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名作】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經(jīng)典攝影作品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責編:King
2013-09-13
從布列松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幾何學在他的照片上發(fā)揮重大功能,垂直線、水平線、對角線、曲線、三角、圓形、方形之類,集合而構(gòu)成美麗的畫面,甚至成為了相框,當你在街道上散步拍照的時候,不妨多留意這些圖案。
布魯塞爾 兩個男子,一個在布幕的縫隙中偷看街頭演出,另一個警惕地掃瞄著周圍的情況,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煩。照片的精彩部分是這個男子那種特別的眼神。布列松有時被列入“專在街頭巷尾抓拍的攝影家”行列,他善于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片。
柏林墻邊(1962) 在東西柏林交界處,布列松抓到了這樣一個發(fā)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鏡頭。雙手持拐而行的殘疾者,暗示出以前發(fā)生過的戰(zhàn)爭;荷槍的衛(wèi)兵,又反映出了持續(xù)著的對立。再加上陰雨天氣的灰暗影調(diào),使得畫面有一種低沉的氣氛。布列松經(jīng)常強調(diào)觀察,他說:“重要的是觀察。攝影,是在很短的時間里,敏捷的表現(xiàn)出最重要的部分?!?/p>
男孩 這張照片的題材并不重大,但卻是布列松的一幅膾炙人口的名作。表現(xiàn)一個男孩:兩只手里,各抱一個大酒瓶,躊躇滿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個光榮而 艱巨的任務。照片中的人物,情緒十分自然真實,顯示出布列松熟練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堅持的基本手段。他從來不去干涉他的拍攝對象。
要拍攝出街道自然的一面,就要學懂別惹途人注意,布列松甚至會用手巾包著相機,減少觸目程度??催^他的錄像,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拍攝時非常敏捷,又快又俐落,并且盡可能隱藏自己,我們街拍時也可以學習,看到好的場景,就快速起拿起相機,然后拍攝,在別人注意到你之前就完成。
柏林墻邊(1963) 德國柏林東西分別占領十六年后,東柏林方面于1961年8月12日至13日工資突擊建功立業(yè)立起柏林墻,其目的是防止西方的滲透和干擾。布列松的這個鏡頭,表現(xiàn)三個柏林人站在一個高臺上,觀看墻那邊的情景。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畫家, 雕塑家,巴黎,法國,1961年。
布列松 攝1979年瑞士
布列松是強烈反對裁剪照片的,他堅信照片在按下快門的一刻就已經(jīng)完成,照片構(gòu)圖不夠好,直接就舍棄它。雖然這個取態(tài)人人不同,但是盡可能不要剪裁,避免自己惰于構(gòu)圖,努力磨練攝影的洞察力,絕對是好事。
布列松在1947年到美國訪問??思{時所拍的照片。
當布列松工作的時候,曾用上不同的鏡頭,但他自己拍攝時,其實只用他的50mm,他的相機早就變成他的眼睛。的確,我們可以的話,都值得嘗試不同的鏡頭,因為確實有所不同,但繼續(xù)下去的話,就應該專注并習慣同一枝,于是你就可以隨時隨地構(gòu)圖,在腦中便知道用相機拍出來會是什么樣子。
拉奎拉,意大利,1951年。
瑪麗蓮·夢露 此照之所攝,是60年代美國好萊塢著名女明星瑪麗蓮·夢露。雖然布列松是在夢露不經(jīng)意時抓拍了此照,但從這一凝固的瞬間里,還是抓住了模特的天生麗質(zhì)和嫻雅風度。
皮埃爾與保羅堡壘,列寧格 勒,前蘇聯(lián),1973年。
