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佳作欣賞

太行守墓人 | 父子接力守護抗日烈士英魂83載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作者:馬永成 責(zé)編:張雙雙 2023-04-26

在河北省南部武安市陽邑鎮(zhèn)柏林村東有座”陽邑烈士陵園“,安葬著1940年孤的山戰(zhàn)役犧牲的133名抗日烈士,當(dāng)?shù)亓鱾髦患腋缸邮刈o百余烈士英魂83載的感 人故事。(2023年3月25日攝)

1940年10月6日八路軍129師奉命阻擊日軍掃蕩太行、偷襲八路軍梁溝兵工廠,打響孤的山戰(zhàn)役。戰(zhàn)斗異常慘烈,重傷員被群眾抬至柏林村“張家場”,經(jīng)醫(yī)治無效犧牲一百多人。由地下黨員郭成忠組織群眾冒死抬到柏林村東一塊荒地掩埋。這座黃土崖高50余米,荒涼偏僻秘密保護著犧牲烈士的遺骸,直到2010年遷出。(2023年3月19日攝)

1992年秋郭成忠病危,囑咐兒子郭王所“照顧烈士的遺骸就交給你了,有個心事--埋在石坡溝東岸土崖上的100多個烈士總得建個墓園安葬才好,你想想辦法”。(2023年3月19日攝)

郭王所惦記著父親的囑托,時不時到“石坡溝東岸”去看看,發(fā)現(xiàn)有白骨外露,就挖坑掩埋,見雜草太盛就拔拔割割,從1980年父親年老走不動時接手,每日清晨扛著掃帚去看護烈士成了他幾十年的習(xí)慣。(2023年3月19日)

2009年在柏林村能人劉清林幫助下,經(jīng)武安市民政局批準(zhǔn),尋挖烈士遺骨啟動,郭王所組織村民16人,尋挖29日,共找到133具烈士忠骨。133副棺材臨時安置在石坡溝一塊地堰下,從2009年12月17日到2010年4月25日安葬,郭王所日夜守護著棺材,歷時139天,筆記本上是老郭記錄的139天里經(jīng)歷13場雨雪的時間(2023年3月19日)。

陽邑烈士陵園2010年4月建成,距孤的山戰(zhàn)役70年,老郭也正式成為烈士陵園的守墓人(2023年3月19日攝)

在烈士陵園他細心地擦拭漢白玉烈士墓碑,把碑上鮮紅的黨徽擦的閃閃發(fā)亮,2017年中共武安市委批準(zhǔn)郭王所同志為中國共產(chǎn)黨員。(2023年3月19日攝)

老郭今年79歲虛,2022年冬身體做了一次癌癥手術(shù),術(shù)后一個月他就堅持拄著木棍去陵園,照看烈士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2023年3月25日攝)

從2009年起,他幫助邯鄲市烈士陵園管理處為孤的山戰(zhàn)役犧牲的133名英烈“尋親”。尋找后人。截止2022年底已查詢到53名烈士信息,為29名烈士尋找到家屬。(2023年3月19日攝)

2018年12月郭王所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有鄉(xiāng)親們來家,老郭就掏出手機打開他領(lǐng)獎的畫面,開心的告訴大家,黨和政府沒有忘記抗日先烈,也沒有忘記他們父子倆,守護烈士英魂,是郭家的光榮與使命。(2023年3月19日攝)

查看大圖

在河北省南部武安市陽邑鎮(zhèn)柏林村東有座”陽邑烈士陵園“,安葬著1940年孤的山戰(zhàn)役犧牲的133名抗日烈士,當(dāng)?shù)亓鱾髦患腋缸邮刈o百余烈士英魂83載的感 人故事。(2023年3月25日攝)

1940年10月6日八路軍129師奉命阻擊日軍掃蕩太行、偷襲八路軍梁溝兵工廠,打響孤的山戰(zhàn)役。戰(zhàn)斗異常慘烈,重傷員被群眾抬至柏林村“張家場”,經(jīng)醫(yī)治無效犧牲一百多人。由地下黨員郭成忠組織群眾冒死抬到柏林村東一塊荒地掩埋。這座黃土崖高50余米,荒涼偏僻秘密保護著犧牲烈士的遺骸,直到2010年遷出。(2023年3月19日攝)

1992年秋郭成忠病危,囑咐兒子郭王所“照顧烈士的遺骸就交給你了,有個心事--埋在石坡溝東岸土崖上的100多個烈士總得建個墓園安葬才好,你想想辦法”。(2023年3月19日攝)

郭王所惦記著父親的囑托,時不時到“石坡溝東岸”去看看,發(fā)現(xiàn)有白骨外露,就挖坑掩埋,見雜草太盛就拔拔割割,從1980年父親年老走不動時接手,每日清晨扛著掃帚去看護烈士成了他幾十年的習(xí)慣。(2023年3月19日)

2009年在柏林村能人劉清林幫助下,經(jīng)武安市民政局批準(zhǔn),尋挖烈士遺骨啟動,郭王所組織村民16人,尋挖29日,共找到133具烈士忠骨。133副棺材臨時安置在石坡溝一塊地堰下,從2009年12月17日到2010年4月25日安葬,郭王所日夜守護著棺材,歷時139天,筆記本上是老郭記錄的139天里經(jīng)歷13場雨雪的時間(2023年3月19日)。

陽邑烈士陵園2010年4月建成,距孤的山戰(zhàn)役70年,老郭也正式成為烈士陵園的守墓人(2023年3月19日攝)

在烈士陵園他細心地擦拭漢白玉烈士墓碑,把碑上鮮紅的黨徽擦的閃閃發(fā)亮,2017年中共武安市委批準(zhǔn)郭王所同志為中國共產(chǎn)黨員。(2023年3月19日攝)

