序作品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2).jpg

中國大運河水柜北京海淀昆明湖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3).jpg

中國大運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4).jpg

中國大運河河北滄州大運河公園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5).jpg

中國大運河江蘇揚州大運河三灣公園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6).jpg

中國大運河江蘇無錫大運河城區(qū)段

現(xiàn)場活動圖片攝影:郭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