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

【圖像記憶】茹遂初:1956年新疆科考

來源:影像國際網(wǎng) 作者:茹遂初 責編:張雙雙 2019-11-21

1956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深入阿爾泰山,進行科學考察。圖為考察隊行進在阿爾泰山中。 茹遂初攝

1956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深入阿爾泰山,進行科學考察。圖為考察隊行進在阿爾泰山中。 茹遂初攝

1956年,中科院新疆綜合考察隊深入阿爾泰山進行科學考察。 茹遂初攝

1956年,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隊在阿爾泰山的密林里。遠處為著名植物分類學家秦仁昌教授。 茹遂初攝

1956年,新疆科考,晚上隊員們在整理白天采集來的標本,使人高興的是每天都有豐富的收獲。圖右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植物分類學家秦仁昌教授。 茹遂初攝

1956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的科學家在準格爾盆地進行考察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員在測量一棵落葉松的直徑。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前往喀納斯湖途中。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沿喀納斯河到達喀納斯河的源頭--喀納斯湖。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深入阿爾泰山進行科學考察,遠處可見喀納斯湖。 茹遂初攝

1956年,在喀納斯河的上游,考察隊,在當?shù)孛晒抛迥撩竦膮f(xié)助下,在這里找到了中國少有的西伯利亞紅松。 茹遂初攝

1956年,科考人員在阿爾泰的落葉松林中觀察地面植物。 茹遂初攝

1956年,水草豐茂的阿爾泰草原,具有發(fā)展畜業(yè)廣闊前景。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訪問一戶哈薩克族牧民,聽取他們有關畜牧業(yè)發(fā)展的意見。茹遂初攝

1956年,夏天過去了,哈薩克牧民趕著畜群從夏季牧場遷移到秋季牧場去。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行進在阿爾泰山中的夏季牧場上。夏天過去了,牧民已經(jīng)趕著畜群轉移到秋季牧場上,現(xiàn)在留下來的只是一片安靜的草原。 茹遂初攝

1956年,采集植物標本。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員休息的時,隊員們在一起交談所看到的一切。 茹遂初攝

1956年,在阿爾泰山茂密的落葉松林里。 茹遂初攝

1956年,清澈急湍美麗的喀納斯河??疾礻牼褪茄刂@條山間小河深入到阿爾泰山的。 茹遂初攝

1956年,清澈急湍美麗的喀納斯河。考察隊就是沿著這條山間河流深入到阿爾泰山的。 茹遂初攝

1956年,清澈急湍美麗的喀納斯河。 茹遂初攝

1956年,美麗的喀納斯風光 (這可能是反映今日鼎鼎大名的喀納斯景區(qū)自然風光最早的一幅彩色照片)。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地貌組的工作人員,在阿爾泰山上觀察地形。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員在觀察克蘭河畔的地形。 茹遂初攝

1956年,科考隊的宿營地 。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出發(fā)之前。 茹遂初攝

1956年,哈薩克牧民為考察隊運送行李和給養(yǎng)的駝隊。 茹遂初攝

1956年,采集植物標本。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在調查阿爾泰山的土壤情況。 茹遂初攝

1956年,秋天的阿爾泰山。茹遂初 攝

1956年,秋天的阿爾泰。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在瑪納斯墾區(qū)某機耕農場的棉田里,向農場領導了解情況。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在準格爾盆地的沙漠地帶進行考察 茹遂初攝 (資9210)

1956年,考察隊在準格爾盆地的沙漠地帶進行考察。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員在觀察生長很好的野蔴。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地貌組的工作人員,在研究一處古老的河床。茹遂初攝

1956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昆蟲學家楊維義(前)在觀察河邊小水潭里的昆蟲。 茹遂初攝

1956年,綜考隊的隊員在考察一處干涸了的鹽池 。茹遂初攝

1956年,綜考隊的隊員在考察一處干涸了的鹽池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的一個土壤調查小組出發(fā)到工作地點去。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員穿過蘆葦叢前往工作地點 。 茹遂初攝

