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會員作品

楊曉勇攝影作品:《吹過的風是咸的》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作者:楊曉勇 責編:張雙雙 2022-09-13

據(jù)了解,鹽池里看到一群人在一起查看,還是延續(xù)著過去那種看、聞、捏、搓來確認產品的成型狀況。

正在進行收硝前的排水作業(yè),通過挖成的水渠把池子里的水引向另一個池子。經過風干凝結后,便于收硝。

半機械化作業(yè)通過人工挪動傳輸帶,傳輸?shù)降孛嫔系南?,堆的像小山一樣?/p>

到了產硝季節(jié),鹽池里會有來自當?shù)丶昂幽?、陜西等地的鹽工在鹽池鏟硝。 運輸架上作業(yè)的鹽工。

運城鹽池是我國大型芒硝生產基地之一,芒硝產量年平均200萬噸以上。芒硝是一種硫酸鹽礦物質,學名硫酸鈉,加工后即為元明粉,是制造洗衣粉的重要原料。每到冬季最寒冷的時節(jié),百里鹽池便被結晶出的芒硝覆蓋,白茫茫一片。

半機械化的人工作業(yè),成本費用相對低些,成為每個工段主要的作業(yè)模式。正在挪動傳輸架的鹽工。

酷暑盛夏季節(jié)正是產鹽的最佳時候,”五步產鹽法“生產工藝于2007年被確定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它改變了鹽湖千百年靠”天日曝曬自然結晶,集工撈采“的自然生產方式,進而轉變?yōu)椤奔u蒸發(fā)、過籮調配、儲鹵、結晶、鏟出“五步產鹽的生產方式。正在鹽池干活的鹽工。

工地上忙碌的鹽工。

數(shù)月的日出而作,暮色而歸的勞作模式,對于這些常年靠鹽池打工為生的鹽工來說是一項比較可靠的生活來源。

鹽池的開發(fā)約有4000年的歷史,在中條山下的鹽湖里機械化作業(yè)的鹽工。

查看大圖

據(jù)了解,鹽池里看到一群人在一起查看,還是延續(xù)著過去那種看、聞、捏、搓來確認產品的成型狀況。

正在進行收硝前的排水作業(yè),通過挖成的水渠把池子里的水引向另一個池子。經過風干凝結后,便于收硝。

半機械化作業(yè)通過人工挪動傳輸帶,傳輸?shù)降孛嫔系南?,堆的像小山一樣?/p>

到了產硝季節(jié),鹽池里會有來自當?shù)丶昂幽?、陜西等地的鹽工在鹽池鏟硝。 運輸架上作業(yè)的鹽工。

運城鹽池是我國大型芒硝生產基地之一,芒硝產量年平均200萬噸以上。芒硝是一種硫酸鹽礦物質,學名硫酸鈉,加工后即為元明粉,是制造洗衣粉的重要原料。每到冬季最寒冷的時節(jié),百里鹽池便被結晶出的芒硝覆蓋,白茫茫一片。

半機械化的人工作業(yè),成本費用相對低些,成為每個工段主要的作業(yè)模式。正在挪動傳輸架的鹽工。

酷暑盛夏季節(jié)正是產鹽的最佳時候,”五步產鹽法“生產工藝于2007年被確定為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它改變了鹽湖千百年靠”天日曝曬自然結晶,集工撈采“的自然生產方式,進而轉變?yōu)椤奔u蒸發(fā)、過籮調配、儲鹵、結晶、鏟出“五步產鹽的生產方式。正在鹽池干活的鹽工。

工地上忙碌的鹽工。

數(shù)月的日出而作,暮色而歸的勞作模式,對于這些常年靠鹽池打工為生的鹽工來說是一項比較可靠的生活來源。

鹽池的開發(fā)約有4000年的歷史,在中條山下的鹽湖里機械化作業(yè)的鹽工。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睘樯瞎鸥柚{《南風歌》。此歌謠借舜帝口吻,講述著這片灘地上的鹽工民風。童話傳說中的“神牛造池”、“麒麟造鹽池”、“關公戰(zhàn)蚩尤”、“禹都陽城”的典故,講的就是這古老的鹽池灘上的神話故事。

我心里藏著一個愿望,想用畫面去記錄當下鹽工,通過攝影的形式表達他們的生活和那種傳統(tǒng)的遺風痕跡。

2017年,我終于帶著魂牽夢繞的期盼走進了這片鹽池。我仰天臣服,叩拜于這片神奇的土地,觸摸著鹽池內的凈水,我看到了富裕,也感覺到了背后的凄涼,那《南風歌》式的景像就鋪開在這130平方公里的鹽池面上。我聽到了機器的轟隆聲,機械化與半機械化作業(yè)取代了昔日的人工作業(yè),圍繞著鹽池建起的棟棟高樓,我感覺到,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從交替的節(jié)點上正在講述著現(xiàn)代文明的故事。

我站在鹽池堤壩上,久久仰望著……我隱隱約約感覺到有聲音,還是那首《南風歌》在吟。仿佛舜帝霧顯于鹽池與鹽民一起取鹽。他來到解池,見到南風吹來,沿岸的鹽水迅速蒸發(fā),凝結成鹽顆粒,朝取暮生,暮取朝復,取之不竭。鹽乃百味之首,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

攝影并文:楊曉勇

楊曉勇 ,山西陽曲人。攝影師、文藝評論員,專注于反映山西題材黃河、長城歷史以及基層時代發(fā)展的攝影創(chuàng)作。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太原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聯(lián)第三期新文藝群體培訓班、全國中青年攝影人才庫成員,首屆山西青年攝影十杰,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yōu)秀攝影師、中國長城國際攝影周代言人。作品曾多次在《中國攝影報》《大眾攝影》、新華社、人民網(wǎng)等國內外媒體發(fā)表和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