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業(yè)界熱點

藝術家與攝影師對話系列——尹麗娟與蘇慶強對談展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責編:尤克里里 2016-03-11

藝術家與攝影師對話系列(六)
復構與意識
尹麗娟與蘇慶強對談展


光影作坊自2011年起,每年一度舉辦「藝術家與攝影師對話」,每次挑選一位攝影家與一位非攝影為本藝術家作深入對談,藉推動跨界對話,激發(fā)不同領域之間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交流,同時為香港的藝術發(fā)展經(jīng)驗留下軌跡。對談分三部份:(一)了解及認識彼此創(chuàng)作生涯。(二)訂立一共同命題進行創(chuàng)作。(三)對話成果展出及出版?!笇φ務埂怪两褚咽堑诹嘏e行,而本年度獲邀進行對話的分別為攝影創(chuàng)家蘇慶強,及陶瓷藝術家尹麗娟。兩位各具豐碩成就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經(jīng)歷超過半年的對話,發(fā)展成展覽「復制構與意識」。

尹麗娟覺得是次與蘇慶強的對話當中,彼此間并沒有甚么互相干涉、互相影響;反而是雙方對事物看法,特別是針對藝術品與復制的交流此一點上,將兩者拉在一起。

對于Walter Benjamin指攝影是復制,蘇慶強說那實在是「刺」著他:「拍攝包含光圈、光源與角度選取等,實已在改變事情?!顾庥谩笍蜆嫛惯@一詞,以示與「復制」的分野?!付?『意識』則代表人的思維與分析,我們看到事物時所產生的想法?!?br />
由以往往外尋找拍攝對象,此時蘇氏回看自身。他由身體出發(fā),以身體進行「復構」。所展出的一組十張作品,均為他于不同的公共空間坐下后,屁股印在不同皮疏化的痕跡的留影?!覆煌墓?,不同的皮的質感,會演變出不同的東西,我覺得很有趣。對我來說,那是『片刻的存在』,與攝影是關聯(lián)的。」

蘇氏銳意尋找「瞬間的真理」,而尹麗娟則在鑄造陶泥復制品的過程當中,引用攝影理論來思索「真相」的意義。她描述她的陶泥鑄模為「3D負片」:「我只是『拍』了一些『影像』回來,當中沒作任何更改變動?!谷欢覍嵆尸F(xiàn)的,卻是物件的「負像」 : 在那兩臺讀書時期的相機,以及教員室同事們的信箱模印上面,那些年月磨蝕破損的痕跡、物件的左右、凹凸、虛實全然逆反錯置了;而她進一步將相機復制本制成針孔相機,還原它們相機的功能,然后以之互影原物,最后原物相片與復制品并置,當中所構成的似是而非的效果,正是藝術家認為值得玩味之處。

羅蘭巴特認為攝影是將時間中某人或物存過的一刻從流動的時間中割取出來,確鑿地證實那一刻「此曾在」(that–has ﹣been)。而尹麗娟則認為她的陶泥模制的意義,在于「將時間空間化及物質化,將短暫的時間永恒地凝固下來?!?br />
本雅明在《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指復制令藝術品的靈光(aura)凋萎,尹氏不以為然:「我不相信有完全復制的可能。我所復制的多是大量生產的制品,那『靈光』非但沒因復制而消逝,反而因為過程中經(jīng)歷手工的搓捏所產生出的獨一無二而加強了?!?br />
至于那置于墻上一組五塊的「裂痕」,是涉指按下相機快門那「咔」的一下聲音——一剎那的聲音到底代表什么?——那正是尹氏的質疑。

「人們認為按下相機快門的一刻,保留了事物最真實的一面,然那只是個很脆弱的信念?!?br />
展覽由即日起至4月3日于香港光影作坊舉行。

查詢請電:852—3177 9159(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