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

【圖像記憶】茹遂初:1978年,“絲路明珠”莫高窟

來源:影像國際網(wǎng) 作者:茹遂初 責編:張雙雙 2019-11-22

1978年,莫高窟。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敦煌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經(jīng)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_5萬平方米、泥質(zhì)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外景。 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九層樓,內(nèi)有彌勒佛坐像一尊,高33米。 茹遂初攝

1978年,從鳴沙山遠望三危山。 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發(fā)現(xiàn)的當年畫工使用的顏料、顏色碟等物。茹遂初攝

1978年,菩薩群像,莫高窟285窟,北魏。茹遂初攝

1978年, 薩陲那太子舍身飼虎,莫高窟254窟,北魏。茹遂初攝

1978年,狩獵圖,莫高窟249窟,西魏。茹遂初攝

1978年,平棊圖案,莫高窟288窟,西魏。 茹遂初攝

1978年,供養(yǎng)人像,莫高窟288窟,西魏。茹遂初攝

1978年, 耕作圖,莫高窟296窟,北周。茹遂初攝

1978年,福田經(jīng)變中的打獵捕魚 莫高窟296窟,北周。茹遂初攝

1978年,福田經(jīng)變中的商隊,莫高窟296窟,北周。茹遂初攝

1978年,福田經(jīng)變中的商隊,莫高窟296窟,北周。茹遂初攝

1978年,觀音普門品中的商隊 ,莫高窟420窟,北周。茹遂初攝

1978年,中國神話中的東王公,莫高窟423窟,隋代。茹遂初攝

1978年,藻井圖案,莫高窟407窟,隋。 茹遂初攝

1978年, “無量壽經(jīng)變” ,莫高窟217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菩薩像,莫高窟57窟, 唐代。 茹遂初攝

1978年,作戰(zhàn)圖,莫高窟12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觀無量壽變中的伎樂(局部,舞者反彈琵琶),莫高窟112窟,唐。 茹遂初攝

1978年,報恩經(jīng)變中的舞蹈,莫高窟112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323窟壁畫——張遷出使西域圖,唐。茹遂初攝

1978年,維摩像,莫高窟103窟,唐。茹遂初年攝

1978年,維摩像,莫高窟103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張議潮出行圖,莫高窟156窟,唐。 茹遂初攝

1978年,飛天,莫高窟320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樂師經(jīng)變中的樂隊,莫高窟220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維摩變中的外國王子群像,莫高窟85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第17窟即著名的藏経洞,1900年在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了上起五世紀初,下止十一世紀初的文物多達5萬余件。 茹遂初攝

1978年,仕女圖,莫高窟17窟(即著名的藏經(jīng)洞),唐。茹遂初攝

1978年, 騎馬出家圖,莫高窟329窟,唐代。茹遂初攝

1978年,藻井圖案,莫高窟329窟,唐代。茹遂初攝

1978年,文殊經(jīng)變局部 ,莫高窟172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文殊經(jīng)變局部——山水,莫高窟172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樹下彈箏,莫高窟85窟,唐。 茹遂初攝

1978年,馬夫與馬,莫高窟431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剃度圖,莫高窟445窟,唐。 茹遂初攝

1978年,觀無量壽變中的伎樂,莫高窟112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報恩經(jīng)變中樂隊,莫高窟112,窟 。茹遂初攝

1978年,幻城喻品,莫高窟217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供養(yǎng)人像,莫高窟328窟。 茹遂初攝

1978年,文殊菩薩像,榆林窟25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樂隊,榆林窟25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無量壽變(局部),榆林窟25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彌勒經(jīng)變(局部),榆林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舞蹈,榆林窟25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熾盛光佛,莫高窟61窟熾盛光佛,五代。茹遂初攝

1978年,五臺山圖中的大建安寺,莫高窟61窟,宋代。茹遂初攝

1978年,文殊變局部,榆林窟3窟,西夏。茹遂初攝

1978年,供養(yǎng)人像,莫高窟409窟,西夏。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465窟彈琴的菩薩,元代。茹遂初攝

1978年,密宗,曼荼羅,莫高窟465窟。茹遂初攝

1978年,彩塑佛像,莫高窟259窟,北魏。茹遂初攝

1978年,彩塑菩薩像,莫高窟194窟,唐。茹遂初攝

大睡佛,莫高窟158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菩薩與阿難,莫高窟328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阿難像,莫高窟328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彩塑地神,莫高窟384窟,唐代。 茹遂初攝

1978年,湼槃弟子頭像(殘),莫高窟46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湼槃弟子頭像(殘),莫高窟46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金剛,莫高窟46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金剛,莫高窟46窟 , 唐。茹遂初攝

1978年,金剛,莫高窟149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金剛,莫高窟149窟,唐。 茹遂初攝

1978年,彩塑天王像,莫高窟46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供養(yǎng)菩薩像 ,莫高窟384窟,唐代。茹遂初攝

