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佳作欣賞

佳作賞析 | 鄭小林:野生動物攝影的情感表達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作者:鄭小林 責編:張雙雙 2020-10-22

查看大圖

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雖然癡迷,但時間精力畢竟有限。拍攝野生動物,完全出于個人興趣偏好,我喜歡閑暇時以這樣方式放飛自我,擁抱自然,表達情感。我理解的野生動物攝影,炫目的光影、急速的動感和宏大的氣勢都只是手段,是意境的營造與情感的表達的方式。萬物皆有靈,形式上的表現(xiàn)只是表面語言,而值得回味、觸動心靈的瞬間和人性化的表達才是野生動物攝影的靈魂所在。

意境的營造

境可以是一種現(xiàn)場情景,我更愿意嘗試通過對環(huán)境的描繪渲染實現(xiàn)表達的“意境”。很多朋友喜歡我拍攝的雨后長頸鹿的照片,蒼穹遼闊、彩虹橫跨,一群長頸鹿漫步草間,愜意悠閑,引來一只同伴好奇張望。也許正是我籍以表達的萬物同靈、天人合一的理念得到了更多的認可與共鳴。

情感的表達

在非洲大草原行攝,我最鐘愛的是獅子,拍攝看到的,更拍攝情之所系、想表達的。母獅哺育幼獅,溫情脈脈,保護幼崽,兇相畢露;全家高崗歇息,閑散自得,天倫之美。遠觀瞭望,威武霸氣;細致端詳,英氣瀟灑……風情萬種的獅子如此這般挑動我們的感情,哪有不愛的道理!

馬格南攝影師斯圖爾克·富蘭克說:“人和自然是不可分的,之間的聯(lián)系是深刻的、發(fā)展的,也是心里層面的”。

通過野生動物攝影,我觀察到動物界很多感人的故事,感受到自然的浩瀚、生命的艱辛,啟發(fā)我正確看待生命、理解生命、善待生命。

 攝影并文:鄭小林


自然生靈與美好心靈的交響

張曉蓉

得機緣品讀小林兄的作品,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膠著。從“非典”到“新冠”,果子貍、蝙蝠、三文魚,不必考據(jù)消息真實確鑿抑或揣度想象,即時的聯(lián)系足以形成超級暗示:人類強大,也不堪一擊,自然的反作用力超乎想象。此時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更容易成為關(guān)注話題和熱議談資,而小林兄的作品足以豐富話題,馳騁談資。

哲學家格奧爾格·盧卡奇早有這樣的闡釋:“大自然也可以被解釋成人類心靈深處仍然停留的自然狀態(tài),或有意或希望再度變成自然的那份渴望”。攝影術(shù)發(fā)明以來,自然的浩瀚和生命的奇跡一直都是攝影創(chuàng)作的重要命題和靈感來源,攝影家發(fā)現(xiàn)記載世間萬物的神秘與博大,也在探索表達自身對地球和生命的理解與關(guān)愛。

拜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之賜,不論作為記錄工具還是藝術(shù)手段,攝影都日益普及、親民、大眾化。各行各業(yè)成功人士的擁躉,極大地放大延伸了攝影表達的可能與深邃。初看小林兄的作品,質(zhì)樸的視角、平和的觀看、靈動的表達迅速拉近親切感,心生溫暖、唏噓好奇。為探究竟,我瀏覽了小林兄六七年間四次非洲之行的近 10 萬張原始作品,霸氣中透詼諧,空

靈里藏細膩,執(zhí)著間有隨性。文以載道,相由心生,我堅定地認為,他的攝影首先是拍給自己的,用自然生靈外化自我心靈,拍攝看到的,也拍攝想表達的,與人生經(jīng)歷直接關(guān)系。20 世紀 60 年代出生,伴隨改革開放成長的奮斗者與受益者,一份“美好事業(yè)”的事業(yè)堅實了豐盈的人生。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沉淀下的經(jīng)歷見識、思想智慧、興趣愛好、處事方式反作用于他的攝影。當有能力擁有更多的自由時,攝影就成為他心靈自由的載體,用相機觀察自然、認識世界,遠離繁雜、放飛自我,用照片呈現(xiàn)觀點、表達對現(xiàn)實的理解或是對未來的期盼。

此刻,攝影正處于前所未有開放自由的大時代,傳播亦然。我想通過推介,與大家分享,讓小林兄的攝影產(chǎn)生更加積極的公共意義。他的人生信條樸素致遠:心存善念、敬畏自然、萬物同靈!祝愿他的攝影技藝更加精進,完美詮釋他的價值觀念、人生態(tài)度,感染、感動更多的人,讓世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