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自然

王建男:《生命北極》攝影展部分作品

來源:Photointer 作者:王建男 責編:yangzhaolong 2016-06-03

1、阿拉斯加石油管道上空的紅色極光。2010年4月,費爾班。

2、巴羅,美國阿拉斯加州。2010年4月。Barrow.Alaska,USA.Apr,2010-.3

3、北極熊與海鷗。加拿大哈德遜灣。2011年7月。

4、冰山獵人和狗。格陵蘭卡納克Greenland. Apr. 2013

5、格陵蘭迪斯科灣。2008年8月。

6、海豹母子。馬德林納島,加拿大魁北克。2009年3月。 Madeleine, Quebec, Canada Mar,2009. 090305_6484

7、南登豪冰川。朱諾,美國阿拉斯加州。2006年5月。Nendenhall Glacier.Juneu, Alaska USA. May, 2006.

8、薩米人的成人禮。挪威凱于圖凱努。2012年3月。

9、薩米人的賽鹿。芬蘭伊納里。2012年4月。

10、漁夫克勞斯·拉斯姆斯 伊盧利薩特,格陵蘭。2013年4月。Claus Rasmuss, a fishman.Ilulissat, Greenland. Apr. 2013-

王建男:《生命北極》攝影展部分作品

查看大圖

1、阿拉斯加石油管道上空的紅色極光。2010年4月,費爾班。

2、巴羅,美國阿拉斯加州。2010年4月。Barrow.Alaska,USA.Apr,2010-.3

3、北極熊與海鷗。加拿大哈德遜灣。2011年7月。

4、冰山獵人和狗。格陵蘭卡納克Greenland. Apr. 2013

5、格陵蘭迪斯科灣。2008年8月。

6、海豹母子。馬德林納島,加拿大魁北克。2009年3月。 Madeleine, Quebec, Canada Mar,2009. 090305_6484

7、南登豪冰川。朱諾,美國阿拉斯加州。2006年5月。Nendenhall Glacier.Juneu, Alaska USA. May, 2006.

8、薩米人的成人禮。挪威凱于圖凱努。2012年3月。

9、薩米人的賽鹿。芬蘭伊納里。2012年4月。

10、漁夫克勞斯·拉斯姆斯 伊盧利薩特,格陵蘭。2013年4月。Claus Rasmuss, a fishman.Ilulissat, Greenland. Apr. 2013-

王建男:《生命北極》攝影展部分作品

           王建男《環(huán)北極攝影觀察》情況介紹


     提要:

     ——2005年至今,中國攝影家王建男17次進入北極地區(qū),堅持用紀錄攝影和田野考察的方式,打造攝影版的《北極人文生態(tài)白皮書》?!?年來,已踏查北極8國103個人居點與生態(tài)區(qū),并計劃再用8至10年時間走遍北極原住民永久居住點。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大眾攝影器材,探索“平民北極觀察員”之路。

     ——大型公益攝影展“生命北極”將于10月11日北京舉辦。423幅照片,不一樣的北極,顛覆受眾對北極傳統(tǒng)而有限的認知。

     ——王建男著北極報告文學集《北緯66度》,在兩岸三地出版發(fā)行。

     ——王建男,從哈爾濱走出的“因紐特人”。 


        一、2005年至今8年,用紀錄攝影的方式,觀察北極人文現(xiàn)狀

 

2004年,聯(lián)合國發(fā)展署以北極原住民的定居點劃定了一個區(qū)域,這個區(qū)域和北極圈有所交叉,王建男稱其為“北極人文圈”。從2005年10月到2013年5月,王建男用紀錄攝影的方式,17次進入“北極人文圈”,考察了北極8國103個人居點和生態(tài)區(qū),拍攝照片3萬余張,撰寫筆記百萬余字。

 

當許多攝影家還在聚焦北極的風光和野生動物時,王建男卻從接觸北極那一天起,就把鏡頭對準了人文生態(tài)。用中國人的眼睛觀察北極的生命,為人們開啟一扇北極人文之窗,這是王建男為中國乃至世界做出的獨樹一幟的貢獻。

 

王建男行動的起因源自2005年10月的第一次北極之行。在加拿大北冰洋邊上,王建男見到因紐特的酋長,他戴著棒球帽,開著吉普車,家住洋房,電器齊全。“與我們現(xiàn)代化家庭沒什么兩樣”!王建男敏銳意識到“北極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變。老照片中的,教科書中的北極已經(jīng)不復存在,眼前的才是今天真實的北極”?!碍h(huán)北極”的想法由此萌生。

 

“用5到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以紀錄攝影的方式,全面考察北極原住民生存狀況。在北極發(fā)生永久改變之前,用相機為21世紀初葉的北極撰寫一部攝影版的《人文生態(tài)白皮書》?!?nbsp;如今8年過去了,王建男矢志不移,一直堅持行走在地球之巔。目前,作為21世紀初葉北極真相的忠實的記錄者,王建男不僅是擁有北極紀實照片最多、涉獵地域最廣的中國攝影家,也是當今世界上僅有的環(huán)北極踏查人文生態(tài)的觀察家。他計劃未來再用8至10年走遍北極永久人居點。


        二、8國間縱橫行走,廣交北極朋友,傳遞中國友情

 

