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鐘鼓樓腳下“拾來”的碎片影像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作者:張潔
責編:張雙雙
2018-06-28
鐘鼓樓廣場 2014.9.27
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工程初見成效,一個年輕人推著母親到這兒來感受一下廣場的變化。
鼓樓大街114號2016.8.20
院子里正在進行“棚改”施工,院內(nèi)的孩子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玩手機。
鐘樓灣胡同 2013.10.1
湯公胡同南口與鐘樓灣胡同交界處,有一小片空地,居民們喜歡晚飯后在這兒坐一坐,消消食兒。
豆腐池胡同 2014.11.16
一位居民從位于洪恩觀內(nèi)的農(nóng)貿(mào)市場采購了生活用品?;謴驼喂こ碳磳⒀诱沟胶槎饔^,原來在觀內(nèi)經(jīng)營的臺球廳、“雜家”咖啡館等已經(jīng)歇業(yè),農(nóng)貿(mào)市場也是最后的時光了。
鐘鼓樓廣場 2016.5.26
孩子們在學習滑旱冰。經(jīng)過改造后,鐘鼓樓廣場更加干凈、整潔,吸引了許多人在這兒玩耍。
趙府街 2013.9.20
玩呼啦圈的小女孩。無論何時何地,孩子們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游戲。
鐘樓灣胡同原17號院 2014.10.25
工人們在拆除紅線部分的建筑,住戶們在一旁打著麻將?!巴妗?,北京人特有的氣質(zhì)。不管周邊發(fā)生了什么,他們就是這樣淡定。
草廠北巷 2015.4.18
隨著恢復整治工程臨近尾聲,住戶們開始改造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把b修”,在鐘樓灣一帶幾乎家家都在進行。
鐘樓灣胡同原32號院 2014.12.8
工人們正在清理施工垃圾。32號院分甲、乙兩個院子,被拆除的是紅線內(nèi)的乙32號。
鐘樓灣胡同 2014.5.28
家住鐘樓灣28號院的住戶面對鐘樓,看著已經(jīng)被拆成廢墟的22號院。
湯公胡同2號院 2017.10.8
收拾停當準備午餐的姚美蘭一家三口突然接到電話——孩子的奶奶發(fā)燒39.5度。93歲高齡的老人病了,讓全家著急起來。
鼓樓東大街2017.6.12
在餐廳外蹭空調(diào)涼氣避暑的大媽們。
草廠北巷 2017.6.20
入夜后,靜靜的胡同里,路燈下傳來手機通話聲。
張旺胡同 2014.9.8
中秋節(jié),一個難得的好天氣,一個迎親嫁女的好日子,一對新人高高興興地走出胡同。
草廠北巷 2014.4.24
古老的胡同,古老的建筑,一樣的老北京生活。
后海 2010.3.8
大雪紛飛,老人穿著短褲奔跑在街上。不是標新立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愛好運動人遵循的習慣。
北鑼鼓巷 2016.5.26
時尚小店內(nèi)外的時尚青年。
趙府街 2013.9.20
玩“推車游戲”的孩子們。在過去,玩具比較少的年代,類似的游戲很多。
鐘鼓樓廣場 2015.5.4
廣場上曾經(jīng)有五六位“練鞭人”,據(jù)說可以治療手腕、肩膀、腰上的疾病。
鐘樓灣胡同原14號院 2015.4.18
施工人員按照規(guī)劃設計,拆除紅線內(nèi)建筑后,正在砌一道仿古墻。
鐘鼓樓廣場 2017.5.9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北京夜晚燈光按重大節(jié)日標準開放,舞迷享受到了鼓樓“燈光舞場”。
鐘鼓樓廣場 2014.2.15
黑芝麻小學的學生在玩“斗雞”,快樂地享受著寒假的最后一天,盡管環(huán)境監(jiān)測顯示當天屬于重度霧霾天氣,有關(guān)部門發(fā)布了黃色預警。
鐘鼓樓北廣場 2017.6.3
傍晚,彈月琴的小女孩引來許多人圍觀。
豆腐池胡同 2015.7.24
