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新疆駐京辦事處,十多位在內地打拼的新疆人聚集在一起,等待一位尊敬的領導的到來。
17時3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俞正聲面帶微笑,來到大家中間。《我從新疆來》的作者庫爾班江·賽買提等10位在內地工作的新疆人激動地迎了上去。俞正聲微笑著和大家一一握手,詢問每個人的工作生活情況。
庫爾班江·賽買提代表大家為俞正聲主席獻上一頂精致的維吾爾小花帽和一件民族傳統(tǒng)服飾袷袢。俞正聲主動招呼大家,逐一合影留念。
任中央新疆工作協(xié)調小組組長以來,俞正聲多次到新疆考察調研,就新疆經濟社會發(fā)展、民生改善、社會穩(wěn)定等進行深入考察調研,指導新疆研究解決實際問題。
“大家做個自我介紹吧。”俞正聲一句話,讓大家打開了話匣子。
《我從新疆來》的作者庫爾班江·賽買提第一個發(fā)言。一年來,這位來自和田,現(xiàn)在中央電視臺擔任攝像師的維吾爾族青年用鏡頭記錄和講述了100多位在內地生活工作的新疆人故事。工程師、主持人、律師、商人、歌手、室內設計師、教師、學生……今天,書中的10位主人公來到這里,向俞主席敞開心扉。
“我拍的是在內地的新疆人的經歷,講的是每個中國人的故事。”庫爾班江·賽買提詳細介紹《我從新疆來》采訪、拍攝、發(fā)布、出版的經過,一口氣講了快半個小時。
俞正聲不時插話與庫爾班江·賽買提交流。他說,《我從新疆來》這本書反映了一百多位新疆人在內地工作生活狀態(tài),非常真實,打動人心。
“我仔細讀了這本書,有三個特別突出的感受,一是社會的發(fā)展為很多人提供了成功的機遇,只要堅韌不拔、克服困難、努力奮斗,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二是邊疆少數(shù)民族同志在內地發(fā)展會遇到很多困難,所在地黨委政府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三是要在交往交流中化解矛盾,增進理解和相互信任。”俞正聲說。
“我向各省黨政領導推薦了這本書,讓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新疆和新疆人。”
艾合買提江·阿布都熱合曼、謝雅而、阿不都熱蘇力·阿不都熱依木、乃菲莎·尼合買提、艾尼瓦爾·買買提、巴依爾塔、夏依東·買買提、努爾買買提·吐尼亞孜、地力夏提·吾布力等爭相發(fā)言,講經歷、說成長,也直言困難、提出建議,會場氣氛十分熱烈。
“在內地我們就代表新疆,我們要努力做好自己,呈現(xiàn)一個真實的新疆。”留美歸來的女律師乃菲莎·尼合買提已在上海定居。
“新疆文化多元、厚重,家鄉(xiāng)培養(yǎng)了我許多很好的品質,我有責任做好新疆人,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做出貢獻。”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任主持人謝雅而在北京工作后,還曾去和田對口支援工作了4個月。
“感謝國家創(chuàng)造了好的條件,我才有了現(xiàn)在的成績。”地力夏提·吾布力2002年考入內地高中班,如今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聽大家談工作、說生活、話理想,俞正聲欣慰地點頭,不時插話。
大家結合新疆人在內地求學、就業(yè)、生活的實際情況,逐一提了建議。俞正聲主席十分關心,仔細詢問了解,鼓勵大家要努力克服困難,發(fā)揮出正能量。
不知不覺中,一個半小時過去了,大家發(fā)言還意猶未盡。
聽了大家的發(fā)言后,俞正聲說,很多新疆群眾憑借自己的努力融入內地生活,為當?shù)亟洕鐣l(fā)展作出了貢獻。我們要實現(xiàn)各民族大團結大繁榮,就必須增進新疆各民族群眾和內地的交往交流,要在交往交流中增進民族感情,增加理解和信任,增強共同發(fā)展的信念。
“暴恐案件的發(fā)生讓一些人對新疆產生了誤解。暴恐分子是極少數(shù),不代表哪個民族、哪個地域,不能給新疆貼上標簽。”俞正聲說。
俞正聲指出,中央高度重視新疆工作,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確定把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在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上。要特別關注新疆各族群眾的教育、就業(yè)問題,大力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各地黨委政府要幫助在本地的新疆人解決實際困難,使各族群眾過上好日子。
大家再次報以熱烈的掌聲,掌聲中有感動、激動,更有信心……
會見結束后,大家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中央領導對新疆、對新疆人努力奮斗的肯定,讓我感覺更有勁了,我要更加努力,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新疆。”北京航天中學英語教師努爾買買提·吐尼亞孜說。
