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花瑤因劉啟后而充滿精彩,那么劉啟后因花瑤而更加精神。在1月6日晚上,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劉啟后和隆回花瑤面向全球華人展示出中國民間文化的絢麗。
1月6日20時,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wèi)視聯(lián)合主辦的“2014中華文化人物”頒授典禮,在湖北武漢東湖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璀璨揭幕。郭蘭英、劉啟后、葉嘉瑩、周邵華、車洪才、齊·寶力高、石大宇、李豆羅、劉和平、健陽樂住、呂嘉和邵恩12位人物獲本年度“中華文化人物”稱號,捧得象征人文理念的“人文杯”,并分享他們對中華文化的思悟。
組委會評定:民俗攝影家劉啟后,長年從事民間文化田野考察和文化遺產(chǎn)的挖掘、記錄、搶救、保護、研究與傳播。在花瑤挑花、嗚哇山歌、灘頭年畫等民間文化搶救上幾十年默默無聞做出了巨大貢獻。
花瑤花,金銀花。劉啟后攝
劉啟后,筆名老后。
沈從文曾說,花瑤挑花是世界上最美的挑花。但是花瑤挑花一直是花瑤婦女一代代口傳心授的,圖樣及工藝具有極強的私密性,往往瑤家女會鎖進自己的“女兒箱”。這個“女兒箱”按瑤家習俗從不對男人打開。為了追尋探訪瑤族同胞中這支鮮為人知又獨具民族個性的古老部落。劉啟后說他用的是“磨”功。38年來,老后連續(xù)跟蹤采訪隆回花瑤,先后曾300多次深入偏遠閉塞的花瑤古寨,對花瑤挑花、嗚哇山歌和灘頭年畫等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進行整理和搜集,把古老奇特的花瑤文化推向全世界,為挖掘、整理、記錄、搶救、保護與傳播民間文化遺產(chǎn)做出了重要貢獻。
沈從文曾說,花瑤挑花是世界上最美的挑花。但是花瑤挑花一直是花瑤婦女一代代口傳心授的,圖樣及工藝具有極強的私密性,往往瑤家女會鎖進自己的“女兒箱”。這個“女兒箱”按瑤家習俗從不對男人打開。為了追尋探訪瑤族同胞中這支鮮為人知又獨具民族個性的古老部落。劉啟后說他用的是“磨”功。38年來,老后連續(xù)跟蹤采訪隆回花瑤,先后曾300多次深入偏遠閉塞的花瑤古寨,對花瑤挑花、嗚哇山歌和灘頭年畫等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進行整理和搜集,把古老奇特的花瑤文化推向全世界,為挖掘、整理、記錄、搶救、保護與傳播民間文化遺產(chǎn)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長期的民間文化采訪中,老后時常把眼光瞄準在偏遠山鄉(xiāng)的高齡老人,為了這些生活歷盡艱幸和苦難的老人,老后用手中的鏡頭記錄拍攝了3000多件飽經(jīng)滄桑和社會磨難而又永遠留守家園的老人肖像,被文化藝術(shù)界稱為“最后一代飽經(jīng)社會磨礪的中國農(nóng)民的臉譜”。
長期以來,老后積極熱情地傳播和弘揚湖湘?zhèn)鹘y(tǒng)文化,在國內(nèi)外媒體發(fā)表民俗稿件達到了760余個專版,采寫了《神秘的花瑤》、《花瑤女兒箱》、《花瑤的石頭會唱歌》、《詭秘的梅山文化》、《手訣——法師與神靈無聲的對話》等專著書稿,還多次應邀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防科大等高校及國際學生組織AIESEC和各地社團,做傳統(tǒng)文化講座達60多場,并被多所高等院校聘為客座教授,應邀擔任中央電視臺和湖南衛(wèi)視欄目組的民俗顧問和藝術(shù)顧問,諸多作品在國內(nèi)外賽事中獲獎,先后應邀在全國各地舉辦《我的父親母親》和《神秘的花瑤》大型公益主題攝影展。
劉啟后在頒獎現(xiàn)場說:“我從民間底層走出來,民間文化一直在我的身邊,從一開始的獵奇到逐漸感受到民間文化的珍貴,感慨其消亡速度之快,上升到將保護民間文化作為我的責任,并發(fā)展成為畢生的愛好,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這其中困難重重,若吃不了這份苦,最好別走這條路。”已為古稀之年的劉啟后獲獎后深情地說:“今天我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感謝大會頒這個獎給我,我常常一個人走村串寨,不管是自作多情也好,自討苦吃也罷,能將花瑤推廣向世界,一切都值!”
花瑤的婚禮送親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