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業(yè)界熱點

經(jīng)驗與共識:“攝影譯文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責編:影子 2016-06-28

“攝影譯文研討會”現(xiàn)場
 
經(jīng)過半年的精心籌劃與準備,由《中國攝影》雜志社主辦的“攝影譯文研討會”于2016年6月25日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六樓召開,翻譯界、攝影界及兩界雙跨的諸多高手近百位出席。
 
本次研討會由倫敦大學歌德斯密學院攝影碩士、奧地利維也納美術學院實踐哲學博士門曉燕擔任學術主持,現(xiàn)場共有14位專家與學者作主題發(fā)言。率先進行分享的是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院長暨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衛(wèi)星,他在題為 《翻譯的話語路徑和意義建構》的演講中,從學術的角度介紹了攝影與翻譯的關系,隨后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朱炯、獨立譯者林葉、當代藝術研究者門曉燕等發(fā)言者分別以自身經(jīng)歷為切入點,研討了攝影詞語翻譯中的基本問題、攝影理論與譯介的關系、譯文三題(背景知識、語言調(diào)性與意識形態(tài))等問題。作為出版機構的代表,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副總編輯毛衛(wèi)東、浙江攝影出版社攝影編輯中心副主任程禾、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圖書編輯馬步勻等發(fā)言者分別從攝影理論著作翻譯引進、圖書編譯、圖書編輯實務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攝影達人獻高見,譯文研討屬空前,誠納天下群英智,中國攝影秀明天”攝影翻譯學界老前輩魏學禮在會上即興來了一段順口溜,曾翻譯諸多重要攝影著作的他給當下攝影譯文提出了幾條建議:跟蹤最新技術發(fā)展,給出恰當?shù)淖g名;對正確的譯名進行推廣,并且在媒體中使用;編輯人員對恰當譯名要達成共識,并在稿件中堅持;與影像研究所之類的科技機構合作等。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組委會國際部主任劉曉霞和新華社高級編輯曾璜結合各自專長領域與研究進行了分享,攝影史學者、獨立策展人何伊寧從圖書引進、譯者和教學三個方面提出了攝影翻譯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此外,自由譯者張悅為現(xiàn)場聽眾帶來了以“攝影翻譯的理論性和可讀性”為主題的詼諧幽默的理論課,曾任攝影媒體編輯的金瑋則展示了個人研究攝影翻譯的態(tài)度。
 
面對各種爭議與疑問,研討會議題除主題發(fā)言外,與會者還對近年來國內(nèi)出版主要譯作中的詞語翻譯問題進行了討論,樣本為中國攝影出版社策劃編輯部副主任黎旭歡整理并挑選出來的百余個常見譯名。黎旭歡現(xiàn)場介紹了自己收集整理攝影譯名的來龍去脈,同時對互動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說明,即邀請各路高手對“常見攝影譯名一覽表”提出各自意見并現(xiàn)場提交,力爭就譯文詞語慣常用法達成共識,這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反響,也彰顯了本次研討會的宗旨之一——掀起自由思考之風氣。
 
最后的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揚州大學教授楊健、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殷德儉、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理論部主任陳瑾、青年攝影師德戈金夫、知名策展人石明等近十位與會者各抒己見,熱議攝影翻譯的相關話題,探討與思考間不乏爭論。來自廣東、深圳、湖北、云南、山西、天津等地的與會者專程來京參與此次研討會。
 
有關此次研討會取得的成果,待整理后再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