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是否仍然有力量》專題講座中,主講人江融先生按照攝影不同發(fā)展階段,為我們介紹了最具代表性的攝影藝術(shù)家及其作品,從這期開始,為大家具體介紹講座中所提及的藝術(shù)家,正是借助他們的視角,我們才得以感受攝影這門技藝,多元的藝術(shù)魅力。
“照相機是一個教具,教給人們在沒有相機時如何看世界” ——多蘿西婭·蘭格
多蘿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1895—1965)是20世紀美國杰出的紀實攝影家。
蘭格出生于美國新澤西州,童年因患小兒麻痹癥而終生殘疾,1935年,成為美國農(nóng)業(yè)安全局的一名攝影師,與她一同工作的還有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阿瑟·羅思坦(Arthur Rothstein)等人。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528/7-14052Q35R7.jpg)
1936年的多蘿西婭·蘭格
FSA 紀實攝影活動
美國持續(xù)整個30年代的經(jīng)濟蕭條和中部農(nóng)業(yè)地區(qū)大干旱,造成嚴重饑荒。農(nóng)民不得不往西遷移,為此美國設(shè)立了一個“遷居管理處”,去幫助這些不幸的人。1935年更名為“農(nóng)業(yè)安全局”(簡稱FSA)。FSA先后雇用了30名攝影家,試圖把農(nóng)村貧民窟的悲慘情況拍攝記錄下來,這就是美國攝影史上著名的FSA攝影紀實運動。
作為該項目中唯一一位女性攝影師,1935年到1942年間,蘭格走訪了美國22個州,大范圍地研究了季節(jié)工、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和佃農(nóng)的生活狀況,并用相機定格了許多精彩的瞬間。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528/7-14052Q35R4.jpg)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528/7-14052Q35S2.jpg)
《遷徙的母親》拍攝于1936年3月,照片中的母親名為佛羅倫薩·歐文斯·湯姆森(1903-1983)。蘭格回憶拍攝過程時說:“這個饑餓絕望的母親像磁鐵般吸引我向她走去。我記不得是如何向她說明來意,卻永遠記得她一句話都沒問我……她說他們一直靠附近野地里的蔬菜和孩子們抓回來的野鳥果腹。她賣掉車子的輪胎買食物。她坐在傾斜的帳篷邊,孩子依偎在她身邊。她覺得我的照片可能幫得了她。”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528/7-14052Q35R5.jpg)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528/7-14052Q35S0.jpg)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528/7-14052Q35R9.jpg)
可以說,蘭格正是以女性特有的溫情關(guān)注著眼前的世界,關(guān)心和同情不幸者的遭遇。有評論家寫道:“多蘿西婭·蘭格以其創(chuàng)造的圖像,反映了人類的勇氣和尊嚴,特別是處于被侮辱和受壓抑狀態(tài)下的人物形象。”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528/7-14052Q35R5.jpg)
![](http://g.cpanet.org.cn/uploads/allimg/140528/7-14052Q35R6.jpg)
對于紀實攝影,蘭格闡述了自己的看法:“紀實攝影記錄我們這個時代的社會景象。它反映現(xiàn)在,但為將來作紀實。它的焦點是人與人的關(guān)系。它記錄人們在工作中、戰(zhàn)爭中和娛樂中的行為,或在一天二十四小時中,四季中,甚至一年中周而復始的活動。它描寫人類的各種制度——家庭、教堂、政府、政治組織、社會團體、工會。它不僅展現(xiàn)他們的表面形象,同時還刻意揭示人們的活動方式,以及影響人類行為的方式。它涉及工作方法、工作者之間的互相依賴,以及被雇傭者與雇傭者之間的互相依賴……”
因在“美國社會狀況的攝影研究”所做出的貢獻,1941年,多蘿西婭·蘭格獲古根海姆基金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