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18.jpg)
1950年代,上海菁菁攝影室,本圖片由馬良提供
記得小時候的城市里還能經(jīng)常見到運輸貨物的馬車,那時,在我家附近的公園邊上有一家照相館的外景拍攝點,那里還有一頭專門供人騎著拍照的駱駝,后來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這頭駱駝被換成了一匹馬。這匹馬的具體顏色和模樣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清了,但是我對這件事印象卻很深,可能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見沒有拉著馬車的馬吧。如今,馬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里已經(jīng)很難再見到馬的身影。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1.jpg)
大概是在五六年前,我開始收集一些老照片。幾年下來,這些老照片也有幾千張了,時間跨度從十九世紀末一直到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這其中絕大部照片是由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照相館所拍攝的普通中國人的影像。有趣的是,我發(fā)現(xiàn)一些照片與馬有關(guān)——不同時期的照相館都曾使用真馬、木馬道具,甚至在木板上畫出馬的圖像來為顧客拍照。今天我就談一談照相館里馬的故事。#p#副標題#e#
攝影與馬的淵源
攝影與馬的淵源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2.jpg)
威廉•英格蘭,《尼亞加拉瀑布吊橋》,1859
十九世紀,世界被各種各樣新鮮的發(fā)明與技術(shù)迅速地改變著。在電報被發(fā)明之前,最快的通訊工具莫過于信鴿;在火車出現(xiàn)之前,世界上最快的旅行速度莫過于馬車;而在攝影出現(xiàn)之前,時光無情地流逝,就像一條默默流淌的河。自從有了這些發(fā)明,通訊更迅捷,旅行被加速,時間被定格。這些發(fā)明不僅改變了世界,而且也改變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讓原本緩慢發(fā)展的時代加速前行,成為一個信息與影像的世界。實際上,攝影與馬之間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中后期,我們可以從攝影史記載和保存至今的一些早期攝影圖像中一窺端倪。威廉•英格蘭(William England)在1859年拍攝了《尼亞加拉瀑布吊橋》,畫面中一架馬車與一列火車正在同時穿過這座吊橋,前者注定要在之后的日子里逐漸被后者替代,而攝影則記錄下了這充滿預見性的一幕。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19.jpg)
埃德沃德•邁布里奇,《奔跑的馬匹》,1878
1872年,酷愛賽馬的舊金山鐵路大亨利蘭•斯坦福(Leland Stanford,1824-1893)為了想知道賽馬在奔跑時四個蹄子是否同時離地,這個困擾他很久得不到答案的問題,找到了當時在美國西部最有名的攝影師埃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1830-1904)。邁布里奇出生在英國泰晤士河邊京斯敦的一座古老集鎮(zhèn),長大后他來到舊金山這座因淘金熱和大鐵路而建設成的新興城市。他本人也因拍攝舊金山壯觀的巨型風景照聞名美國西部。邁布里奇在得知斯坦福的困惑并得到他的資金支持后,在斯坦福的個人賽馬場內(nèi)進行了一系列的拍攝試驗,他使用多臺高速快門的照相機拍攝下了馬匹在奔跑中的不同瞬間,照片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組連貫的動作。這些圖像是人用肉眼無法捕捉到的。今天我們可以從邁布里奇拍攝的這些照片中很輕松的看到,賽馬在快速奔跑的某個瞬間四蹄是可以同時離開地面的。這個結(jié)果讓斯坦福非常滿意,因為在之前的畫家筆下,奔跑中的馬是不會四蹄同時騰空的。#p#副標題#e#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17.jpg)
1909年冬天,時年16歲的梅蘭芳來到北京城內(nèi)一家照相館拍攝下了這樣一張照片(上圖左),照片中,少年梅蘭芳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之上,衣著華麗,左手輕撫韁繩,右手自然下垂緊握馬鞭,儼然一副嫻熟騎手的姿態(tài)。為了拍攝這樣一張少年梨園名角與駿馬的留影,照相館攝影師專門在室外給梅蘭芳進行拍攝,而且在構(gòu)圖時有意地將梅蘭芳身后的照相館牌匾也了收進照片之中。梅蘭芳身下的這匹馬身壯毛密,鞍韂齊全,馬尾馬鬃也打理的十分整齊,我想這匹馬一定是梅蘭芳心愛的坐騎,能專門去照相館給自己和坐騎拍上一張留影,可見當時的人們對馬的熱愛程度。
小木馬的故事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3.jpg)
木馬是照相館拍攝兒童照片時最常使用的道具之一,它最初起源于歐洲。據(jù)說現(xiàn)存最高古老的木馬來自十七世紀初期的英國。英王查理一世(1600-1649)小時候的雙腿嬌嫩,不夠強壯,于是照顧他的保姆發(fā)明了一種木質(zhì)的搖馬。這種木馬的下部有兩側(cè)分別有兩塊半圓形的木板,可以讓查理一世坐在里面練習雙腿的力量。傳說有了這個木馬之后,查理一世的雙腿后來真的變得強壯了起來。我們今天已經(jīng)無法考證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總之,這種小木馬在這個時期的歐洲宮廷和貴族社會中開始流行開來,并且成為他們訓練子女們騎術(shù)的重要玩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國軍隊甚至使用木馬來訓練士兵的騎術(shù)。#p#副標題#e#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4.jpg)
