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于塵土。
——【創(chuàng)世紀3:19】
穿越黃土塵埃,我沿著黃河尋訪了幾座凋敝的村落,在荒廢的土窯民居中,重新發(fā)現(xiàn)那些被遺棄的日常器物。望著這些覆滿塵埃、在靜寂中衰敗的舊物,我心生一種“塵歸塵,土歸土”的感念。
這組作品呈現(xiàn)了作為主體的靜物,以物的存在暗示著人的在場。之所以選擇尋常拙樸的器物,正在于它們既非罕見的奇觀,又不是精巧工藝品,甚至器物固有的功能性,也因人的廢棄而被剝奪了。器物成了自在純粹之物,和巖石、流水、塵埃一樣,只受時間的洗禮、自然的風化,在靜寂中復歸自然。
物在時間中生長,也在時間中衰頹,在這場徐緩卻剛猛的變故中,時間是唯一主宰。我想自詡能超脫地看待這“塵歸塵”的宿命,然而我不能自欺,一種難以抑制“物哀”之情激蕩著我的內(nèi)心。器物雖在淪為廢棄之物,卻尚未完全脫盡人氣。作為看客,我無法對器物之上人的痕跡閉目不見,也無法對器物背后的群體故事充耳不聞。人口流失,交通閉鎖,經(jīng)濟蕭條……昔日文明的源頭,而今已老氣橫秋,無可避免地衰落了。
繁華落盡,是為歷史;塵歸于塵,大地恒在。
高攀,1989年出生于山東,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創(chuàng)作及理論方向研究生,現(xiàn)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