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會員作品

會員佳作|李潔軍:豐年人樂業(yè) 隴上踏歌行——廣東扶貧攝影故事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作者:李潔軍 責編:張雙雙 2020-07-02

這個春天注定不平凡: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嚴重影響,防控疫情,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兩項任務一個都不能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期實踐基礎上,對扶貧工作進行科學總結和理論提升,形成精準扶貧方略,促進了我國扶貧工作大發(fā)展。脫貧攻堅以來的7年間,我國貧困人口減少9000多萬,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規(guī)模。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今天,千千萬萬名第一書記、駐村干部正堅守在最貧困的地方,進村入戶、一人一策,找準“病根”,拔掉“窮根”。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脫貧攻堅戰(zhàn)要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廣大扶貧干部心系人民,以折而不撓,奮斗不止的精神,奔波在南粵大地,帶領脫貧致富的人們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1593656668626017.jpg

農民兄弟的“銷售員”(攝于202032日肇慶市懷集縣懷城鎮(zhèn)揚名村)

2020年3月2日,春日暖陽下,新冠疫情還在延續(xù),肇慶市懷集縣懷城鎮(zhèn)揚名村,這是第一書記肖光永與幫扶對象一起在地里采摘姬松茸。揚名村是中山市對口幫扶的脫貧產業(yè)項目“三合一”菇菌種植試驗基地所在,這個季節(jié),本是姬松茸上市嘗鮮的季節(jié),疫情影響了姬松茸的銷售,中山市扶貧辦駐肇慶市懷集縣工作組駐村干部和第一書記們千方百計謀銷路,擔任農民兄弟的“銷售員”,共克時艱忙銷售。一時間,揚名村的姬松茸的產量劇增,貨源紛紛銷往廣東各地。2019年脫貧后的揚名村從2016年人均不到4000元,提高到人均增收17000元以上,實現了產業(yè)扶貧、教育扶貧、資產扶貧、就業(yè)扶貧等,一批民生工程和危房改在完成,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兜底。

 1593656669997398.jpg

村富人心歸(攝于2020513日潮州市饒平縣浮濱鎮(zhèn)黃正村)

潮州市饒平縣浮濱鎮(zhèn)黃正村,是一個純農革命老區(qū)村,由正坑、黃竹溪、犁壁面、四斗坑、徑外五個自然村組成。201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4500元,全村共77戶,301人,其中貧困戶16戶,貧困人口27人。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駐村工作隊把發(fā)展產業(yè)和發(fā)揮當地資源優(yōu)勢結合起來,駐村工作隊引進資金投入了100萬元幫助村里建起了130畝生態(tài)集體茶園,并修建了60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為了解決五個自然村過于分散過于簡陋的居住條件,2019年初,駐村工作隊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按照以舊換新的置換土地方式,總投資約5000萬元,建設新房95套。黃正村實現將轄屬五個自然村實施集體搬遷,并配套健身廣場、戲臺、兒童之家、籃球場等一批群眾文體設施,全天候保持村容村貌。駐村第一書記蔡旭說,“扶貧后,村里的人口還回流了。2019年,黃正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8.1萬元,全村相對貧困戶16戶55人全部實現脫貧。

1593656669225717.jpg

大山深處新嶺背(攝于2020年5月15日梅州蕉嶺縣南磜鎮(zhèn)嶺嶺背村)

從梅縣出發(fā),經過蜿蜒的山路到達革命老區(qū)蕉嶺縣南磜鎮(zhèn)嶺背村,群山環(huán)繞的嶺背村面貌一新,新房排列整齊,豐收的莊稼地里滿是忙碌收割煙葉和砍甘蔗的農民。2016年,位于大山深處的梅州蕉嶺縣南磜鎮(zhèn)嶺嶺背村被列為省定貧困村。“當時,全村共有貧困戶17戶57人,其中有勞力的貧困戶13戶51人,2015年貧困戶人均收入僅有3850元?!泵分菔芯頍煆S駐嶺背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沈藝群一干人由此拉開了一場干群同心脫貧攻堅戰(zhàn)。在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嶺背村煙葉種植面積已經達到60畝,帶動貧困戶種植30畝,烤煙車間設備同步完成更換,一畝的收入大概在2000元左右。至2019年底,嶺背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wěn)定脫貧,貧困戶年人均收入增加到13391元,四年來貧困戶脫貧比例達到100%,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增長超過247%。