照相館出現(xiàn)以后,照相館的攝影師很快就把這種廣受歡迎的玩具木馬引入到照相館中來為孩子們拍攝照片。當時的木馬價格不菲,一般家庭很難承受購買木馬高昂的費用,所以普通家庭的父母去照相館中給孩子們拍攝一張騎木馬的小照片還是一個相對經(jīng)濟的不錯選擇。久而久之,孩子們?nèi)フ障囵^中的乘騎木馬拍照便成為一種傳統(tǒng),我也收藏了不少這樣的小照片,從民國時期蛋白或銀鹽紙基的黑白照片到八九十年代的彩色照片都有。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4-50.jpg)
雖然它們屬于不同時代受當時的經(jīng)濟條件所限,這些小木馬的做工與材質(zhì)或精致或粗糙,但是騎著它們的稚嫩“小騎手”們在木馬上擺出的動作姿態(tài)大都像模像樣。我不知道這些老照片中的孩子們之后的人生經(jīng)歷了怎樣的波浪起伏,但至少在這一刻,在拍攝的一瞬間,我能感到他們是滿足和快樂的。#p#副標題#e#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5.jpg)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6.jpg)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7.jpg)
照相館里的龍馬精神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8.jpg)
馬必然是要奔跑的。唐代詩人李郢在《上裴晉公》一詩中寫道:“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龍馬”的說法將“龍”這種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與馬聯(lián)系到一起,使人們對“龍”想象能夠有一種現(xiàn)實的寄托,現(xiàn)在想想《西游記》里對于白龍馬的人物設計確實是十分恰當。也有人說,人類對“龍馬精神”的推崇,或許正是對自由天性的向往與回歸。在古代社會中,馬與人類文明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對駕馬馳騁的渴望可能早已潛移默化地注入了我們每個人的基因,縱然那個龍馬奔騰的時代已經(jīng)隨著機器時代的到來而漸漸遠去。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會在照相館中出現(xiàn)這么多騎馬飛奔的照片。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9.jpg)
早在十九世紀的后半葉,攝影師埃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1830-1904)便用他發(fā)明的相機捕捉到了飛奔的馬的圖像,但他當時使用的攝影設備復雜龐大且造價不菲,并不能夠普及到照相館中使用,而且照相館一般也沒有足夠的場地和條件來飼養(yǎng)馬匹。當時的人們想要給自己在飛奔的馬背上拍攝一張完美的照片是很難實現(xiàn)的,不過聰明的人們很快便想出了一種更為簡單且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0.jpg)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山西的一家照相館拍攝的照片中,有一個商人,穿戴著厚實的棉袍和皮帽,好像正騎在一匹奔跑的駿馬之上,實際上這匹奔跑的“駿馬”是畫在木板上的。畫師在一塊大木板上畫好奔馬的形象后,沿著邊緣小心裁切出馬的形態(tài),然后將其擺放在背景畫前面,兩者之間再放上座椅,這樣拍照的人就可以坐在椅子上騎這匹奔馳的“駿馬”了。照相館利用這種巧妙的布景手段,在空間中成功營造出了一個視覺假象。這種制作布景的方式有很多優(yōu)點,節(jié)省空間且便于更換和搬運,所以一直沿用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29-50.jpg)
還有一張拍攝于1980年代的照片,年輕的爸爸帶著一頂酷似魔術(shù)師的帽子和他的孩子在照相館中拍攝了這張騎“馬”的照片,當時拍攝這種充滿戲劇性場景的照片也只有在照相館中才能夠?qū)崿F(xiàn)。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202/9-140202160930.jpg)
那些發(fā)黃的老照片被我視為最珍貴的財富。其實我并不知道大多數(shù)照片中的人物是誰,這些人物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但我相信他們都是有故事的,每個人物都有著一個屬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每一個小木馬都承載了無數(shù)孩子的少年夢,而這些美麗的夢都畫作這些小照片兒,留存在各家各戶的相冊當中。今天人類已經(jīng)不再像過去那樣對馬迷戀,取而代之的是汽車占領(lǐng)了整個世界。不過,有趣的是,德國汽車品牌BMW在中文里被翻譯成“寶馬”,這也許也是現(xiàn)代文明對馬的一種懷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