畫師謝先生在創(chuàng)作壁畫《國泰民安》,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鐘鼓樓。據(jù)謝先生說,他曾在后海酒吧街給多家酒吧創(chuàng)作過大型壁畫,在這一帶頗有些名氣。
國旺西巷2號院 2015.9.13
孫琦,我的中學同學。三十多年沒見,如今他養(yǎng)有200多只優(yōu)選鴿子,是個小有名氣的“鴿子王”。
鐘庫胡同2017.6.18
范來斌在家里歸置他的獨輪車。前不久,剛剛享受到“棚改”政策,他翻修了自己和兄弟范來勇的房子,家還沒收拾利落就開始歸置起他的獨輪車。這輛車是他從網(wǎng)上花了300多元錢買的,比他小時候玩兒的車先進多了。買下它并沒想重拾舊時的手藝,為的只是留個念想。他6歲開始玩兒車,玩兒了二十多年。
鐘鼓樓廣場 2015.2.24
酷愛運動的趙守千帶著8歲的孫子練習打旱冰球。75歲的老趙年輕時是什剎海冰場上的???。
后海北沿 2014.3.23
跳的來勁兒,看的投入。近年來,大媽們熱衷廣場舞,但一些中年人愛跳交誼舞,這是年輕時學的,鐘愛一生。
查看大圖
鐘鼓樓廣場 2014.9.27
鐘鼓樓廣場恢復整治工程初見成效,一個年輕人推著母親到這兒來感受一下廣場的變化。
鼓樓大街114號2016.8.20
院子里正在進行“棚改”施工,院內(nèi)的孩子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玩手機。
鐘樓灣胡同 2013.10.1
湯公胡同南口與鐘樓灣胡同交界處,有一小片空地,居民們喜歡晚飯后在這兒坐一坐,消消食兒。
豆腐池胡同 2014.11.16
一位居民從位于洪恩觀內(nèi)的農(nóng)貿(mào)市場采購了生活用品?;謴驼喂こ碳磳⒀诱沟胶槎饔^,原來在觀內(nèi)經(jīng)營的臺球廳、“雜家”咖啡館等已經(jīng)歇業(yè),農(nóng)貿(mào)市場也是最后的時光了。
鐘鼓樓廣場 2016.5.26
孩子們在學習滑旱冰。經(jīng)過改造后,鐘鼓樓廣場更加干凈、整潔,吸引了許多人在這兒玩耍。
趙府街 2013.9.20
玩呼啦圈的小女孩。無論何時何地,孩子們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游戲。
鐘樓灣胡同原17號院 2014.10.25
工人們在拆除紅線部分的建筑,住戶們在一旁打著麻將?!巴妗?,北京人特有的氣質(zhì)。不管周邊發(fā)生了什么,他們就是這樣淡定。
草廠北巷 2015.4.18
隨著恢復整治工程臨近尾聲,住戶們開始改造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把b修”,在鐘樓灣一帶幾乎家家都在進行。
鐘樓灣胡同原32號院 2014.12.8
工人們正在清理施工垃圾。32號院分甲、乙兩個院子,被拆除的是紅線內(nèi)的乙32號。
鐘樓灣胡同 2014.5.28
家住鐘樓灣28號院的住戶面對鐘樓,看著已經(jīng)被拆成廢墟的22號院。
湯公胡同2號院 2017.10.8
收拾停當準備午餐的姚美蘭一家三口突然接到電話——孩子的奶奶發(fā)燒39.5度。93歲高齡的老人病了,讓全家著急起來。
鼓樓東大街2017.6.12
在餐廳外蹭空調(diào)涼氣避暑的大媽們。
草廠北巷 2017.6.20
入夜后,靜靜的胡同里,路燈下傳來手機通話聲。
張旺胡同 2014.9.8
中秋節(jié),一個難得的好天氣,一個迎親嫁女的好日子,一對新人高高興興地走出胡同。
草廠北巷 2014.4.24
古老的胡同,古老的建筑,一樣的老北京生活。
后海 2010.3.8
大雪紛飛,老人穿著短褲奔跑在街上。不是標新立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愛好運動人遵循的習慣。
北鑼鼓巷 2016.5.26
時尚小店內(nèi)外的時尚青年。
趙府街 2013.9.20
玩“推車游戲”的孩子們。在過去,玩具比較少的年代,類似的游戲很多。
鐘鼓樓廣場 2015.5.4
廣場上曾經(jīng)有五六位“練鞭人”,據(jù)說可以治療手腕、肩膀、腰上的疾病。
鐘樓灣胡同原14號院 2015.4.18
