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佳作欣賞

孫成毅:從聽診器到相機,從深圳到西藏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責編:九兒 2017-10-09

措學仁瑪

古格

吉隆

吉隆

庫拉崗日峰

馬卡魯群峰

瑪旁雍錯

納木錯

納木那尼峰

喬烏嚇北峰

然烏湖

希夏邦馬群峰

札達

札達

札達溝

札達土林

樟木

珠峰東坡

珠穆朗索峰

卓奧友峰

1987年的巴松錯

雙湖

次仁瑪峰

定日

岡仁波切

過拉杠日峰

拉昂錯

洛扎

馬卡魯峰

瑪旁雍錯

納木錯

絨布寺

西藏札達土林

珠峰洛子峰馬卡魯峰

珠穆朗瑪峰

查看大圖

措學仁瑪

古格

吉隆

吉隆

庫拉崗日峰

馬卡魯群峰

瑪旁雍錯

納木錯

納木那尼峰

喬烏嚇北峰

然烏湖

希夏邦馬群峰

札達

札達

札達溝

札達土林

樟木

珠峰東坡

珠穆朗索峰

卓奧友峰

1987年的巴松錯

雙湖

次仁瑪峰

定日

岡仁波切

過拉杠日峰

拉昂錯

洛扎

馬卡魯峰

瑪旁雍錯

納木錯

絨布寺

西藏札達土林

珠峰洛子峰馬卡魯峰

珠穆朗瑪峰

 西藏是“世界屋脊”,是人類生存的最高海拔的地方。作者用30年時間深情行走西藏,用自己獨特的觀察視角,拍攝了一組組攝影作品,并把作品集結(jié)展覽。8月22日,《行走雪域三十載》孫成毅&鐘國華西藏攝影作品展在深圳羅湖美術館開展。

此次展出了77幅不同時期的西藏攝影作品,展覽將持續(xù)到下月3日。

    三十載行走雪域

攝影經(jīng)驗30多年

25次進西藏

11次穿越阿里荒原

從聽診器到相機,從深圳到西藏,孫成毅和西藏的緣分要從他的攝影經(jīng)歷開始說起。

大學期間學的是醫(yī)學專業(yè),畢業(yè)后本該成為一名醫(yī)生,但在他右手拿著聽診器的同時,他的左手無法割舍相機,因為熱愛后者,他索性棄醫(yī)從影,從業(yè)余愛好者走上了職業(yè)攝影人的道路。1982年,孫成毅在深圳扎根,當時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一百多塊,但用的相機卻價值幾百塊,當時拍攝了大量的城市題材,1983年他的一幅特區(qū)建設作品獲得全國大獎,自此,他對攝影的熱情越來越濃。出生于廣東江門市的孫成毅,見慣了亞熱帶常綠闊葉樹,也見慣了高樓大廈的鬧市情景,在那副儒雅的南方人身體里,跳動著一顆向往自由的心臟。1987年他和攝影師鐘國華,跟隨廣東省攝影代表團訪問西藏,當他第一次踏在西藏厚實的土地上時,就受到了強烈的視覺沖擊,而靈魂也被純凈的高原風光給俘獲了,那一年他正好30歲。

露珠、枯葉、陽光、山巒、大湖……這些意象組成“夢一般的音律”,久久縈繞在他的腦海里,30年來一次次召喚他回到西藏。孫成毅說:“雖然我?guī)缀跖鼙榱巳袊?/span>西藏始終是我最重視、最喜愛、最感動的地方”。表達熱愛的方式有很多,作為西藏的“忠粉”,孫成毅選擇了用相機來向她“表白”。“西藏特有的美妙的樂章,震撼了我的靈魂,豐富了我的藝術感知力,成就了我的攝影創(chuàng)作,天上西藏!天音渺渺!那看似寂靜而凝重的大地里,蘊涵著無盡的動人樂章,只要你凝神聆聽,音樂真的就會響起”。

攝影方向轉(zhuǎn)向自然風光后,孫成毅過上了常年漂泊的生活。有人說風光攝影師非常辛苦,拍日出天沒亮就起床,拍星空熬到深更半夜,刮風下雨時,別人躲到屋里,但攝影師卻要出門拍片。從1987年到2001年,孫成毅積累了14年,才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畫冊——《西藏風光》。他認為:“急功近利不會成就一個藝術家”。2017年恰逢30周年,8月22日至9月3日,他和影友鐘國華的西藏攝影作品展“行走雪域三十載”在羅湖美術館舉辦,這一次,他們帶來了30年的心血,一個拍自然,一個拍人,但呈現(xiàn)的都是西藏崇高的精神境界。

作者資料

孫成毅:深圳市羅湖區(qū)文化館攝影美術書法部主任(研究館員)、深圳國際攝影周總策展人。自1987年起分別從青藏、川藏、新藏、滇藏和中尼公路共25次進入西藏從事攝影創(chuàng)作,其中11次穿越阿里荒原。

u=3635556613,4103674285&fm=173&s=8CC27223CA421AC61CB5F8060100A0C1&w=640&h=766&img.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