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理論評論

圖片維權網站:有問題交給第三方

來源:中國攝影報 朱顏 責編:未知 2012-04-06

  硬幣總有兩個面,新技術有時會帶來新隱憂。最近,蘋果發(fā)布的第三代iPad,擁有更快速的處理器,全新的攝像頭及分辨率達到2048×1563的新屏幕。一張2048×1563尺寸的照片大約是320萬像素,就此,有網友討論,對于攝影師來說,它的像素數也許有點太高了。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攝影師希望放在網上的照片能夠在新款iPad上獲得最佳效果,需要上傳多大的照片呢?而且,一旦上傳了高分辨率照片,就幾乎等于失去了保護版權的能力。即使照片分享網站提供防下載機制,但人們仍可以在iPad上截屏得到高分辨率照片——高達320萬像素。如果攝影師選擇上傳小尺寸照片,那么觀眾就只有兩個選擇:觀看被放大同時畫質降低的照片,或觀看顯示面積非常小的照片。如果攝影師已在網上上傳了大量照片,則可能還需要面臨另一項決定。富力克上“大尺寸”照片的顯示限制是邊長1000像素,在新款iPad上只能占一部分屏幕,那么你是否要重新上傳所有照片呢?
  

    對iPad內容發(fā)布者來說,這同樣是一個問題。目前的iPad雜志都針對舊款屏幕進行了優(yōu)化,其尺寸只有新款屏幕需要的1/4。對擁有大量圖片內容的軟件,特別是雜志來說,適應新的屏幕意味著下載量會成倍增加。此外,雜志中的全頁圖片還需要320萬像素的照片,多數攝影師大概不會對此感到高興。
  

    此外,這項改變?yōu)锳dobe最新的圖像處理軟件也增加了一些麻煩。Adobe剛剛發(fā)布的Photoshop Touch最高支持1600×1600的照片,這意味著在使用中無法利用所有屏幕空間,影響使用體驗。當然,蘋果并不會特別在意這一點——他們剛剛發(fā)布了自己的iPad圖像處理軟件iPhoto。
  

    現在,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攝影師和照片分享服務商們對此會做何反應。目前高品質網絡圖片社區(qū)500PX已經開始提供用戶付費(2.99美元,其中2美元屬于攝影師,0.99美元屬于網站)下載桌面尺寸照片的服務——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網站采用類似模式。另一方面,攝影師也越來越擔憂圖片被盜用,且維權日益艱辛——這可不是杞人憂天。
 

    各類社交網站的飛速發(fā)展讓照片分享變得越來越簡便,也使得網絡圖片使用情況變得錯綜復雜。同時由于涉及情況不多,缺乏相應的規(guī)范、監(jiān)管等綜合原因,圖片提供和采用方存在雙向的網絡圖片版權意識缺失。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6月23日傍晚,北京遭遇10年來最大的一場強降水,“地鐵4號線陶然亭站成瀑布”的照片就此火了一把,6月24日,這張圖片登上了不少媒體的頭版頭條。面對網絡轉載的狂轟濫炸和傳統(tǒng)媒體鋪天蓋地的頭版照片,除了中國日報和另外一家媒體外,其他使用了這張圖片的媒體,都未與作者打過任何招呼。
 

    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尊重照片作者的版權,在刊發(fā)之前要找到照片作者,這一態(tài)度不僅避免版權糾紛的出現,也是大多數人恪守的職業(yè)精神。但是在讀圖時代,分分鐘內上萬次的網絡轉載,理不清來源的網絡轉載讓報道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失色不少,這也就產生了不少文不對題的“假照片”——新聞報道中對被采訪者的引語都有嚴格規(guī)定,圖片說明更是照片信息的重要承載。
  