1593656669521339.jpg

扶貧車間忙復產(攝于2020年4月8日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zhèn)連樟村)

連樟村是英德市連江口鎮(zhèn)唯一的省定相對貧困村,總面積31.83平方公里,水田905畝,共有17個村民小組,482戶,2225人,新時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由清遠市委、市政府辦公室,市編辦,市德晟集團公司掛鉤聯系幫扶,也是碧桂園集團幫扶的重點村莊。2015年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200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20元。2016年被列為省定貧困村,經過精準扶貧后,該村貧困戶實現“八有”達到脫貧目標。

復工復產的英德市連江口鎮(zhèn)連樟村扶貧車間里,90多名員工正在忙著轉配自主開發(fā)的玩具產品。據介紹,英德市連江口鎮(zhèn)連樟村的這個扶貧車間員工主要以連樟村和附近村村民就業(yè)為主,扶貧車間員工不僅月收入較好,還有免費午飯福利。

1593656669657105.jpg

產業(yè)扶貧新亮點(攝于2020年4月8日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zhèn)連樟村)

連樟村駐村第一書記江金球(中間)志愿者社工黃麗云(左一)在碧桂園集團投資興建的連樟村茶產業(yè)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園區(qū)工地與建設者合影。

隴上蘿卜豐收季(攝于2020年1月7日茂名市電白區(qū)沙瑯鎮(zhèn)譚儒村)

譚儒村脫貧戶張林芬正在地里收獲“譚儒大蘿卜”。

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干部邱偉正展示與省內知名企業(yè)共同打造的扶貧產品——譚儒蘿卜干。

茂名市電白區(qū)沙瑯鎮(zhèn)譚儒村是革命老區(qū)村。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當地人有種果蔬的傳統(tǒng),尤其是譚儒大蘿卜,新鮮的甜脆多汁,腌制的金黃發(fā)亮,以“咸、香、甜、脆、鮮”而遠近聞名。電白區(qū)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扶貧工作隊進駐譚儒以來,緊緊抓住譚儒特色蘿卜,與“村兩委”圍繞蘿卜做了一篇脫貧文章。2017年,村里成立譚儒種養(yǎng)合作社,將全村54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納入其中,簽訂購銷蘿卜合同,確保貧困戶放心種植蘿卜。在幫扶工作隊和村黨支部帶領下,合作社開出166畝荒地分種蘿卜與桑葚種養(yǎng)基地,安排貧困戶到基地勞動。合作社經營第一年,售出蘿卜干萬余斤,獲利6萬多元。貧困戶嘗到了蘿卜帶來的甜頭。如今,譚儒村委會已與廣東知名企業(yè)簽訂了蘿卜產銷協議書,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運營,促進蘿卜產銷市場渠道并擴大了“譚儒蘿卜”知名度。2019年12月11日,譚儒村剛剛舉辦過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的年終分紅,54戶貧困戶共分得235720元,人均1420元。一筐筐譚儒大蘿卜,映照著廣大扶貧的為民情懷。

1593656669299944.jpg

扶貧女書記直播帶貨忙(攝于2020年5月12日汕頭潮南區(qū)井都鎮(zhèn)平湖東村)

孫孜芹,汕頭市公安局派駐汕頭潮南區(qū)井都鎮(zhèn)平湖東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也是汕頭市37個省定貧困村第一書記里唯一的女書記、女隊長。憑著原來三年“雙到扶貧”的工作經驗,她和駐村工作隊員們在扶貧工作中各顯神通。你看,孫孜芹在精心準備了一番后,開始了人生第一場直播。化身“主播”的她,現場在地里拔蘿卜、紅薯,在田間地頭的桌子上親自下廚,用胡蘿卜做各種美食,誘人新鮮的食材、簡單健康的做法,溫馨耐心的互動,吸引了不少網友當場下單。短短15分鐘,300斤胡蘿卜售出,一小時內,當天計劃的500斤胡蘿卜被搶購一空。

