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佳作欣賞

村里的早教:奶奶是最重要的學生

來源:新浪圖片 作者:董德 責編:張雙雙 2018-06-12

在秦巴山區(qū)深處的陜西洋縣海蓮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90%的孩子都是奶奶帶。去年,村里成立了一座養(yǎng)育中心,曾在村里辦過幼兒園的胡曉珂負責管理養(yǎng)育中心的一切。在這里,大人必須全程陪同孩子,某種程度上,奶奶們才是這里最重要的學生。如何給孩子講故事、如何鼓勵孩子,這些城里中產家庭提倡的教育方式成了村里奶奶們學習的重要課題。

養(yǎng)育中心坐落在村子的國道旁邊,面積60平方米。每個養(yǎng)育中心的硬件配套和城里孩子常去的兒童樂園相似,內有滑梯、海洋球、積木、繪本等。不同之處在于,養(yǎng)育中心關注的第一主角是成人:每個帶孩子前來的大人都要登記身份以及逗留時間,他們能輕松找到最適合孩子看的書,每本書上都標注有最適合閱讀的年齡。此外,大人們還可以把中心里的繪本和玩具借回家。

胡曉珂在指導家長如何與幼兒進行互動?!爸行?1個在冊的孩子,只有2個是媽媽帶著來?!焙⒆悠綍r誰帶,胡曉珂一眼就能看出來,“太明顯了!媽媽帶的活潑,好教。奶奶帶的一般都不愛說話,木訥。”

劉彥彥帶著孫子姚俊旭參加養(yǎng)育中心的活動。劉彥彥今年56歲,兒子兒媳和愛人都在外面打工,只有她一個人留下來照顧孫子?!昂⒆雍徒?jīng)濟,總是矛盾的?!焙鷷早嬖陴B(yǎng)育中心目睹了不少“兩難的選擇”,很多年輕媽媽在選擇中“敗下陣來”,“那我們就教奶奶帶娃,讓媽媽安心。”

劉莉帶著雙胞胎兒子在養(yǎng)育中心參加活動。劉莉曾在北京打了十年工,懷孕后回到老家專職照顧孩子?,F(xiàn)在,劉莉的愛人在江蘇打工,公公在村上種地,平日里她和婆婆倆人照顧孩子。在外面闖蕩過的劉莉和老人的教育觀念不盡相同,此前也鬧過矛盾。去年,她和婆婆一起報名參加了養(yǎng)育中心,“最大的收獲就是這里會教育家長和孩子都要學會分享。”

在養(yǎng)育中心,每周一到每周五都會有各種課程。其中,周三會專門從外面請養(yǎng)育師,對家長和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些箱子里裝的就是每個家庭的輔導資料。

參加養(yǎng)育中心的活動是免費的,但這里還是有不少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家長,比如給家長打分,到月底進行考核,用實物獎勵最積極的家長?!斑@是為了防止很多家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焙鷷早嬲f。

養(yǎng)育中心暫時都由胡曉珂一個人來管理。胡曉珂曾經(jīng)在江蘇做過一段時間幼兒園,那時,她和老公兩人每天最多能掙兩千元。而“養(yǎng)育未來”是公益項目,在這里,胡曉珂每月的底薪只有一千元。

12點30分,家長孩子們都離開后,胡曉珂蹲在門口收拾鞋套。雖然是在農村,但所有人員進入養(yǎng)育中心都要穿鞋套,保持室內衛(wèi)生。

中午下班后,胡曉珂還在打電話,她準備去拜訪一些還沒有到過養(yǎng)育中心的村民,希望能說服他們帶著孩子來這里。

胡曉珂在村上的小賣鋪買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準備拜訪的時候送過去。當?shù)夭簧倌觊L的爺爺奶奶并不理解養(yǎng)育中心的作用,胡曉珂也吃過閉門羹,送一些實用的日用品,便于溝通。

