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會員作品

會員佳作 | 黃嵩和:秘境追猿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作者:黃嵩和 責編:張雙雙 2022-09-27

廣西邦亮是中國已知唯一東黑冠長臂猿棲息地,地處中越交界,是中國14處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qū)之一。

雨中覓食的小公猿(2019-01)

猿群里的兩位雌性主人,左邊的F1懷抱著兩歲的四兒子,右邊F3也是F1所生的女兒,F3在2019年10月為猿群誕下第五個孩子。(2019-12)

她是猿群里的大女兒,也是一只未成年猿,當它長到9歲左右,毛發(fā)就會變?yōu)辄S色,雄性則從生到死一直保持黑色。

“黃連猿群”目前擁有8名成員,“一夫兩妻”和5個孩子(2019-12)

短尾獼猴跑到大青樹上“偷食”長臂猿領地的果實,偷盜過程中對周邊十分警覺(2019-09)

雌性黑冠長臂猿F3蕩跳在紅葉綠葉之間,山里的秋冬季正在臨近(2021-09)

東黑冠長臂猿擁有漫長的童年,在8、9歲以后才能進入成年。(2019-11)

猿群的老三與母猿F3坐在一起,左邊的小猿正搜尋成熟果實,而右邊母猿的目光則關注著她的小兒子“小五”活動的方位(2021-10)

母猿F3懷里的這只幼猿出生于2019年10月,截止2021年9月,它仍是中國境內的第33只東黑冠長臂猿。(2019-10)

猿群里貪玩的四兒子不愿離開這棵構樹,之后被母親強制帶離(2019-12)

秋天,東黑冠長臂猿在結滿果實的嶺南酸棗樹上覓食。

雌性頭冠部的黑色延伸至背中部,這是東黑冠長臂猿最重要的物種特征(2020-02)

冬末春初是山里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母猿F3為了保障充足的奶水極力尋找著構樹芽苞(2018-12)

母猿F3偷偷觀察攝影師的偽裝(2021-09)

下午5點,長臂猿便開啟了它們的睡眠模式,這是猿群里的大女兒和三弟。(2019-11)

雖然東黑冠長臂猿完全能直立行走,但確是純粹的樹棲動物。它們如雜技高手一般,快速敏捷靈活地穿行在森林里。

這兩只小公猿正在為爭奪成熟果實嬉戲打鬧(2019-10)

大公猿和母猿F1的深情相擁,之后它們相互為對方打理毛發(fā)。(2019-12)

攝影師黃嵩和

查看大圖

廣西邦亮是中國已知唯一東黑冠長臂猿棲息地,地處中越交界,是中國14處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qū)之一。

雨中覓食的小公猿(2019-01)

猿群里的兩位雌性主人,左邊的F1懷抱著兩歲的四兒子,右邊F3也是F1所生的女兒,F3在2019年10月為猿群誕下第五個孩子。(2019-12)

她是猿群里的大女兒,也是一只未成年猿,當它長到9歲左右,毛發(fā)就會變?yōu)辄S色,雄性則從生到死一直保持黑色。

“黃連猿群”目前擁有8名成員,“一夫兩妻”和5個孩子(2019-12)

短尾獼猴跑到大青樹上“偷食”長臂猿領地的果實,偷盜過程中對周邊十分警覺(2019-09)

雌性黑冠長臂猿F3蕩跳在紅葉綠葉之間,山里的秋冬季正在臨近(2021-09)

東黑冠長臂猿擁有漫長的童年,在8、9歲以后才能進入成年。(2019-11)

猿群的老三與母猿F3坐在一起,左邊的小猿正搜尋成熟果實,而右邊母猿的目光則關注著她的小兒子“小五”活動的方位(2021-10)

母猿F3懷里的這只幼猿出生于2019年10月,截止2021年9月,它仍是中國境內的第33只東黑冠長臂猿。(2019-10)

猿群里貪玩的四兒子不愿離開這棵構樹,之后被母親強制帶離(2019-12)