平湖東村位于潮南區(qū)井都鎮(zhèn)東部,是一個傳統(tǒng)農業(yè)村。主要種植水稻和果蔬、養(yǎng)殖淡水魚蝦。經過幫扶后2019年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9萬元。三年來的扶貧攻堅,全村所有貧困戶已全部按計劃如期實現脫貧。

1593656669815746.jpg

脫貧攻堅戰(zhàn):人民公安顯擔當(攝于2020年1月9日羅定市加益鎮(zhèn)合江村)

羅定市加益鎮(zhèn)合江村,地處三地(羅定、茂名、信宜)交界處,多地相交的背后其實是地理位置偏遠,當地一直沒有較有力的經濟支柱產業(yè),歷史上以“歷來窮、收入低”為標簽。在羅定市全市33個對口接受幫扶的貧困村當中,合江村又是貧困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窮困發(fā)生率最高且扶貧難度最高的山區(qū)村。

2016年,廣東省公安廳定點對口幫扶合江村,派駐扶貧工作組,三年多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000多萬元,從黨建引領、產業(yè)扶貧、住房改造、教育扶貧、醫(yī)療扶貧、拉動就業(yè)及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全面推動合江村脫貧攻堅,截至2019年,合江村155戶貧困戶人均收入超過12000元,全部實現脫貧。

廣東省公安廳駐合江村工作組組長黃文學及其隊員在合江村后山安裝的光伏發(fā)電太陽能板前。

 1593656670406543.jpg

脫貧戶成致富帶頭人(攝于2020年3月2日肇慶懷集中洲鎮(zhèn)泰東村)

肇慶懷集中洲鎮(zhèn)泰東村55歲的脫貧戶羅石生,曾經因家人大病而致貧的。在駐村第一書記、中山扶貧干部李軍威的帶動下,成為養(yǎng)殖原生態(tài)扶貧產品“嶺頭雞”的致富帶頭人。

泰東村是懷集幫扶的8條省定貧困村之一。自2016年5月中山幫扶工作隊駐村實施精準幫扶以來,以黨建引領、產業(yè)帶動,因戶施策,教育幫扶、就業(yè)幫扶和政策幫扶等舉措實施精準扶貧。在駐村工作隊和村黨總支帶領下,組織貧困戶成立合作社,建立養(yǎng)殖基地,注冊了“嶺頭三鳥”商標,其中主打產品“嶺頭雞”年銷售25萬元,養(yǎng)殖基地可實現利潤近10萬元。由“嶺頭三鳥”養(yǎng)殖基地產生帶動效應,帶動村內一些貧困戶就業(yè),帶動一批散養(yǎng)土雞貧困戶實現家庭增收。   55歲的脫貧戶羅石生,作為一名致富帶頭人,他不僅自己帶頭致富,還獲得了“2019年度廣東省脫貧奮進人”稱號。在新冠疫情期間,羅石生以個人名義向村委會捐助1000元用于購買防疫物資。至2019年底,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164人脫貧達標。

1593656669571765.jpg

漁村曬貨忙電商(攝于2020年5月13日汕頭南澳縣龍地村)

汕頭南澳縣龍地村海邊,駐村工作隊員趙飛龍在協助漁民晾曬剛剛捕撈的魷魚,當地漁民在脫貧致富后開始以海產品做線上線下銷售。

龍地村位于南澳縣后宅鎮(zhèn)中心區(qū)域,2016年被列入省定貧困村,龍地漁村經濟以近海捕撈作業(yè)為主,龍地農村經濟以農作物種植為主,脫貧攻堅前,村集體年經濟主要以商鋪經營出租,收入15.2萬元,基本能維持日常開支。貧困戶人均純收入低于3000元。2016年以來,中央、省、市、縣四級扶貧資金在村危房商鋪整治升級、資產投資運營、光伏發(fā)電、電商驛站等造血項目相繼落地。至2019年底,龍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113人,達到“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的基本目標,全部實現預脫貧。

