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菲利浦斯博物館正在展出一組題為“美國時刻”(American Moments)的展覽。作品展現(xiàn)了鮮見的美國20世紀中葉的生活。這一系列的歷史照片講述了轉(zhuǎn)型中的美國故事。
母子之間的溫情時刻、.建設帝國大廈的工人、一個孤獨的馬戲團侏儒……這些圖片出現(xiàn)在一個130多幅照片的新的攝影展中。拍攝者是20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美國一些最杰出的攝影師。
策展人蕾妮·毛雷爾說:“當我們把展覽策劃起來的時候,我們意識到,可以用這個講述一個反映在美國的時間、地點和經(jīng)歷的故事。大多數(shù)照片來自20世紀中期,所以主題揭示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變化時刻。“
攝影記者埃絲特•巴布雷上世紀50年代期間因她拍攝的普通人的肖像和婦女在工作場所的角色轉(zhuǎn)變而著稱。
毛雷爾說:“我認為這就是埃絲特•巴布雷那種攝影師。她總是對人的狀態(tài)以及如何在照片中展現(xiàn)感興趣。“
巴布雷記錄二戰(zhàn)時期,在美國因汽油和輪胎的限量供應而急劇增加的公交車出行,而布魯斯•戴維森和路易•福勒拍攝了后來幾年在公交車、汽車和地鐵上的社會群體,戴維森在種族隔離的南方用他的相機捕捉貧窮和民權斗爭的有力畫面以強調(diào)變化。
她說:“他真的想向美國展示,60年代發(fā)生了什么,問美國‘這真的是我們可以容忍的嗎?’對他來說,重要的一點是,要使他的受眾看到,雖然變化正在發(fā)生,但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做。“
展覽的另一焦點是這些年來像紐約這樣的主要城市的快速增長。
從貝倫妮絲•雅培的摩天大廈到路易•福勒的街景。
這個展覽也包括在圖書、雜志和報紙里發(fā)表作品的攝影師,還有那些展現(xiàn)美國最美麗的永恒風景的作品。
蕾妮•毛雷爾希望“美國時刻”有助于加深對在美國發(fā)生重大變革的那段時期的理解。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50703/4-150F3143110.jpg)
愛德華·韋斯頓肖像 韋斯頓·布雷特 攝 1942年,1977年印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50703/4-150F3143112.jpg)
百老匯 紐約 LOUIS FAURER 攝 1949年-1950年間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50703/4-150F3143113.jpg)
帝國大廈 劉易斯·海因 攝 1931年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50703/4-150F3143113-50.jpg)
帕特·勞爾森,美國婦女飛碟射擊冠軍 阿爾弗雷德·艾森斯塔特 攝 1940年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50703/4-150F3143114.jpg)
投身 CLARENCE JOHN LAUGHLIN 攝 1944年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50703/4-150F3143115.jpg)
無題(鐵路上的男人)JACK DELANO 攝1940 印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50703/4-150F3143116.jpg)
百老匯和交易所 BERENICE ABBOTT 攝 1936年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50703/4-150F3143116-50.jpg)
相當于 阿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茨 攝 1925年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50703/4-150F3143117.jpg)
洛克菲勒廣場服務中心 ESTHER BUBLEY 攝 20世紀50年代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50703/4-150F3143117-50.jpg)
公交車上 BRUCE DAVIDSON 攝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