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

《當藝術遭遇馬賽克》

來源:“伯奇杯”全國創(chuàng)意攝影大展 作者:蔣勝 責編:wangweiping 2016-06-03

《當藝術遭遇馬賽克》

查看大圖

《當藝術遭遇馬賽克》

       作者自述:


        今年7月份的某一天,某電視臺新聞頻道報道新聞時,將現(xiàn)場展出的意大利巨匠米開朗基羅著名的雕像大衛(wèi)?阿波羅生殖器部位打上馬賽克,對于這一做法,眾多網(wǎng)友表達了不同意見。


        同樣是人體雕塑的維納斯(上半身裸體),在百貨商店工藝品柜臺出售,難道也要把關鍵部分遮擋起來嗎?對于藝術,我們可以不懂,但不能褻瀆;絕對不能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不能“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呀,更何況只是一個雕塑!如此馬賽克遮掩,完全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法國史學家兼文學評論家丹納說,一個人體就像一座建筑。他指的是人體各個關節(jié)銜接緊湊,各個部位之間有著比例上的和諧。人體天生就具備完滿的對稱、均衡的形式因素;有著婉轉(zhuǎn)起伏的柔和線條;此外,人體是一個由眾多大大小小的團塊組成的、體積感很強的立體結(jié)構(gòu),所以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說:“對人體的理解應當是理解所有其他造型形式的基礎?!备匾氖?,人體是精神的載體,它給雕塑的充分表現(xiàn)力提供了充足的,甚至是無限的形式。

        
        人體不單單是被作為雕塑使用最多的素材,而且人體幫助雕塑藝術走向表現(xiàn)力的完美。雕塑中的人體是抽象的人體。這里的抽象是指就形式上加以概括化和理想化,這種抽象和概括的目的是脫離人體的動物性生理特征,并在精神和肉體兩方面排除外在現(xiàn)象中的偶然的特殊細節(jié),以求純粹地表現(xiàn)不受外物所役的、永恒不變的精神的豐滿,按照黑格爾對古希臘雕塑的研究結(jié)論——莊重靜穆的神性。


        希臘人追求的是完美,他們相信人是神按照他們自己的模樣創(chuàng)造的,所以人體是至美的;公元1820年春天,希臘米羅島上的農(nóng)民波托尼斯在耕作時發(fā)現(xiàn)一座維納斯雕像,后為法國駐土耳其大使以8000銀幣購得,獻給國王路易十八。國王將雕像轉(zhuǎn)交盧浮宮保管直至今天。一百多年來,她一直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雕像。她的藝術魅力永恒無限:端莊的身材,豐腴的體態(tài),典雅的面龐,娟美的笑容,微微扭轉(zhuǎn)的站姿。這一切構(gòu)成十分和諧而優(yōu)美的體態(tài)。雕刻家羅丹在盧浮宮見到這尊雕像時,驚訝地叫道:神奇中的神奇!她上身赤裸,起伏變化的玉肌似丘如谷,仍不失端莊典雅與崇高優(yōu)美。整個形象給人以矜持而智慧的親切感,雕刻家確實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化了的神。 


        講分寸,重尺度,應該具體針對某些特定涉及重大的政治事件、突發(fā)的惡性事件或者血腥暴力的場面,適當?shù)鸟R賽克遮擋畫面是妥當?shù)摹τ诮?jīng)典的藝術品,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多樣化開放的社會,傳統(tǒng)媒體和網(wǎng)絡上面的公眾多多少少也對藝術作品有所了解,還是能夠接受得了的。媒體如此豐富,傳播渠道這么廣泛,人們對于人體雕塑作為藝術的化身,也會以藝術的眼光去欣賞和面對。


        我的作品主以戲謔諷刺的手法,分別為兩尊人體雕塑掛上了馬賽克的磨砂玻璃,醒目的紅色圓形禁止標志表達非禮勿視的表象,實則是對藝術品被變相篡改的現(xiàn)象進行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