施工人員按照規(guī)劃設計,拆除紅線內(nèi)建筑后,正在砌一道仿古墻。
鐘鼓樓廣場 2017.5.9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期間,北京夜晚燈光按重大節(jié)日標準開放,舞迷享受到了鼓樓“燈光舞場”。
鐘鼓樓廣場 2014.2.15
黑芝麻小學的學生在玩“斗雞”,快樂地享受著寒假的最后一天,盡管環(huán)境監(jiān)測顯示當天屬于重度霧霾天氣,有關(guān)部門發(fā)布了黃色預警。
鐘鼓樓北廣場 2017.6.3
傍晚,彈月琴的小女孩引來許多人圍觀。
豆腐池胡同 2015.7.24
畫師謝先生在創(chuàng)作壁畫《國泰民安》,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鐘鼓樓。據(jù)謝先生說,他曾在后海酒吧街給多家酒吧創(chuàng)作過大型壁畫,在這一帶頗有些名氣。
國旺西巷2號院 2015.9.13
孫琦,我的中學同學。三十多年沒見,如今他養(yǎng)有200多只優(yōu)選鴿子,是個小有名氣的“鴿子王”。
鐘庫胡同2017.6.18
范來斌在家里歸置他的獨輪車。前不久,剛剛享受到“棚改”政策,他翻修了自己和兄弟范來勇的房子,家還沒收拾利落就開始歸置起他的獨輪車。這輛車是他從網(wǎng)上花了300多元錢買的,比他小時候玩兒的車先進多了。買下它并沒想重拾舊時的手藝,為的只是留個念想。他6歲開始玩兒車,玩兒了二十多年。
鐘鼓樓廣場 2015.2.24
酷愛運動的趙守千帶著8歲的孫子練習打旱冰球。75歲的老趙年輕時是什剎海冰場上的???。
后海北沿 2014.3.23
跳的來勁兒,看的投入。近年來,大媽們熱衷廣場舞,但一些中年人愛跳交誼舞,這是年輕時學的,鐘愛一生。
起早兒,拉晚兒,逛胡同兒。嚴寒酷暑,頂風冒雨,拍胡同兒。在別人眼里,可能是件辛苦事兒,但對我來說就是在拍攝中體會發(fā)現(xiàn)的沖動,按動快門的喜悅,低頭看效果的快樂,讓我持續(xù)享受著拍攝的快感。一句話,這是我最喜歡的記錄方式。
對于鐘鼓樓地區(qū),我有著特殊的情感。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5年的中學時光就是在這兒度過的。我會常?;貞浧鹉嵌螝q月——鄰里間的嬉笑怒罵,胡同里的灰瓦樹杈。
近幾十年在這一地區(qū),一些我非常熟悉的場景、事物在不斷地變化著。這一幕幕的發(fā)生在眼前,作為一個攝影人,記錄它們是一種義務也是我的責任。
拍攝時,我放下自己的職業(yè)立場,沒有了報道攝影嚴格的時間限制,不為完成報道任務,不為發(fā)表作品,一身輕松。放下沉重的長槍短炮,一臺微單,用第三只眼去尋找應該裁剪的動態(tài)和場景,之后輕輕地按動快門。一幅幅老百姓喜、怒、哀、樂的畫面,一座座老宅、老樹、老門洞的光影,進入了我CF卡中。
北京爺,赤背與兩只愛犬一起玩耍;情侶,在霧霾中的鼓樓腳下玩自拍;踢毽子的好手,在廣場上騰空起腳……
胡同里結(jié)婚的、擺攤兒的、剪頭的、玩手機的、跳舞的……持續(xù)8年鐘鼓樓地區(qū)的拍攝,我在鐘鼓樓腳下“拾來”的碎片影像占據(jù)了我的電腦硬盤容量很大空間,已存下2000多幅成品影像。
鐘鼓樓下低矮破舊的房子里,住著我似曾相識卻又不認識的人們。他們的喜怒哀樂,存在狀態(tài),聊的家長里短,等等,都與我有關(guān)。
霧霾來了,戴上口罩成為了胡同里“新常態(tài)”;“9·3閱兵來了”百姓們會圍坐一起,共同分享;閱兵藍來了,他們會盡情的享受那一刻;治理開墻打洞,見證了一段歷史的結(jié)束和一段新生活的開始。
這些并不高大尚的照片,是鐘鼓樓周圍曾經(jīng)發(fā)生的故事,是居住在這里的人們春夏秋冬的生活軌跡,是北京城變化的縮影,是社會發(fā)展的一瞬,是這個時代的符號,更是在空間維度上的光影年輪。
目睹這些照片,真實感,親切感,懷舊感交織在一起。這些碎片影像是二維的,但消失的場景卻是多維的。
這座城市有昨天、今天和明天。
而我的鏡頭永遠聚焦的是現(xiàn)在……
攝影并文:張潔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