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麾攝影作品:《我的故鄉(xiāng)是嘉陵江》
來源:影像國際網(wǎng)
作者:楊麾
責(zé)編:張雙雙
2016-09-05
超載的摩托在上坡路上翻了車 2002蹍埡鄉(xiāng)
村小老師和晨讀的孩子們 1987年火花鄉(xiāng)1987年火花鄉(xiāng)
服裝攤老板拿著鏡子為女顧客試時裝 1988年南充市
個體理發(fā)匠用大美人頭像作圍裙來招攬客人 2002年長樂鎮(zhèn)
公交車到站,乘客爭相上下 .1989年南充市_
賣雞的農(nóng)民為小車讓道 2008年李渡鎮(zhèn)
偏遠的農(nóng)村,家禽搶食小孩碗中的飯 1989年大通鎮(zhèn)
三輪車夫走過久雨后的改擴建街道 1995年南充市
時尚青年在街邊攤位買領(lǐng)帶 1987年南充市
剃頭匠走村入戶上門為孩子剃頭 1998年曲水鄉(xiāng)
頭頂買來的鋁盆在雨中接聽電話 2010年長樂鎮(zhèn)
圖捷徑推自行車穿越街道隔離欄的婦女 1987年南充市._
推銷眼鏡的小販和試老花鏡的老人2008年李渡鎮(zhèn)
背著小孩趕集的開心母女 1996年李渡鎮(zhèn)
夏日的中午,挑夫用江水沖涼 1989年南充市
巷尾的剃頭匠和他的顧客 1985年南隆區(qū)
小鎮(zhèn)場口的理發(fā)點生意特別早 2008年東觀鎮(zhèn)
在張讕先生塑像廣場跳舞的人群 2012年南充市._
查看大圖
超載的摩托在上坡路上翻了車 2002蹍埡鄉(xiāng)
村小老師和晨讀的孩子們 1987年火花鄉(xiāng)1987年火花鄉(xiāng)
服裝攤老板拿著鏡子為女顧客試時裝 1988年南充市
個體理發(fā)匠用大美人頭像作圍裙來招攬客人 2002年長樂鎮(zhèn)
公交車到站,乘客爭相上下 .1989年南充市_
賣雞的農(nóng)民為小車讓道 2008年李渡鎮(zhèn)
偏遠的農(nóng)村,家禽搶食小孩碗中的飯 1989年大通鎮(zhèn)
三輪車夫走過久雨后的改擴建街道 1995年南充市
時尚青年在街邊攤位買領(lǐng)帶 1987年南充市
剃頭匠走村入戶上門為孩子剃頭 1998年曲水鄉(xiāng)
頭頂買來的鋁盆在雨中接聽電話 2010年長樂鎮(zhèn)
圖捷徑推自行車穿越街道隔離欄的婦女 1987年南充市._
推銷眼鏡的小販和試老花鏡的老人2008年李渡鎮(zhèn)
背著小孩趕集的開心母女 1996年李渡鎮(zhèn)
夏日的中午,挑夫用江水沖涼 1989年南充市
巷尾的剃頭匠和他的顧客 1985年南隆區(qū)
小鎮(zhèn)場口的理發(fā)點生意特別早 2008年東觀鎮(zhèn)
在張讕先生塑像廣場跳舞的人群 2012年南充市._
因為“成分”的原因,母親在師范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偏遠的鄉(xiāng)村小學(xué)教書。我生在嘉陵江中游的南充市,從八歲那一年的夏天起,就開始往返于城鄉(xiāng)之間,在母親教書的老祠堂或古寺廟里讀小學(xué)。在“大躍進”年代的許多“忙假”里,我?guī)缀醵家赣H到田間地頭檢查老鄉(xiāng)挖地深度夠不夠,晚上搞夜戰(zhàn)打沒打磕睡,從中我感受到了母親與老鄉(xiāng)們的觸觸親情。
1969年秋天,我上山下鄉(xiāng)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看過的人,經(jīng)歷過的事更是令我銘記不忘。老鄉(xiāng)們質(zhì)樸、和藹、善良、勤勞、勇敢的品質(zhì)一直影響著我的一生。
我從拿起照相機的那一天起,就奔走在嘉陵江畔的山水之間,去拍攝與我情深義重的川北老鄉(xiāng)。我關(guān)注嘉陵江畔潮漲潮落撲魚撈蝦的人們,往返孤帆遠影踏歌纖夫,鐘情于嘉陵江畔的勞工們……
不論是在路邊擺設(shè)攤點的剃頭匠,還是鄉(xiāng)村集鎮(zhèn)中靠行秤為生的老人,不論是豬牛販子、在袖筒里捏指頭進行交易的老一輩生意人,還是閑暇打牌為樂的村民,以及嘉陵江畔的碼頭和活動在碼頭上的各色人等都攝入我的鏡頭中。田漢村夫、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三教九流;蕓蕓眾生,斑斕世相,他們都是最普遍、最基本的廣大人民群眾。我的生活因他們而豐富,歲月因他們而精彩,他們讓我倍感親切,溫潤我的記憶,也溫潤我的心田。
嘉陵江養(yǎng)育了我,川北人民哺育了我,我愛嘉陵江,我愛川北老鄉(xiāng),我以嘉陵江作背景,以平民為對象,以真誠做橋梁,用手中的相機,為他們留下影像志、被忘錄,以此感恩我的鄉(xiāng)親。過去是這樣,在我有生之年仍將這樣,此生無悔。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