胡曉珂和王亞燦的奶奶聊天。王亞燦的爸爸媽媽都在深圳打工,平時就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此前就聽過養(yǎng)育中心,但也不知道具體是怎么回事,收不收費,聽了胡曉珂的介紹,他們很想快點加入進去。

忙碌了一天的胡曉珂終于回到家中。其實胡曉珂能成為養(yǎng)育師,純屬偶然。養(yǎng)育中心開業(yè)前,原定的人選突然改變主意,出去打工了。村支書急得不行,胡曉珂毛遂自薦。她十多年前就在村里辦過幼兒園,村支書當然同意了。

這是胡曉珂在家里辦幼兒園時留下的印記。當時胡曉珂的兒子2歲,一個選擇自然而然地擺在了她的面前:留在家里繼續(xù)帶娃?還是回蘭州繼續(xù)做打字員?“出去打工舍不得,又擔心爺爺奶奶帶不好?!比f般權衡,胡曉珂決定自己在家里辦個幼兒園,這樣既能照顧兒子,也能有些收入。

胡曉珂兒子的獎狀貼滿了墻。后來兒子長大了,考上了西安的軍校,胡曉珂就停辦了幼兒園,去江蘇省打工。因為身體不好,胡曉珂又回到老家,準備好好休息一下,結果養(yǎng)育中心這邊缺人,胡曉珂就又忙碌了起來。作為過來人,她心里清楚,陪在孩子身邊有多重要。

胡曉珂的丈夫黎躍斌在縣里做工程,現(xiàn)在家里的經(jīng)濟來源基本就靠他一個人。胡曉珂內心特別感謝丈夫一直以來的支持,黎躍斌覺得:“家里不指望她創(chuàng)造收入,她自己好就好,身體好就行。”

胡曉珂的丈夫黎躍斌在縣里做工程,現(xiàn)在家里的經(jīng)濟來源基本就靠他一個人。胡曉珂內心特別感謝丈夫一直以來的支持,黎躍斌覺得:“家里不指望她創(chuàng)造收入,她自己好就好,身體好就行。”

查看大圖

在秦巴山區(qū)深處的陜西洋縣海蓮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90%的孩子都是奶奶帶。去年,村里成立了一座養(yǎng)育中心,曾在村里辦過幼兒園的胡曉珂負責管理養(yǎng)育中心的一切。在這里,大人必須全程陪同孩子,某種程度上,奶奶們才是這里最重要的學生。如何給孩子講故事、如何鼓勵孩子,這些城里中產家庭提倡的教育方式成了村里奶奶們學習的重要課題。

養(yǎng)育中心坐落在村子的國道旁邊,面積60平方米。每個養(yǎng)育中心的硬件配套和城里孩子常去的兒童樂園相似,內有滑梯、海洋球、積木、繪本等。不同之處在于,養(yǎng)育中心關注的第一主角是成人:每個帶孩子前來的大人都要登記身份以及逗留時間,他們能輕松找到最適合孩子看的書,每本書上都標注有最適合閱讀的年齡。此外,大人們還可以把中心里的繪本和玩具借回家。

胡曉珂在指導家長如何與幼兒進行互動?!爸行?1個在冊的孩子,只有2個是媽媽帶著來。”孩子平時誰帶,胡曉珂一眼就能看出來,“太明顯了!媽媽帶的活潑,好教。奶奶帶的一般都不愛說話,木訥?!?/p>

劉彥彥帶著孫子姚俊旭參加養(yǎng)育中心的活動。劉彥彥今年56歲,兒子兒媳和愛人都在外面打工,只有她一個人留下來照顧孫子。“孩子和經(jīng)濟,總是矛盾的。”胡曉珂在養(yǎng)育中心目睹了不少“兩難的選擇”,很多年輕媽媽在選擇中“敗下陣來”,“那我們就教奶奶帶娃,讓媽媽安心?!?/p>