1956年,阿爾泰山中生長著茂密的云杉林。茹遂初攝

1956年,隊員們和前來幫助工作的當?shù)啬撩褚黄鸪晕顼垼蠹乙贿叧?,一般談論著今天的收獲。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在橫貫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脈上 。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地貌組的工作人員,在天山上測量氣壓和溫度。 茹遂初攝

查看大圖

1956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深入阿爾泰山,進行科學考察。圖為考察隊行進在阿爾泰山中。 茹遂初攝

1956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深入阿爾泰山,進行科學考察。圖為考察隊行進在阿爾泰山中。 茹遂初攝

1956年,中科院新疆綜合考察隊深入阿爾泰山進行科學考察。 茹遂初攝

1956年,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隊在阿爾泰山的密林里。遠處為著名植物分類學家秦仁昌教授。 茹遂初攝

1956年,新疆科考,晚上隊員們在整理白天采集來的標本,使人高興的是每天都有豐富的收獲。圖右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植物分類學家秦仁昌教授。 茹遂初攝

1956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的科學家在準格爾盆地進行考察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員在測量一棵落葉松的直徑。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前往喀納斯湖途中。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沿喀納斯河到達喀納斯河的源頭--喀納斯湖。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深入阿爾泰山進行科學考察,遠處可見喀納斯湖。 茹遂初攝

1956年,在喀納斯河的上游,考察隊,在當?shù)孛晒抛迥撩竦膮f(xié)助下,在這里找到了中國少有的西伯利亞紅松。 茹遂初攝

1956年,科考人員在阿爾泰的落葉松林中觀察地面植物。 茹遂初攝

1956年,水草豐茂的阿爾泰草原,具有發(fā)展畜業(yè)廣闊前景。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訪問一戶哈薩克族牧民,聽取他們有關畜牧業(yè)發(fā)展的意見。茹遂初攝

1956年,夏天過去了,哈薩克牧民趕著畜群從夏季牧場遷移到秋季牧場去。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行進在阿爾泰山中的夏季牧場上。夏天過去了,牧民已經(jīng)趕著畜群轉移到秋季牧場上,現(xiàn)在留下來的只是一片安靜的草原。 茹遂初攝

1956年,采集植物標本。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員休息的時,隊員們在一起交談所看到的一切。 茹遂初攝

1956年,在阿爾泰山茂密的落葉松林里。 茹遂初攝

1956年,清澈急湍美麗的喀納斯河??疾礻牼褪茄刂@條山間小河深入到阿爾泰山的。 茹遂初攝

1956年,清澈急湍美麗的喀納斯河??疾礻牼褪茄刂@條山間河流深入到阿爾泰山的。 茹遂初攝

1956年,清澈急湍美麗的喀納斯河。 茹遂初攝

1956年,美麗的喀納斯風光 (這可能是反映今日鼎鼎大名的喀納斯景區(qū)自然風光最早的一幅彩色照片)。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地貌組的工作人員,在阿爾泰山上觀察地形。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員在觀察克蘭河畔的地形。 茹遂初攝

1956年,科考隊的宿營地 。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出發(fā)之前。 茹遂初攝

1956年,哈薩克牧民為考察隊運送行李和給養(yǎng)的駝隊。 茹遂初攝

1956年,采集植物標本。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在調查阿爾泰山的土壤情況。 茹遂初攝

1956年,秋天的阿爾泰山。茹遂初 攝

1956年,秋天的阿爾泰。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在瑪納斯墾區(qū)某機耕農場的棉田里,向農場領導了解情況。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在準格爾盆地的沙漠地帶進行考察 茹遂初攝 (資9210)

1956年,考察隊在準格爾盆地的沙漠地帶進行考察。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員在觀察生長很好的野蔴。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地貌組的工作人員,在研究一處古老的河床。茹遂初攝

1956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昆蟲學家楊維義(前)在觀察河邊小水潭里的昆蟲。 茹遂初攝

1956年,綜考隊的隊員在考察一處干涸了的鹽池 。茹遂初攝

1956年,綜考隊的隊員在考察一處干涸了的鹽池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的一個土壤調查小組出發(fā)到工作地點去。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員穿過蘆葦叢前往工作地點 。 茹遂初攝