其實布列松進入攝影世界之前,他可是先對繪畫產(chǎn)生興趣,然后他更把繪畫的美學套用在攝影上,更有趣是,當他年紀再大,卻又回到了繪畫的世界。這里是一個啟示,我們不要只看攝影作品,事實上多留意其他視覺藝術(shù)同樣可以激發(fā)攝影的創(chuàng)作,例如Edward Hopper 就是一個懂繪畫的街拍攝影師。
喬治六世舉行加冕禮 1936年,英國喬治六世舉行加冕典禮,世界各國的攝影記者,聞風而至的全國記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麗堂皇的儀仗隊上。布列松卻與眾不同,他還注意到馬路上的蕓蕓眾生。躺在報紙堆里入睡的人物,由于深夜出來“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儀仗隊過來時,他卻已經(jīng)支持不,進入夢鄉(xiāng)……。別具慧眼,旁敲側(cè)擊,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鏡頭,是布列松所特有的風格。
雖然布列松懂得黑房技術(shù),但他還是把照片交給信任的人來處理,自己抽更多時間來拍攝。這個年代幾乎人人都有電腦,有些攝影師太沉迷于后制技術(shù),這會倒過來妨礙我們的攝影技術(shù),點到即止,是一種不能忽視的態(tài)度。與其花盡心思補救一張劣作,不如拿相機出來多拍幾張。
Henri.Cartier.Bresson 亨利.卡蒂爾.布列松
查看大圖
從布列松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幾何學在他的照片上發(fā)揮重大功能,垂直線、水平線、對角線、曲線、三角、圓形、方形之類,集合而構(gòu)成美麗的畫面,甚至成為了相框,當你在街道上散步拍照的時候,不妨多留意這些圖案。
布魯塞爾 兩個男子,一個在布幕的縫隙中偷看街頭演出,另一個警惕地掃瞄著周圍的情況,以免被人抓住而引起麻煩。照片的精彩部分是這個男子那種特別的眼神。布列松有時被列入“專在街頭巷尾抓拍的攝影家”行列,他善于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照片。
柏林墻邊(1962) 在東西柏林交界處,布列松抓到了這樣一個發(fā)人遐想、引人深思的鏡頭。雙手持拐而行的殘疾者,暗示出以前發(fā)生過的戰(zhàn)爭;荷槍的衛(wèi)兵,又反映出了持續(xù)著的對立。再加上陰雨天氣的灰暗影調(diào),使得畫面有一種低沉的氣氛。布列松經(jīng)常強調(diào)觀察,他說:“重要的是觀察。攝影,是在很短的時間里,敏捷的表現(xiàn)出最重要的部分?!?/p>
男孩 這張照片的題材并不重大,但卻是布列松的一幅膾炙人口的名作。表現(xiàn)一個男孩:兩只手里,各抱一個大酒瓶,躊躇滿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個光榮而 艱巨的任務。照片中的人物,情緒十分自然真實,顯示出布列松熟練的抓拍功夫。抓拍是布列松一生所堅持的基本手段。他從來不去干涉他的拍攝對象。
要拍攝出街道自然的一面,就要學懂別惹途人注意,布列松甚至會用手巾包著相機,減少觸目程度??催^他的錄像,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拍攝時非常敏捷,又快又俐落,并且盡可能隱藏自己,我們街拍時也可以學習,看到好的場景,就快速起拿起相機,然后拍攝,在別人注意到你之前就完成。
柏林墻邊(1963) 德國柏林東西分別占領十六年后,東柏林方面于1961年8月12日至13日工資突擊建功立業(yè)立起柏林墻,其目的是防止西方的滲透和干擾。布列松的這個鏡頭,表現(xiàn)三個柏林人站在一個高臺上,觀看墻那邊的情景。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畫家, 雕塑家,巴黎,法國,1961年。
布列松 攝1979年瑞士
布列松是強烈反對裁剪照片的,他堅信照片在按下快門的一刻就已經(jīng)完成,照片構(gòu)圖不夠好,直接就舍棄它。雖然這個取態(tài)人人不同,但是盡可能不要剪裁,避免自己惰于構(gòu)圖,努力磨練攝影的洞察力,絕對是好事。
布列松在1947年到美國訪問??思{時所拍的照片。