秋天,東黑冠長臂猿在結滿果實的嶺南酸棗樹上覓食。

雌性頭冠部的黑色延伸至背中部,這是東黑冠長臂猿最重要的物種特征(2020-02)

冬末春初是山里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母猿F3為了保障充足的奶水極力尋找著構樹芽苞(2018-12)

母猿F3偷偷觀察攝影師的偽裝(2021-09)

下午5點,長臂猿便開啟了它們的睡眠模式,這是猿群里的大女兒和三弟。(2019-11)

雖然東黑冠長臂猿完全能直立行走,但確是純粹的樹棲動物。它們如雜技高手一般,快速敏捷靈活地穿行在森林里。

這兩只小公猿正在為爭奪成熟果實嬉戲打鬧(2019-10)

大公猿和母猿F1的深情相擁,之后它們相互為對方打理毛發(fā)。(2019-12)

攝影師黃嵩和

世界最稀有猿類之一,曾被宣布滅絕的東黑冠長臂猿,在廣西擁有一處“中國方舟”。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和長臂猿擁有共同的祖先,棲息于蒼古茂林之中;后來,隨著物態(tài)變遷,各自開啟了漫長的進化旅程;如今,我們直立行走于大地之上,他們蕩躍在樹冠之巔;現今棲息于中國廣西境內的一支,就是世界極度瀕危物種——東黑冠長臂猿。

長臂猿早在商周時期的文獻中便有了記載,“猿”在中國古代是一種傳統而又純粹的象征,既代表詩人、哲人超凡脫俗的理想,又充當著人類與神秘自然間的紐帶。

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李杜詩篇,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這些美好詩句不僅展現出長臂猿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地位,更體現出中國古代文人的理想寄托。 

截止目前,長臂猿在中國僅片段化分布于云南、廣西和海南等地。其中,曾分布于云南的北白頰長臂猿和白掌長臂猿已正式宣布在野外滅絕。長臂猿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幾乎快要被遺忘。

上世紀80年代,東黑冠長臂猿這個曾被國際靈長類專家認為已經滅絕了的物種,其實一直隱秘地棲息在廣西西南部的中越邊境線上,這是一片狹窄的喀斯特熱帶季雨林。2006年當這一“類人猿”被重新發(fā)現時,數量僅有3群19只,當地政府隨即建立了廣西邦亮長臂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經過十來年的著力保護,目前在中國境內的數量已增至5群33只,但這個現狀依舊屬于極度瀕危。

為了捕捉到東黑冠長臂猿的專題影像,2018年12月至今,我開啟了拍猿之旅,深入沒有電、沒有信號,靠著雨水生存的無人區(qū),在遮天蔽日的深林里,危機四伏,數次遭遇蜈蚣、毒蛇、滾石、雷暴天氣等危險,長臂猿蹤跡難覓,守著一棵樹,等上十天八天都不能按下一次快門是拍猿的常態(tài),因此東黑冠長臂猿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拍攝的野生動物之一,一點不為過。

這段秘境追猿苦旅歷經3年,耗時300余天,南寧到靖西往返行程2.4萬公里,行走攀爬0.3萬余公里……憑借堅定信念,我克服了重重困難,拍攝并出版發(fā)行了第一本涉及到該物種的專題圖書。

孤寂山野,煎熬灼心,亦如一趟修行。

攝影并文:黃嵩和

黃嵩和,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協2022年首期紀實攝影專題培訓班學員,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廣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20多年來一直在專注拍攝廣西獨特珍稀野生動植物選題。出版《北部灣畔白鷺飛》《遇見白頭葉猴》《秘境守望—東黑冠長臂猿尋蹤》等攝影專著;在《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中國國家地理》等發(fā)表大量圖文專題;獲第七屆中國科普優(yōu)秀作品銀獎,美國國家地理(中國區(qū))攝影一等獎,入選第22屆、26屆、28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