老郭今年79歲虛,2022年冬身體做了一次癌癥手術(shù),術(shù)后一個月他就堅持拄著木棍去陵園,照看烈士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2023年3月25日攝)

從2009年起,他幫助邯鄲市烈士陵園管理處為孤的山戰(zhàn)役犧牲的133名英烈“尋親”。尋找后人。截止2022年底已查詢到53名烈士信息,為29名烈士尋找到家屬。(2023年3月19日攝)

2018年12月郭王所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有鄉(xiāng)親們來家,老郭就掏出手機打開他領(lǐng)獎的畫面,開心的告訴大家,黨和政府沒有忘記抗日先烈,也沒有忘記他們父子倆,守護烈士英魂,是郭家的光榮與使命。(2023年3月19日攝)

在太行山東脈有座山峰名孤的山,海拔592米,山下是河北省武安市陽邑鎮(zhèn)柏林村,村東有座烈士陵園-陽邑烈士陵園,陵園安葬著1940年孤的山戰(zhàn)役犧牲的133名抗日英烈,守園人郭王所……

當(dāng)?shù)亓鱾髦芍?、郭王所父子用生命接力守護百余英烈83載的感人故事。

1940年10月6日,駐武安日軍獨立第一混成旅團800人掃蕩陽邑、百草坪,進攻八路軍梁溝兵工廠。八路軍129師新編第一旅三十二團、三十四團、129師隨營學(xué)校兩個連、涉縣獨立營等部在武安縣柏林村南的孤的山和山南的八里橫設(shè)伏阻擊。戰(zhàn)斗打得異常慘烈,這次戰(zhàn)斗造成八路軍300多人當(dāng)場犧牲,重傷員300多人,傷員被群眾抬到柏林“張家場”,經(jīng)醫(yī)治無效犧牲一百余人。由地下黨員、時任柏林村武委會主任的郭成忠組織群眾冒死抬到柏林村東的一塊荒地里掩埋。

荒地位于柏林村東“石坡溝”一個土崖上,崖高50余米,荒涼偏僻便于秘密保護犧牲戰(zhàn)士的遺骸。這一埋幾十年,一直是郭成忠默默地守護著百余烈士的英魂,雨雪天拎上鐵鍬掩埋沖刷的溝壑,清明時為烈士灑酒祭奠。

1992年秋郭成忠臨危病重,把兒子郭王所叫到床前叮囑道:“人死如燈滅,我死了不算什么,就是有一樁心事到現(xiàn)在沒有了結(jié),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埋在石坡溝東岸上的100多個烈士,總得建個墓園安葬才好。我是不行了,我死以后,你總得想想辦法?!?/p>

父親去世后,郭王所總惦記著父親的囑托,時不時到石坡溝東岸土崖上去看看,發(fā)現(xiàn)有白骨外露,就挖坑掩埋;見雜草太盛,就拔拔割割。他一次次跑城里向上級反映情況,后來實在誤不起工、買不起車票了,就擱置下來。但“建墓園”這個信念一直縈繞在心頭……

2009年10月下旬,郭王所在村上能人劉清林的幫助下,征得武安市民政局同意后,尋挖烈士遺骨啟動,郭王所組織村民尋挖,劉清林到木匠鋪預(yù)訂棺材、紅布等殮品,共組織村民16人,尋挖29日,找到133具抗日烈士忠骨。

133副烈士遺棺臨時安置在石坡溝一塊地堰下,從2009年12月17日到2010年4月公墓建成,郭王所日夜守護在棺材旁邊,從冬天到春天,歷時四個半月139天,郭王所記憶猶深一共經(jīng)歷13場雨雪……

2010年4月25日武安市陽邑烈士陵園建成,孤的山戰(zhàn)役133名抗日烈士遷入公墓安葬,武安市黨政領(lǐng)導(dǎo)班子出席,這一年讓抗日英烈等了整整70年,郭王所終于完成了父親郭成忠的夙愿,他也正式成為陽邑烈士陵園看護人。

看護烈士陵園,照料百名烈士英魂是郭王所肩上的使命。每天清晨,他就拎上掃帚去打掃陵園,掃凈每一片落葉。在烈士陵園他細心地擦拭漢白玉烈士墓碑,把碑上鮮紅的黨徽擦的閃閃發(fā)亮。在清明、七一節(jié)日期間,有學(xué)生、干部、軍人、社會各界群眾前來瞻仰,老郭就當(dāng)起義務(wù)講解員,給大家講孤的山保衛(wèi)戰(zhàn),講起這133名英烈的故事。

2009年起他還幫助邯鄲市烈士陵園管理處為孤的山戰(zhàn)役犧牲的百余英烈“尋親”,截止2022年底已查詢到53名烈士信息,為29名烈士尋找到后人,讓烈士后人前來瞻仰祭拜寄托哀思。

郭成忠、郭王所父子用生命接力守護百余英烈的事跡一經(jīng)傳播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2017年被武安市評為“最美武安人”,2018年3月被河北省評為“時代新人、河北好人”年度人物,同年4月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

有鄉(xiāng)親們來家,媒體記者采訪,老郭就掏出手機打開他在河北省電視臺演播大廳臺上領(lǐng)獎的畫面,開心的告訴大家,黨和政府沒有忘記抗日先烈,也沒有忘記我們父子倆,我很欣慰,守護孤的山戰(zhàn)役133名抗日烈士英魂,是我們家的光榮與使命……

      攝影并文:馬永成

相關(guān)閱讀:

致敬八一 | 馬永成:一個村莊的老兵故事

馬永成:小城“疫”線——守夜人

馬永成:致敬“大白”,為抗疫天使留影

馬永成:守望家園的山村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