當布列松工作的時候,曾用上不同的鏡頭,但他自己拍攝時,其實只用他的50mm,他的相機早就變成他的眼睛。的確,我們可以的話,都值得嘗試不同的鏡頭,因為確實有所不同,但繼續(xù)下去的話,就應該專注并習慣同一枝,于是你就可以隨時隨地構(gòu)圖,在腦中便知道用相機拍出來會是什么樣子。
拉奎拉,意大利,1951年。
瑪麗蓮·夢露 此照之所攝,是60年代美國好萊塢著名女明星瑪麗蓮·夢露。雖然布列松是在夢露不經(jīng)意時抓拍了此照,但從這一凝固的瞬間里,還是抓住了模特的天生麗質(zhì)和嫻雅風度。
皮埃爾與保羅堡壘,列寧格 勒,前蘇聯(lián),1973年。
其實布列松進入攝影世界之前,他可是先對繪畫產(chǎn)生興趣,然后他更把繪畫的美學套用在攝影上,更有趣是,當他年紀再大,卻又回到了繪畫的世界。這里是一個啟示,我們不要只看攝影作品,事實上多留意其他視覺藝術(shù)同樣可以激發(fā)攝影的創(chuàng)作,例如Edward Hopper 就是一個懂繪畫的街拍攝影師。
喬治六世舉行加冕禮 1936年,英國喬治六世舉行加冕典禮,世界各國的攝影記者,聞風而至的全國記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富麗堂皇的儀仗隊上。布列松卻與眾不同,他還注意到馬路上的蕓蕓眾生。躺在報紙堆里入睡的人物,由于深夜出來“占座”,熬得又困又累,等到儀仗隊過來時,他卻已經(jīng)支持不,進入夢鄉(xiāng)……。別具慧眼,旁敲側(cè)擊,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鏡頭,是布列松所特有的風格。
雖然布列松懂得黑房技術(shù),但他還是把照片交給信任的人來處理,自己抽更多時間來拍攝。這個年代幾乎人人都有電腦,有些攝影師太沉迷于后制技術(shù),這會倒過來妨礙我們的攝影技術(shù),點到即止,是一種不能忽視的態(tài)度。與其花盡心思補救一張劣作,不如拿相機出來多拍幾張。
Henri.Cartier.Bresson 亨利.卡蒂爾.布列松
一提起布列松,免不了要想到“決定性瞬間”。多少年過去了,布列松的影像精髓一直深深的埋在攝影人的心里。那么,提到“決定性的瞬間”,對你而言是概念,還是詞語?
“攝影,照我的想法,就是繪畫的速寫,憑直覺完成,不容修改”——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
出生于上世紀初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毫無疑問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1908年出生于法國巴黎,并且被認為是新聞攝影之父。
他的照片擁有優(yōu)秀攝影作品該有的一切元素:情緒、敏感和一雙捕捉?jīng)Q定性瞬間的眼睛。除此之外,他的作品還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形式攝影的先河。
“對我來說,相機就是速寫本,一種直覺和自發(fā)的工具,主宰著懷疑和決定同時發(fā)生的瞬間。為了‘賦予世界意義’,你必須通過取景器融入每張照片。這需要專注、自律、敏感和幾何感。它通過經(jīng)濟的手段進行簡潔地表達。
攝影就要屏住呼吸,把所有的才能集中到不斷流逝的現(xiàn)實景象中。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會給身體和精神同時帶來極大的享受。
攝影意味著重現(xiàn)——幾分之一秒之內(nèi)的——事實及賦予照片意義的視覺形式的組織。
攝影就是把一個人的頭腦、眼睛和心放在同一根軸上。”——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希望了解更多有關布列松的作品及生活,可以訪問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基金會(http://www.henricartierbresson.org/)。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