1593656669640754.jpg

1593656670593334.jpg

農民柚子節(jié)引來扶貧大項目(攝于2020年4月10日清遠陽山嶺背鎮(zhèn)浦蘆洲村)

清遠陽山嶺背鎮(zhèn)浦蘆洲村山頂“天云渡”玻璃橋上,駐村第一書記廣外林安杰與吳總興奮地站在試運行的橋面上。由駐村工作隊干部協調引進河南一家旅游公司投資興建目前國內較大規(guī)模觀光橋——坑口“天云渡”玻璃橋,跨度540米,高度400米,該項目引進后已安置蘆洲村村民就業(yè)擔任景區(qū)保潔員、保安員、導覽員以及后勤運輸業(yè)務員。2016年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定點幫扶蒲蘆洲村以來,到2019年底,全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增至36.9萬多元。貧困人口74戶192人全部實現脫貧。

2016年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定點幫扶蒲蘆洲村以來,駐村扶貧工作隊因地制宜發(fā)展特色農業(yè)主導產業(yè),“蒲蘆洲”沙田柚產業(yè)紅紅火火,由扶貧工作隊籌資54萬元投入到60畝的蒲蘆洲沙田柚“三變”基地,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扶貧工作隊還協助舉辦“柚子節(jié)”,幫助注冊“蒲蘆洲沙田柚”品牌商標,取得沙田柚生態(tài)原產地產品保護標志。品牌效應使產業(yè)扶貧開拓出更廣闊天地。駐村第一書記林安杰說,舉辦“柚子節(jié)”后,河南一家企業(yè)主動找上門來,想在蒲蘆洲村打造旅游景區(qū)——這就是“天云渡”玻璃橋旅游項目。

(種植柚子的脫貧村民潘全、歐美光、吳志云)

1593656670561890.jpg

扶貧工作隊幫我們建好午休室(攝于2020年5月15日梅州市大埔縣大東鎮(zhèn)白土村)

梅州市大埔縣大東鎮(zhèn)白土村希望小學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呼駐村第一書記張澤偉為“張哥”。2019年5月,張澤偉擔任白土村新的駐村第一書記。一次 ,張澤偉在午飯后來到村里的白土希望小學,那時正是孩子們吃完午飯午休的時間,孩子們或趴在桌子上或躺在地上睡覺?!疤鞖鉀觯@可怎么受得了?我就和校長商量,能不能利用閑置的課室,給孩子們弄一間午休室?!睆垵蓚フf,在對口幫扶廣州金融控股集團提出申請之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嶄新的榻榻米,一次可以容納 30 多個孩子休息的午休室就建好了,而且是男女同學分開午休室。另外,駐村工作隊還統(tǒng)一采購了被子枕頭等床上用品,為孩子們改造了學?;@球場和教學設備等,提升了學校的硬件水平。廣州金控幫扶的三條貧困村,通過產業(yè)幫扶、村集體分紅、就業(yè)、享受低保、醫(yī)保等精準幫扶舉措,已全部脫貧。

1593656670840611.jpg

戒酒變身保潔隊長(攝于2020年1月8日湛江市遂溪縣河頭鎮(zhèn)上坡村)

扶貧要扶志,在湛江市遂溪縣河頭鎮(zhèn)上坡村,曾有一個“老大難”的貧困戶,他叫陳仲,有三個孩子,卻因生活貧窮,缺乏脫貧動力和上進心,每日都在家酗酒度日,意志十分消沉。駐村工作隊了解他的情況后,多次到他家家訪和他談心,為了打開他的心結,甚至陪他喝酒聊天,讓他逐漸敞開心扉。駐村第一書記黃書沈針對他的情況,在鎮(zhèn)和村“兩委”的支持下,扶貧工作隊幫助陳仲成為了村里的保潔員,每月能領到3500元的工資。有了固定收入之后,陳仲的思想發(fā)生了轉變,對生活逐步有了信心,漸漸主動發(fā)展生產,積極認真工作,陳仲扔掉了酒瓶,戒掉了酒癮,曾經丟棄的尊嚴與自信也逐漸找了回來,并當上了村里的保潔隊長。

