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攝影作品: 南方以南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作者:王超
責編:張雙雙
2019-09-20
透過懸梯看見的北部灣
海防海岸邊的人
芽莊夜晚的海岸線
沿海的公路海岸線
海邊坐在吊床上的人
背靠陸地,面對大海的亞洲最高耶穌像
金蘭灣附近稻田深處的教堂
海防大教堂的看門人
法國人修建,美國人炸毀,歷經(jīng)120年滄桑的龍邊橋。
停車場到遠處的鄉(xiāng)村教堂
河內(nèi)繁華街頭的非洲男人
龍山寺的佛
巴拿山上的佛手橋
有龍紋裝飾的建筑
河內(nèi)古寺門口醒目的越南文對聯(lián)。
靈應寺的飛檐
峴港半山的游客
正在下中國象棋的三輪車司機
湄公河上的美籍華人
春節(jié)前正在張燈結彩的河內(nèi)昇龍皇城
霧雨中的河內(nèi)美亭長途車站
中央郵局拱頂下的胡志明像
開往河內(nèi)的夜班大巴車上
胡志明市清晨街頭
富國島海岸邊的青年
芹苴湄公河一個小碼頭的老板。
美奈海岸邊的小船
河內(nèi)胡志明陵墓
查看大圖
透過懸梯看見的北部灣
海防海岸邊的人
芽莊夜晚的海岸線
沿海的公路海岸線
海邊坐在吊床上的人
背靠陸地,面對大海的亞洲最高耶穌像
金蘭灣附近稻田深處的教堂
海防大教堂的看門人
法國人修建,美國人炸毀,歷經(jīng)120年滄桑的龍邊橋。
停車場到遠處的鄉(xiāng)村教堂
河內(nèi)繁華街頭的非洲男人
龍山寺的佛
巴拿山上的佛手橋
有龍紋裝飾的建筑
河內(nèi)古寺門口醒目的越南文對聯(lián)。
靈應寺的飛檐
峴港半山的游客
正在下中國象棋的三輪車司機
湄公河上的美籍華人
春節(jié)前正在張燈結彩的河內(nèi)昇龍皇城
霧雨中的河內(nèi)美亭長途車站
中央郵局拱頂下的胡志明像
開往河內(nèi)的夜班大巴車上
胡志明市清晨街頭
富國島海岸邊的青年
芹苴湄公河一個小碼頭的老板。
美奈海岸邊的小船
河內(nèi)胡志明陵墓
1979年中國越南邊境沖突爆發(fā)。將近四十年之際,一位攝影師在旅行中,試圖通過他的鏡頭記錄當下越南的影像。
越南從北到南國土狹長,1000多年前,這片土地的中北部曾與云南廣西連為一體沒有邊界,文化也一脈相承,后因歷代戰(zhàn)亂,宋朝之后開始獨立,一直為中國的藩屬國,但中華文明一直在這里傳承,是這里的主流意識。
近代以來,傳統(tǒng)文明開始和西方文明在這里激烈碰撞,100多年前法國西班牙聯(lián)軍攻陷越南,從此開啟了法國對越南長達80多年的殖民。期間,法國傳教士把越南正在使用的漢字改為拉丁字母,標志著越南開始與中國漸行漸遠,慢慢脫離了中國,但深刻的文化印跡卻留在了這一方土地之上。
我從中國的南方出發(fā),在越南狹長的土地上,沿海岸,公路,河流在城市中前行,去往南方之南,尋找先人在這里留下的痕跡,探尋東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印記。用影像去觀察當下,也表達旅行中的一些感受,嘗試記錄現(xiàn)在進程中越南的表像。
王超 獨立攝影師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xié)會紅河州首席代表
云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
紅河州攝影協(xié)會常務理事
蒙自市攝影協(xié)會副主席
2009-2019年大理國際影會多次參展
2014年西雙版納金孔雀國際影像展《我家住在南湖邊》
2014年紅河州文化館《藏地往事》個展
2016年《深山哈尼人》30幅作品中國民族博物館收藏
2017年麗水攝影節(jié)《瀘江河上的古橋》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