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簡介
邱曉宇,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編審、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女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個人攝影創(chuàng)作力求“創(chuàng)意性使用客觀記錄以形成主觀影像”,20年前已開始嘗試使用多重曝光技法,并于近年凝聚為《影繡長安》專題,同時形成自己獨有的多重曝光視覺理論。
2015年獲陜西省攝影藝術展一等獎,2016年參展威尼斯建筑雙年展。2015年、2016年于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舉辦獨立個展。2016年出版《影繡長安——多重曝光構設影像新秩序》,獲第16屆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鳳凰衛(wèi)視優(yōu)秀攝影畫冊獎。2017年在中國攝影展覽中心舉辦“存在與虛擬:邱曉宇攝影實驗展”。部分作品被中國攝影展覽館等機構及個人收藏。
作品闡述
如果將藝術看作人類走向自由的一條道路,那么我將攝影藝術所追求的“自由”看作呈現于視覺作品的對于物象與影像之間關系的創(chuàng)造性組織,用多重曝光予以實現。
多重曝光主觀重組時空的目的是制造具有指向意義的視覺符號,影像作為符號的載體將關聯起具象與抽象、客觀與主觀。拍攝中實際空間與構想的畫面內的虛擬空間之間的辯證關系、空間組織的多種解讀的可能性,顯示了表象與本質、本體與隱喻、物理事實與人為闡釋之間的思考。
無擺拍、非后期,以西安城墻為主要拍攝對象的《影繡長安》多重曝光攝影專題,成為我進行攝影主觀創(chuàng)作的陣地。城墻的開與合、攻與守,在此不僅寓意著陰與陽、虛與實的流轉,更深含著無與有、恒與變的理趣。
方城悟道
《方城悟道》從簡單再現事物具體形象,到提取事物外在共性的表象,再到表達特殊文化情感的意象,又升華為飽含思辨與哲理的抽象。在主觀含量不斷增加的同時,還嘗試著對維度的表現進行了探索——從最初簡單模擬三維場景,到利用 “影調互沖”以獲得類似二維平面符號與繪畫、圖案的效果,再到主觀重組三維時空以編制畫面情節(jié),之后融入四維時間思考,最后,維度的探索以代入觀者主觀思維為最大程度擴張……
龍隱方城
當“再現”不能表達具象事物內涵和對它生發(fā)的聯想時,運用多重曝光“影調互沖”等特性對影像破“形”、借“色”、改“質”,創(chuàng)意性重組時空構設影像新秩序,讓畫面產生“組織關系多義性”,是我嘗試表現主觀意識的一個方法。
《龍隱方城》以“建筑的隱喻”作為深層表達主題,將城墻這一大地型建筑守護的功能、盤踞的外形、昂揚的氣勢,借由虛擬物像“龍”予以呈現?!半[喻”作為表達觀念的手段,從建筑藝術的應用轉為攝影藝術的應用,呈獻給觀眾新一輪的思考。
云夢方城
古人畫山水,是“以流盼的眼光綢繆于身所盤桓的形形色色”,從世外鳥瞰的立場觀照整個大自然。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不是模擬空間錯覺和外物形象的,而是憑胸臆來布置空間、組織空間、創(chuàng)造空間,體現出對于意境的追求。
物像是散布在時空中的光影原料,相機可如畫筆般將之綴拾、拿捏、揉搓以創(chuàng)造意象,以數層的明暗虛實構成全幅的氣韻節(jié)奏,集合多方視點將“浩蕩之思、奇逸之趣”譜成一幅超象虛靈的詩情畫境。
“賦家之心,苞括宇宙”。攝影妙境,通于詩畫。
數影方城
數,是量化物質外在表象的工具,也是物質內在隱含的規(guī)律。世間萬物從無至有,大小多寡更替變化,所占空間皆可用數計算,所存時間亦可用數衡量。無論自然,無論人造,無論城垣,無論草木,數之理“恒為變,變?yōu)楹恪?。這組關于“數”的抽象思維影像,所借助的有形之象仍是西安城墻,鏡頭中的城墻封印了時間的輪廓,平面了空間的影像,所映射的是“恒與變”之理。其雖成于城墻,卻不顯于城墻,力求棄具象之形而取抽象之理。
評委評語
攝影是關于時間的藝術媒介,時間賦予攝影永恒性,拍攝即逝去,逝去即永恒。這種對時間的切割能力讓攝影有別于其他任何藝術媒介。攝影進入當代以后,大大拓展了題材的邊界。對攝影語言本身探索同樣難能可貴,甚至是更加艱難的,因為可以用的方法,前人基本上已經用過了。
多重曝光也不是新的方法,但像邱曉宇這樣,用三年多的時間,對多重曝光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系統(tǒng)性的探索,并取得出色的成績,在中國攝影界并不多見。她的這種嘗試,可以說是在前人對時間性這一攝影基本特性之一探索基礎上的深化。她不滿足于世界的既有秩序,試圖通過多重瞬間來打破這種平衡,更強烈地表達自身主觀的想法。當代攝影不只是記錄客觀世界,它也可以涉及不可觸摸的東西,甚至進入想象的范疇。將現實世界的景物,構建成非現實的圖象。創(chuàng)造出了夢幻般的神奇世界。(劉宇)
本文選自2017“伯奇杯”中國創(chuàng)意攝影展-創(chuàng)意攝影師入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