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團體會員

◎韋鳴:眷戀水鄉(xiāng)錦溪的長廊

來源:《中國攝影》雜志社 責編:豆丁 2012-05-16

【編者語】
     在2010年“印象水鄉(xiāng)•錦溪”全國攝影大展期間,本刊訪了常年深入水鄉(xiāng)的昆山攝影師韋鳴,請他談談水鄉(xiāng)錦溪的拍攝資源和拍攝特色。在今年的青春之歌——首屆“錦溪杯”全國新人新作攝影大展征稿之際,再請韋鳴談談他對水鄉(xiāng)錦溪的感受。比起精湛的攝影技藝,那份揮散不去的感和發(fā)至內(nèi)心的喜愛,或許更為重要。

眷戀水鄉(xiāng)錦溪的長廊
作者:韋鳴

     在水鄉(xiāng)錦溪的長廊里沏上一壺綠茶,茗上一口清香,讓心靈平靜片刻、讓身體放松片刻、讓思緒安寧片刻、讓時間停頓片刻。
     
    長廊是我生活中的驛站,面對浮躁、騷動、壓抑的時候她卻成了我的“避風港”。每當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時,心里總想著又該去那里坐一會兒了,那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是逃避、是借口、更是一種眷戀。
     
    清晨,我在古鎮(zhèn)吃了一碗爆魚紅油面,美美的舒展了一下自己的身子。走進了長廊,放慢了腳步,很靜很靜,靜得使我有一些漂浮,有一些夢幻。遠處傳來幾聲狗吠,老屋里傳出了一兩聲雄雞的報曉,使這種寧靜顯得延伸與擴展。
     
    隨著帶有木軸的花格窗和木柵門發(fā)出的“吱吱嘎嘎”聲,由獨唱慢慢演變成合唱,中間還不斷夾雜著和聲。月亮悄悄的走了,太陽接替了崗位,對著長廊灑出一片金黃色的柔光。
     
    老頭們有的面對著太陽打起了很自由的“太極”,有的拿著茶杯,提著水瓶三五成堆的坐在長廊里拉家常,談天地;婦女們在河灘邊嘰嘰喳喳聲摻雜著浣洗的和聲,風景這邊獨好;稍年輕的人開啟了店門的木柵,準備開張營業(yè);生爐子的、趕集的、上學的;水中的櫓槳聲、廊中的歡笑聲、橋上挑擔的叫賣聲,傳承著歷史的生活習慣,一切都是那么的有序而自然,好一幅“清明上河圖”。這一切,隨著太陽的逐漸升高而恢復寧靜。
     
    我被茶館里傳來的一陣油炸聲而恍過神來。哦,已是中午時分了。此時,長廊的美人靠上、各家的門口、河灘邊人們各自都在準備著中午的飯菜。剝蠶豆、選韭菜、淘米、洗青菜、殺鯽魚、燙黃鱔、切咸肉……,眼前這幅在安詳中的滿足與幸福的畫面,使我身心忘卻了煩惱、壓抑、疲憊;還是心靈得到了安撫、清洗;以至于對生活本質的一次剖析?不,都不精確,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此時的心情。
    
    “換一杯茶吧”,“好,謝謝”。茶館老板給我重沏了一杯“龍井”。心情不一樣,品出來的茶味是截然不同的,清香撲鼻,甜入心扉。咦,是誰家在燒鹽水蝦,那清淡的香味隨著長廊里流動的煦風,輕輕的碰撞著我的嗅覺。我開始品著“龍井”,辨別著張家的紅燒魚、趙家的黃鱔燉咸肉、周家的韭菜炒雞蛋、黃家的咸菜豆瓣湯……的各種香味,遠處船娘唱著一曲江南小調,隨著長廊邊的清澈小河從我耳邊飄過。我突然感到茶也能醉人,真的,我醉了。我恍惚著站起身來,向長廊深處的老飯館走去。
     
    黃昏,太陽剛剛落過長廊對面一堵灰白色的屋脊,長廊里的“美人靠”前放著形狀各異的小桌子,桌上放著幾碟小菜,小菜旁有的是黃酒、有的是白酒或啤酒,男人們開始拿起酒杯享受著,女人在一旁開始嘮叨著一天來所聽到的看到的各種事情,這是一幅樸素無華,享受人生的畫。這幅畫揭開了我心底里兒時的欲望,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每次去看電影時,電影院旁總能看到一位老人在這條小路邊擺上一個小方桌,坐在小凳上,夾上幾?;ㄉ?,喝上幾口小酒,那種感覺真是無人可比,那時的我就想著,如果我到老了,也能這樣享受著生活,那可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啊。
     
    此時月亮已懸掛在空中,古鎮(zhèn)的長廊顯得越發(fā)地通幽。長廊外的古房、小巷、古橋、水面都蓋上了一層剔透的青藍色面紗,古鎮(zhèn)所有細小的聲音都被輕輕地掩蓋住了,唯有水中那石駁岸上的一幢幢明清建筑,一座座躬身于小河上的石拱橋,還有灑落在河邊的古木名樹,隨著清風吹起的藍色面紗而一起漂移著,流動著。月亮在拱橋下,時而殘缺,時而圓潤,仿佛在向我訴說著幾千年來長廊里悲歡離合的故事。有一只晚歸的漁船,櫓槳在河面上劃出了好看的花紋,穿過了一座座拱橋,那欸乃聲漸漸遠去,也帶走了我的疲憊與壓抑,減去了許多世俗的煩惱與欲望。
     
    哦,我也到了該回去的時候了。 

  
<錦溪晚霜的小孩  韋鳴攝>  


<男女有別  韋鳴攝>


<開門營業(yè)  韋鳴攝>


<長廊里的笑聲  韋鳴攝>

 
<洗拖把  韋鳴攝>

 
<殺魚  韋鳴攝>

 
<錦溪  韋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