1593656670986882.jpg

育新人 富教育(攝于2020年1月8日湛江市遂溪縣河頭鎮(zhèn)上坡村)

湛江市遂溪縣河頭鎮(zhèn)上坡村是廣東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和湛江煙草專賣局對口扶貧單位,幾年來,扶貧工作隊幫助村里發(fā)展桑果種植基地,開辟番薯有機種植,堅持以產業(yè)發(fā)展帶動上坡村持續(xù)有效造血脫貧,與此同時,建造自來水廠保障村民的用水安全、改造村小學為孩子們改善教育硬件,實打實的幫扶,讓貧困戶自信自立走上脫貧路。 

如今,整個上坡村最“氣派”的地方是上坡小學。來到上坡村駐點扶貧以后,扶貧工作隊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扶錢”不如“扶智”,駐村扶貧工作組把精力和心思用到了上坡村小學的整修改造上。“學校的大門我們幫忙進行了改造,還有這個文化長廊,我們改建之后,加入了很多黨建、愛國、禁毒等宣傳,又花了30多萬元修建了學校的廁所。此外,還捐贈了課桌椅、修整了教師宿舍等等,到現在一共投入有230萬元左右,整個學校的面貌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2018年暑假,一向默默無聞只有30多名六年級學生的上坡小學,這一年的小升初考試中,竟有兩名考上縣重點初中,且位列全鎮(zhèn)的第2名和第4名?!瘪v村第一書記黃書沈說。

1593656670869142.jpg

荷花香里話豐年(攝于2020年5月21日清遠英德大站鎮(zhèn)大塘村)

廣東省委政法委幫扶英德大站鎮(zhèn)大塘村駐村第一書記羅衛(wèi)東與貧困戶吳文三在談論著今年6月即將舉辦的“青蓮(清廉)伴我行?暨第二屆大塘村蓮藕文化節(jié)”活動。

“一畝4000多斤,也是夠可以的啦!”談起2019年的蓮藕豐收,清遠英德市大站鎮(zhèn)大塘村的貧困戶吳文三禁不住笑出聲來。大塘村第一屆蓮藕美食節(jié)才落幕,又迎來第一屆獎學助學活動;粵菜師傅培訓項目結束不久,月嫂和養(yǎng)老護理員培訓班進村了;注意啦,“以獎代補”項目補助公示了……翻開2019年的“大塘村事”,這個省定貧困村可謂喜訊頻傳、佳音不斷。

英德市大站鎮(zhèn)大塘村,位于北江與滃江匯合處的沖積平原上,相對貧困戶74戶,屬于省定貧困村。從2016年開始,廣東省委政法委幫扶大塘村以來,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yè)為抓手,以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出列的硬指標硬任務為重點,以全面小康為目標,扎實推進大塘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成效明顯。目前,全村45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897.42元,所有貧困戶都達到“八有”標準,如今大塘村74戶貧困戶均達到脫貧標準。

1593656670249382.jpg

歲物豐成人樂業(yè)(攝于2020年5月22日韶關樂昌長來鎮(zhèn)和村)

精準扶貧3 年多來,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對口幫扶韶關樂昌長來鎮(zhèn)和村駐村工作隊已更迭兩輪,前后有 8 名工作隊成員不忘初心,揮汗一線堅守在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的大道上。

目前,貧困戶已全部達到退出標準,2019年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2.24元,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22777.75元,實現省里要求的脫貧“八有”目標。

2018年9月和村張燈結彩,在田間地頭布滿了五谷豐登,作為全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系列活動之一的韶關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暨生態(tài)農業(yè)博覽會在和村舉辦。和村960畝花海田園入選“廣東十佳最美農田”,2019年成功創(chuàng)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qū),入選首批廣東省鄉(xiāng)村旅游精品線路。

攝影并文:李潔軍


作者簡介:

李潔軍,廣東省攝影家協會主席,中國新聞獎獲得者,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世界新聞攝影(荷賽)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