1956年,阿爾泰山中生長著茂密的云杉林。茹遂初攝

1956年,隊員們和前來幫助工作的當?shù)啬撩褚黄鸪晕顼?,大家一邊吃,一般談論著今天的收獲。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在橫貫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脈上 。 茹遂初攝

1956年,考察隊地貌組的工作人員,在天山上測量氣壓和溫度。 茹遂初攝

1956年秋,社領導李千峰同志從報上看到一條消息,中科院綜合考察隊在新疆阿爾泰山開展科學考察活動,對此他很感興趣。經(jīng)和中科院綜考隊聯(lián)系后,領導要我立即趕往阿爾泰采訪。為了爭取時間領導批準可以乘飛機去烏魯木齊(那時出差乘飛機的情況是極少有的)。當時飛北京-烏魯木齊這條航線的是中蘇航空公司的立2型飛機,飛機很小,只有12個座位。從北京到烏魯木齊要飛兩天,中途在蘭州過夜。到達烏魯木齊后,我立即聯(lián)系轉乘客運的大卡車(那時尚無正規(guī)的長途客車),走了四天才到達阿勒泰。8月27日離開北京,9月4日到阿勒泰,旅途就花了9天時間,但在當時可以說是最快的速度了。正好科考隊在阿勒泰休整,我很容易地就和他們取得聯(lián)系,并加入他們的隊伍。9月6日我即隨科考隊出發(fā)進入阿爾泰山。 

新疆地大物博,自治成立后為了配合經(jīng)濟開發(fā)的長遠規(guī)劃,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隊派出這支包括地貌學、土壤學、植物學、昆蟲學、農學、畜牧學等學科五十多位科學家的考察隊,擔任考察隊隊長的是著名土壤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李連捷。著名植物學家中科院學部委員秦仁昌和著名昆蟲學家中科院學部委員楊維義也參加了這次考察。綜合考察隊跋山涉水,對北疆的阿爾泰山,布爾津河和瑪納河流域以及天山北坡局部地區(qū)進行初步科學考察。我隨考察隊拍攝的專題報道以“探索自然的秘密”為題,發(fā)表于1957年第1期《人民畫報》。                       

前些時候我在整理新疆科考圖片時,發(fā)現(xiàn)當年拍攝的一張今日鼎鼎大名的喀納斯景區(qū)的彩色風光片,距今己有60多年了,它可能是紀錄喀納斯自然風光最早的一張彩色片。

看著這張圖片使我回想起當年的一段経歷??瓶缄犎蝿胀瓿沙錾綍r,我打算補拍幾個進山時未能拍到的反映阿爾泰山自然景觀的鏡頭,需要離開隊伍一段時間。出于安全的考慮,科考隊一般是不允許隊員單獨行動的,經(jīng)隊里負責同志再三考慮最后同意了我的請求,還派了一位隨隊的哈薩克族戰(zhàn)士作伴。拍完計劃拍攝的鏡頭后,我們兩人急忙追趕大隊,黃昏時我們經(jīng)過一條因熊經(jīng)常出沒而被當?shù)厝朔Q做哈熊溝的山谷,林子很密,一條小道蜿蜒其間,除了馬蹄聲四周一片寂靜,此時,戰(zhàn)士轉身把他幫我背的相機包交給了身后的我,隨后“咔咔”將子彈上了膛,這更增加了緊張的氣氛。戰(zhàn)士端著槍,催馬快行,可我騎的那匹老馬,在這緊要關頭,它仍然是慢吞吞的,走在前面的戰(zhàn)士不得不時時停下來等我。還算好,有驚無險,我們順利地通過了哈熊溝,登上了高山草場。此時,明月當空,皎潔的月光使周圍的景物更加美麗。當我們到達科考隊的宿營地時,已是深夜,但考察隊的領導和隊友,還在等著我們,看到我們平安歸隊,大家都很高興。那天晚餐居然還有葡萄酒,當我在月光中舉杯暢飲時,才恍然大悟,這一晚正是中秋之夜。

攝影并文:茹遂初

注:允許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署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