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業(yè)界熱點

83歲航空攝影師鏡頭里的杭城往事

來源:杭州網 責編:影子 2016-02-25

 




關于城市的記憶,很多時候,影像是最好的注腳之一。
 
杭州,錢江一橋的南岸,在1990年左右,還是一片農田和散落的村莊,20多年后的今天,這里已是一片片住宅高樓;如今的信義坊廣場,早年是賣魚橋菜市場所在地;上世紀80年代的八卦田,很稀疏地分布著一些綠色。
 
這些都是83歲航空攝影師鄭繼英帶來的杭州城市變遷航拍圖,演繹著杭城的日新月異。
 
從事航空攝影近40年的鄭繼英,很愛杭州,光是西湖的照片,他就拍了上千張,一張三潭印月的航拍圖,堪稱經典。他的航拍圖,大多是新舊對比,“這么多年,西湖景區(qū)的變化最小,錢塘江兩岸和運河兩岸的變化非常大。”
 
最讓人感慨的兩組航拍圖,一張是錢江一橋和錢江新城前后二十多年的變化。1990年左右,這兩片,一處是農田,一處是灘涂地。再看同一個角度拍下的今天,農田變成了居住區(qū),灘涂成了CBD。
 
另一張是八卦田。1990年的八卦田相對更野趣些,八卦田中色塊分布不均,一塊深綠梯形、一塊土黃三角,中間還有一個不規(guī)整的水塘,這個水塘如今已不見蹤影。現(xiàn)在的八卦田,一塊塊田地相當有規(guī)則,俯瞰的顏色也更亮麗豐富些。
 
鄭老先生可謂是新中國第一代航拍攝影師,杭州市城市建設歷年所需的航攝1∶500影像圖,以及上海-杭州、杭州-寧波高速公路的航攝影像圖等,都出自他帶領的團隊。
 
回憶起當年,他說,當年的航拍和如今買個飛行器拍攝可大不一樣,“必須租直升機,價格非常貴,上世紀90年代,租一架直升機航拍一個小時的費用要8000元到1萬元,一次能拍10個左右的景點,約200張照片。人要和機艙的門綁在一起,飛到200-500米的高度拍攝。”
 
攝影30多年的王巽庠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是2007年拍下的浙江大學湖濱校區(qū)3號教學主樓轟然倒下的照片,他用鏡頭見證了這幢高達67米的“西湖第一高樓”定向整體爆破的全過程。
 
他清楚記得:“那天天沒亮,我就到移動公司大樓的樓頂上守著了。爆破的時間是7點17分,后面出了太陽,所以照片中有紅霞,還能清楚地看到倒塌后市民都圍上去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