劉莉帶著雙胞胎兒子在養(yǎng)育中心參加活動。劉莉曾在北京打了十年工,懷孕后回到老家專職照顧孩子?,F(xiàn)在,劉莉的愛人在江蘇打工,公公在村上種地,平日里她和婆婆倆人照顧孩子。在外面闖蕩過的劉莉和老人的教育觀念不盡相同,此前也鬧過矛盾。去年,她和婆婆一起報名參加了養(yǎng)育中心,“最大的收獲就是這里會教育家長和孩子都要學會分享?!?/p>

在養(yǎng)育中心,每周一到每周五都會有各種課程。其中,周三會專門從外面請養(yǎng)育師,對家長和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些箱子里裝的就是每個家庭的輔導資料。

參加養(yǎng)育中心的活動是免費的,但這里還是有不少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家長,比如給家長打分,到月底進行考核,用實物獎勵最積極的家長。“這是為了防止很多家長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焙鷷早嬲f。

養(yǎng)育中心暫時都由胡曉珂一個人來管理。胡曉珂曾經(jīng)在江蘇做過一段時間幼兒園,那時,她和老公兩人每天最多能掙兩千元。而“養(yǎng)育未來”是公益項目,在這里,胡曉珂每月的底薪只有一千元。

12點30分,家長孩子們都離開后,胡曉珂蹲在門口收拾鞋套。雖然是在農村,但所有人員進入養(yǎng)育中心都要穿鞋套,保持室內衛(wèi)生。

中午下班后,胡曉珂還在打電話,她準備去拜訪一些還沒有到過養(yǎng)育中心的村民,希望能說服他們帶著孩子來這里。

胡曉珂在村上的小賣鋪買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準備拜訪的時候送過去。當?shù)夭簧倌觊L的爺爺奶奶并不理解養(yǎng)育中心的作用,胡曉珂也吃過閉門羹,送一些實用的日用品,便于溝通。

胡曉珂和王亞燦的奶奶聊天。王亞燦的爸爸媽媽都在深圳打工,平時就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此前就聽過養(yǎng)育中心,但也不知道具體是怎么回事,收不收費,聽了胡曉珂的介紹,他們很想快點加入進去。

忙碌了一天的胡曉珂終于回到家中。其實胡曉珂能成為養(yǎng)育師,純屬偶然。養(yǎng)育中心開業(yè)前,原定的人選突然改變主意,出去打工了。村支書急得不行,胡曉珂毛遂自薦。她十多年前就在村里辦過幼兒園,村支書當然同意了。

這是胡曉珂在家里辦幼兒園時留下的印記。當時胡曉珂的兒子2歲,一個選擇自然而然地擺在了她的面前:留在家里繼續(xù)帶娃?還是回蘭州繼續(xù)做打字員?“出去打工舍不得,又擔心爺爺奶奶帶不好?!比f般權衡,胡曉珂決定自己在家里辦個幼兒園,這樣既能照顧兒子,也能有些收入。

胡曉珂兒子的獎狀貼滿了墻。后來兒子長大了,考上了西安的軍校,胡曉珂就停辦了幼兒園,去江蘇省打工。因為身體不好,胡曉珂又回到老家,準備好好休息一下,結果養(yǎng)育中心這邊缺人,胡曉珂就又忙碌了起來。作為過來人,她心里清楚,陪在孩子身邊有多重要。

胡曉珂的丈夫黎躍斌在縣里做工程,現(xiàn)在家里的經(jīng)濟來源基本就靠他一個人。胡曉珂內心特別感謝丈夫一直以來的支持,黎躍斌覺得:“家里不指望她創(chuàng)造收入,她自己好就好,身體好就行。”

胡曉珂的丈夫黎躍斌在縣里做工程,現(xiàn)在家里的經(jīng)濟來源基本就靠他一個人。胡曉珂內心特別感謝丈夫一直以來的支持,黎躍斌覺得:“家里不指望她創(chuàng)造收入,她自己好就好,身體好就行?!?/p>

本圖集內容選自新浪圖片“一個都不能少”——中國扶貧故事 

攝影并文:董德

“一個都不能少”——中國扶貧公益攝影大展正在征集中,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