    在互聯(lián)網時代,圖片的獲取過程越來越簡便,但同時意味著許多人可以更輕松地一次次盜用那些自己本沒有使用權的作品。兩年前,一家名為“影像權利網”(www.imagerights.com)的圖片維權網站高調亮相,立志規(guī)范互聯(lián)網圖片的使用。該網推出一款網絡圖片版權保護工具,并計劃提供免費服務,以幫助那些無力承擔維權費用的攝影師擺脫困境?,F如今,這家網站越來越紅火。
 “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攝影師監(jiān)控其作品在網絡上被使用的情況,并與他們一起收回那些失去的收益。”影像權利網的商業(yè)發(fā)展高級副總裁,美國圖片檔案委員會(Picture Archive Council of America, PACA)前主席瑪利亞·卡斯勒(Maria Kessler)稱,“當下,網絡影像作品的剽竊行為異常猖獗,讓我們感到更加有責任做好防護工作。我們被藝術家授權加強控制作品使用的情況,一旦發(fā)現越權使用的行為就會立刻發(fā)送詳細信息給原作者。”
  

    影像權利網稱,其運營的唯一目標就是保護攝影師的在線圖片免遭版權侵犯,采用先進技術,對商業(yè)網站、博客、新聞和多媒體網頁等保持連續(xù)的屏幕掃描,對作品實施24小時監(jiān)控。影像權利網稱,每個月通過技術手段都會發(fā)現成千上萬張“新”圖片。技術部門會采用先進的圖片識別技術在攝影師原作和這些新圖片間進行比對,從而監(jiān)測發(fā)現原始圖像被用在哪里。隨后,一份詳述以上情況的報告會送交到攝影師手中,其中包含攝影師的原始圖片、圖片在各處被采用的情況、精確網址以及該網址所有人信息,等等。攝影師所要做的就是上傳希望被跟蹤的圖片,一旦有人未經許可使用這些圖片,網站就會及時向你發(fā)出通報。該功能需要暫時付費,根據攝影師希望保護的圖片數量,每月向網站支付9.95到39.95美元不等的服務費用。
 

    影像權利網承諾,他們的技術強大,掃描服務可以在1個月內過濾、掃描80多萬個網頁,以搜索用戶上傳的圖像是否被盜用。“它可以找到您的照片,即使他們已裁剪,旋轉,色彩調整,或嵌入另一個圖像。我們不使用元數據來找到你的形象的使用,因為元數據可以從圖像中剝離。”
  

    在很多時候,發(fā)現未經授權使用客戶版權的圖片是件相對容易的事,但追索、投訴與交涉的拉鋸戰(zhàn),對于攝影師的時間和資源消耗來說,是件“不能容忍”的事。“一旦成為侵權的對象,由于缺乏可用資源,攝影師常常為此感到沮喪。這是一個綜合業(yè)務解決方案”。該網站配備的圖片維權恢復服務,便是攝影師可采用的權宜之計。網站新開發(fā)了一項圖片版權恢復服務,經攝影師授權后,網站將代理開展幫助攝影師追討版權侵犯賠償金的行動,幫助客戶與擅自用圖者結算費用,并代表攝影師進行維權服務,包括收集所需的相關侵權資料及被侵權使用的屏幕截圖,與盜圖者溝通,必要的時候也會幫助攝影師采取法律手段爭取權益。未參與影像版權網圖片監(jiān)控的攝影師將支付追回賠償金額的50%作為服務費用,而對于已享受該網站監(jiān)控服務的客戶可以獲得一定的優(yōu)惠,僅收取35%的服務費。另外,該網站還有專人負責攝影師與美國版權局的登記工作。
  

    用搜索引擎來尋找那些可以為攝影師維權的網站,所獲者寥寥。雖然網絡圖片監(jiān)控服務剛起步,但攝影作品網絡維權的另一扇窗已經開啟。如果攝影師精力允許,還有不少搜索引擎可實現以圖找圖,以圖搜圖。
  

    作為硬幣的另一面,新技術正在為圖片維權提供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