1978年,護座小天王,莫高窟55窟,五代。 茹遂初攝

1978年,為保護和研究敦煌藝術作出杰出貢獻的敦煌文物研究所長常書鴻。 茹遂初攝

1978年,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壁畫和彩塑進行攝影紀錄 。茹遂初攝

1978年,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壁畫和彩塑進行攝影紀錄。茹遂初攝

1978年,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壁畫和彩塑進行攝影紀錄。茹遂初攝

1978年,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臨摹壁畫。茹遂初攝

1978年,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藏經(jīng)洞刼余的佛經(jīng)和文書。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藏經(jīng)洞所藏唐人手抄本《地志》。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藏經(jīng)洞所藏唐人手抄本《占云氣書》。茹遂初 攝

1978年,對有可能剝落的璧畫進行精心的修復。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保存的古代藝術珍品,吸引著全國各地藝術家,來這里參觀、學習。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保存的古代藝術珍品,吸引著全國各地藝術家來這里參觀、學習。茹遂初攝

查看大圖

1978年,莫高窟。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敦煌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經(jīng)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guī)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_5萬平方米、泥質(zhì)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外景。 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九層樓,內(nèi)有彌勒佛坐像一尊,高33米。 茹遂初攝

1978年,從鳴沙山遠望三危山。 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發(fā)現(xiàn)的當年畫工使用的顏料、顏色碟等物。茹遂初攝

1978年,菩薩群像,莫高窟285窟,北魏。茹遂初攝

1978年, 薩陲那太子舍身飼虎,莫高窟254窟,北魏。茹遂初攝

1978年,狩獵圖,莫高窟249窟,西魏。茹遂初攝

1978年,平棊圖案,莫高窟288窟,西魏。 茹遂初攝

1978年,供養(yǎng)人像,莫高窟288窟,西魏。茹遂初攝

1978年, 耕作圖,莫高窟296窟,北周。茹遂初攝

1978年,福田經(jīng)變中的打獵捕魚 莫高窟296窟,北周。茹遂初攝

1978年,福田經(jīng)變中的商隊,莫高窟296窟,北周。茹遂初攝

1978年,福田經(jīng)變中的商隊,莫高窟296窟,北周。茹遂初攝

1978年,觀音普門品中的商隊 ,莫高窟420窟,北周。茹遂初攝

1978年,中國神話中的東王公,莫高窟423窟,隋代。茹遂初攝

1978年,藻井圖案,莫高窟407窟,隋。 茹遂初攝

1978年, “無量壽經(jīng)變” ,莫高窟217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菩薩像,莫高窟57窟, 唐代。 茹遂初攝

1978年,作戰(zhàn)圖,莫高窟12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觀無量壽變中的伎樂(局部,舞者反彈琵琶),莫高窟112窟,唐。 茹遂初攝

1978年,報恩經(jīng)變中的舞蹈,莫高窟112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323窟壁畫——張遷出使西域圖,唐。茹遂初攝

1978年,維摩像,莫高窟103窟,唐。茹遂初年攝

1978年,維摩像,莫高窟103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張議潮出行圖,莫高窟156窟,唐。 茹遂初攝

1978年,飛天,莫高窟320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樂師經(jīng)變中的樂隊,莫高窟220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維摩變中的外國王子群像,莫高窟85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第17窟即著名的藏経洞,1900年在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了上起五世紀初,下止十一世紀初的文物多達5萬余件。 茹遂初攝

1978年,仕女圖,莫高窟17窟(即著名的藏經(jīng)洞),唐。茹遂初攝

1978年, 騎馬出家圖,莫高窟329窟,唐代。茹遂初攝

1978年,藻井圖案,莫高窟329窟,唐代。茹遂初攝

1978年,文殊經(jīng)變局部 ,莫高窟172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文殊經(jīng)變局部——山水,莫高窟172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樹下彈箏,莫高窟85窟,唐。 茹遂初攝

1978年,馬夫與馬,莫高窟431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剃度圖,莫高窟445窟,唐。 茹遂初攝

1978年,觀無量壽變中的伎樂,莫高窟112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報恩經(jīng)變中樂隊,莫高窟112,窟 。茹遂初攝

1978年,幻城喻品,莫高窟217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供養(yǎng)人像,莫高窟328窟。 茹遂初攝

1978年,文殊菩薩像,榆林窟25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樂隊,榆林窟25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無量壽變(局部),榆林窟25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彌勒經(jīng)變(局部),榆林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舞蹈,榆林窟25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熾盛光佛,莫高窟61窟熾盛光佛,五代。茹遂初攝

1978年,五臺山圖中的大建安寺,莫高窟61窟,宋代。茹遂初攝

1978年,文殊變局部,榆林窟3窟,西夏。茹遂初攝

1978年,供養(yǎng)人像,莫高窟409窟,西夏。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465窟彈琴的菩薩,元代。茹遂初攝

1978年,密宗,曼荼羅,莫高窟465窟。茹遂初攝

1978年,彩塑佛像,莫高窟259窟,北魏。茹遂初攝

1978年,彩塑菩薩像,莫高窟194窟,唐。茹遂初攝

大睡佛,莫高窟158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菩薩與阿難,莫高窟328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阿難像,莫高窟328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彩塑地神,莫高窟384窟,唐代。 茹遂初攝