“每個新疆人,特別是在內地的新疆人都代表‘新疆形象’,都有責任和義務當好‘新疆形象代言人’。”北京彎彎月亮餐廳有限公司董事長艾尼瓦爾·買買提說。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艾合買提江·阿布都熱合曼參加會見后就要趕去國外繼續(xù)工作,他說:“我會牢記俞主席的希望,做好自己帶動周圍的人,這樣新疆會好,祖國會更好!”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我從新疆來》作品
專訪|庫爾班江·賽買提:用了解消融誤解
一位維吾爾族青年攝影師,用影像和文字展現(xiàn)真實的新疆;
一百個普通新疆人的圖文故事,闡釋著一個群體的集體意志;
一部紙上的“群像紀錄片”,說的是新疆人的經歷,講述的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故事。
這就是庫爾班江·賽買提和他的《我從新疆來》。
換一個角度看新疆,用了解消融誤解
“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特殊的群體,被人貼上特殊的標簽,這可以理解。但需要有人指出這樣不對,正確的是什么。”庫爾班江·賽買提個高、人帥,也很有思想,他如是闡述《我從新疆來》系列專題拍攝初衷。
庫爾班江·賽買提已在北京生活了8年,從小著迷攝影的他打過拳擊、賣過烤肉、販過玉石,結識中央電視臺導演后,走上了拍攝紀錄片之路,成為了央視一名攝像師。
對于當前社會上一些對新疆的不了解,對新疆人的偏見,庫爾班江·賽買提認為,這是溝通的斷層,只有靠加強溝通,建立溝通平臺才能彌補,要用了解消融誤解。因此,他有了拍攝《我從新疆來》系列專題的構思。
“紀錄片創(chuàng)作時間較長,因此,我選擇圖文故事的方式,展現(xiàn)在內地工作新疆人的真實故事,先在新媒體上試水。”庫爾班江·賽買提幫大家換了一個角度看新疆,首發(fā)在網易上的圖文專題有2500萬次點擊量,“這么多人關注我的專題,就證明大家迫切需要這個溝通交流的平臺,這堅定了我的信心。”
分清普遍和特殊:不拿個人行為代表整個地域或民族
“我從新疆來這個名字并沒有花什么時間去構思。”庫爾班江·賽買提用自我介紹時最常說的一句話作為系列專題的名字,言簡意賅,直指主題。
“不能拿個人的行為代表整個地域或民族。”庫爾班江·賽買提認為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之所以有人以偏概全,那是他不知道什么是“全”,不知道新疆到底什么樣。
庫爾班江·賽買提先找了30多位身邊的朋友作為采訪對象,這其中有商人、學生、攤販、演員、律師,同時這些朋友不斷介紹新的采訪對象給他,“也有很多人拒絕我,有的說這樣做沒用,有的明明答應,但當我飛到他的城市卻不接電話、不回短信。”
采訪有難度,但也是采訪對象給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心。“我書中的人物都有包容、勤奮、勇敢、自信的特質,這才是新疆人普遍的品質,他們的故事那樣真實、感人,從反響來看,可以肯定新疆人在慢慢被大家所了解。”庫爾班江·賽買提說,我相信只要建立起一種長久的溝通方式,任何誤解都會被消除。
庫爾班江·賽買提始終堅信“只要心中充滿陽光,就一定能見到陽光。”
正能量:不抱怨、不懈怠、不極端,勇于拼搏實現(xiàn)夢想
“有個河南的朋友給我寫信,說看了《我從新疆來》他也想做個‘我從河南來’。”哪怕庫爾班江·賽買提說起這樣的事,也并未流露出自豪的感覺,反而很認真地說,“我很支持他,13號我去大學演講,和他約了見面。”
庫爾班江·賽買提希望書中的100位新疆人的100個故事能形成一股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的人。
“這不是我的書,這是我們的書。”庫爾班江·賽買提一直把《我從新疆來》系列專題看作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第一步,他想讓大家相互了解、相互鼓勵,“書中人物的故事能感動我,也一定能感動更多的人。”
有幾個在內地上大學的新疆學生,湊錢買了《我從新疆來》捐到自己學校的圖書館,這讓庫爾班江·賽買提很欣慰,“我雖然采訪的是新疆人,但我講述的是中國人的普通故事,我想讓更多的人看故事、被感動、受啟發(fā)。”
“就比如你來采訪我,是因為我拍攝《我從新疆來》系列專題這件事很優(yōu)秀。”庫爾班江·賽買提說,由于是寫故事,因此很多采訪對象會向我傾訴許多不愉快的經歷,我就成了大家的“垃圾桶”,被塞滿了負面情緒,但我在接受這些負面情緒的同時,也看到了他們人性中閃光的部分,并從中學習、受啟發(fā),這就是我想告訴讀者的:“不抱怨、不懈怠、不極端,勇于拼搏就能實現(xiàn)夢想。”(《新疆日報》姚彤、李楊)
附:庫爾班江《喀什老茶館》
本網對他的采訪
附:庫爾班江《喀什老茶館》
本網對他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