1978年,湼槃弟子頭像(殘),莫高窟46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湼槃弟子頭像(殘),莫高窟46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金剛,莫高窟46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金剛,莫高窟46窟 , 唐。茹遂初攝

1978年,金剛,莫高窟149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金剛,莫高窟149窟,唐。 茹遂初攝

1978年,彩塑天王像,莫高窟46窟,唐。茹遂初攝

1978年,供養(yǎng)菩薩像 ,莫高窟384窟,唐代。茹遂初攝

1978年,護座小天王,莫高窟55窟,五代。 茹遂初攝

1978年,為保護和研究敦煌藝術作出杰出貢獻的敦煌文物研究所長常書鴻。 茹遂初攝

1978年,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壁畫和彩塑進行攝影紀錄 。茹遂初攝

1978年,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壁畫和彩塑進行攝影紀錄。茹遂初攝

1978年,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對壁畫和彩塑進行攝影紀錄。茹遂初攝

1978年,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臨摹壁畫。茹遂初攝

1978年,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藏經(jīng)洞刼余的佛經(jīng)和文書。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藏經(jīng)洞所藏唐人手抄本《地志》。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藏經(jīng)洞所藏唐人手抄本《占云氣書》。茹遂初 攝

1978年,對有可能剝落的璧畫進行精心的修復。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保存的古代藝術珍品,吸引著全國各地藝術家,來這里參觀、學習。茹遂初攝

1978年,莫高窟保存的古代藝術珍品,吸引著全國各地藝術家來這里參觀、學習。茹遂初攝

被譽為“絲路明珠”的敦煌石窟藝術,是人民畫報《絲綢之路紀行》專欄連載的重點選題之一。1978年我分工負責這一專題的采訪拍攝任務。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自西漢張騫“鑿孔”,打通了后世被西方地理學稱為“絲綢之路”的東西方陸上交通通道起,敦煌在東西交通中一直處于重要的地位,從公元前121年起西漢王朝先后在河西走廊設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敦煌位據(jù)河西走廊的西端,是“絲綢之路”進入西域的門戶,歷史上它曾是“絲綢之路”今新疆境內(nèi)南道、北道和新北道的樞紐?!敖z綢之路”的暢通使得中國和中亞、西亞、北非、南亞,遠至地中海諸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繁榮,敦煌逐漸演化為印度犍陀羅文化、希臘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匯合地,從而孕育出異彩紛呈的敦煌石窟藝術。

莫高窟位于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石窟分數(shù)層分布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所占崖面全長1618米,絕大部分洞窟分布在南段長約1000米的地段內(nèi),僅有少量在崖壁的北端。莫高窟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歷經(jīng)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陸續(xù)興建,現(xiàn)今尚存有壁畫的石窟共492個,壁畫總計有45000平方米,彩塑2415尊。莫高窟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內(nèi)容最豐富的佛教石窟藝術寶庫。石窟是佛教徒修行、禮拜和進行法事的場所,因此也叫石窟寺,窟內(nèi)的壁畫自然以宗教的內(nèi)容為主,包括佛像畫、經(jīng)義畫、佛本生故事畫、佛傳故事畫、供養(yǎng)人畫像、裝飾圖案畫等。但也有一些壁畫與宗教無直的關系,而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依據(jù),在不同程度上形象的反映出我國從4世紀到14世紀,不同時代的社會生產(chǎn)、生活、交通、建筑、藝術、民俗風情、宗教信仰、民族關系、中外交往的情景。

1900年莫高窟發(fā)生了一件震驚世界考古學術界的大事,就是“藏經(jīng)洞”(現(xiàn)編號17窟)的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文物上起五世紀初,下止十一世紀初。所藏文物十分豐富,不僅包括經(jīng)卷,還有大量的遺書、織繡、畫像等總計達5萬多件。文書除漢文寫本外,還有不少梵文、回鶻文、龜茲文、古和田文、古藏文、粟特文的寫本。遺憾的是由于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的王道士的愚昧無知和當時的政府腐敗無能,使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珍貴文物,大多流失國外。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文物因具有極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從而引起中外學者的關注和研究,“敦煌學”很快成為學術界公認的一門新興的學科。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莫高窟就名列其中。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1978年畫報《絲綢之路紀行》連載我分工采訪敦煌石窟藝術。此時文革中被批判的常書鴻先生已重新出來工作,繼續(xù)擔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在常書鴻所長的支持和安排下,不僅為我的拍攝工作開放了所有重點石窟,并安排后勤部門每天發(fā)電8小時,為拍照提供照明電源(那時莫高窟還未通電,晚上靠一臺自備的小發(fā)電機發(fā)電照明,白天無特殊需要是不發(fā)電的),并安排所里兩位搞攝影的同志協(xié)助工作。

1980年《人民畫報》第3期《絲綢之路紀行》專欄以“絲路明珠”為題,用14頁的篇幅發(fā)表了這組專題報道,封面、封底也都采用敦煌相關圖片。那時《人民畫報》每期連四封也只有48頁,用16頁(包括封面封底)發(fā)表一個專題,是很少有的。

攝影并文:茹遂初

注:允許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署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