       8年行走,8年互動,王建男的“環(huán)北極攝影觀察”從默默無聞的個人行為,逐步發(fā)展成為得到北極人民和北極各界的關(guān)注和支持的中國友好品牌。

 

       2013年5月,格陵蘭新任總理阿勒伽·哈蒙德Aleqa Hammond.接受了王建男的訪問。這是她上任后接見的第一位中國人。格陵蘭財政和內(nèi)務(wù)部長維特斯·庫亞烏基茨奧克 (Vittus Qujaukitsoq)在接見王建男的同時,還親自安排王建男到他的家鄉(xiāng)卡納克訪問。財政部長的父親在家里設(shè)宴款待了王建男。

 

        2012年4月,挪威薩米議會主席 埃伊爾·奧利(Egil Olli),芬蘭薩米議會主席哈爾塔·陶諾(Haltta Tauno)先后接受了王建男的采訪。

 

       加拿大、挪威、芬蘭等國的企業(yè)和團體曾先后資助了王建男的行動。挪威、阿拉斯加媒體也先后采訪報道了王建男。

 

       王建男環(huán)北極8年時間,在北極地區(qū)結(jié)交了很多朋友。他們對來自中國的攝影家感到新奇和神秘。目前與王建男與采訪過的人都保持通訊聯(lián)系,有人生了小孩他也會賀喜。

 

       2013年初,時任芬蘭駐華大使參觀了王建男在哈爾濱的展覽,歷時2個多小時,他對非北極國家的攝影家能有如此見識感到驚奇和不可思議。他隨即向《中國日報》推薦說,哈爾濱有一個非常棒的展覽。

 

       2013年哈爾濱冰雪節(jié)期間,外國使節(jié)、友人和傳媒紛紛參觀了展覽,均給予極高評價,歡迎進行國際間的交流巡展。

 

    “這是我賦予自己的責任,因為我越來越堅信,北極與北京息息相關(guān)!”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仿佛天降大任于斯人,王建男希望將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傳遞給更多的中國人,讓“北極觀察員國”的每一個民眾都能為了自己子孫后代的福祉,而將理性的目光投向地球這片最后的凈土……


        三、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使用非專業(yè)輕便攝影裝備,堅持經(jīng)濟型自助旅行

 

王建男目前所到的103個人居點和生態(tài)區(qū),絕大多數(shù)遠離都市,沒有旅行服務(wù)機構(gòu)。作為普通人,王建男在自駕車的同時,充分利用當?shù)鼐用竦娜粘I罱煌üぞ?,開創(chuàng)了適宜普通人北極旅行的平民路線。

 

王建男初進北極時,已是55歲。年過半百的中國人,經(jīng)過了8年17次環(huán)北極的實踐,他總結(jié)了6點馳騁北極的經(jīng)驗:

 

——網(wǎng)絡(luò)。沒有網(wǎng)絡(luò)就沒有“環(huán)北極”。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王建男須臾不可離開的幫手:目的地、旅行路線;機票、旅館、租車……幾乎所有的旅行事務(wù)都在網(wǎng)上交易中完成。

 

——語言。他揀起荒廢多年的英語;利用郵件往來,回避聽力弱點;現(xiàn)場采訪提前準備提綱……

 

——經(jīng)費。他將第一次進入北極費用做為預算參考(7天6夜折合人民幣1萬元);開發(fā)“背包族”的旅行服務(wù)資源;爭取多方式多渠道贊助……

 

——器材。為了適應(yīng)高寒地區(qū)步行跋涉和社區(qū)小飛機的行李限制,放棄專業(yè)級大畫幅相機和相關(guān)配置,使用非專業(yè)級小型相機,并力求“一機走天下”……

 

——交通。依靠北極圈內(nèi)公共交通工具,民航、輪渡、大巴等;盡可能租車自駕……

 

——食宿。主要住宿民居,既節(jié)省開支又便于自己做飯。盡可能自備方便食品。

王建男“環(huán)北極”行動,先后進入加拿大9次,挪威3次,美國(阿拉斯加)2次;俄羅斯2次;芬蘭2次;冰島1次;瑞典1次;丹麥(格陵蘭)2次。其中6次自駕車、6次乘船、多次乘長途大巴、其他則搭乘北極地區(qū)的航班。


        四、大型公益攝影展“生命北極”,423幅照片,不一樣的北極,顛覆傳統(tǒng)有限認知。

 

大型公益攝影展覽《生命北極——王建男環(huán)北極攝影觀察(17回合)作品展》定于2013年10月11日——24日在北京卓展舉行。

 

王建男鏡頭中的“真北極”直面真實:甚至真實到平淡無奇,真實到普普通通,真實到直接挑戰(zhàn)了觀眾與讀者對北極攝影的獵奇心理與審美習慣。423幅作品充滿真實的力量,不一樣的北極,震撼顛覆了人們對北極的傳統(tǒng)的有限認知?!吧睒O(16回合)”2013年初在哈爾濱舉辦時,獲得高度評價。王建男的北極作品以獨到的視角深刻解讀了北極人的生存現(xiàn)狀,展示了人與動物與自然的特殊關(guān)系。展覽中“巖熊猜想”、“暖北極冷觀察”、“新淘金時代”和“我是誰”等獨立圖說,證明了王建男北極作品的深刻性和北極觀察的廣泛性。

 

——今次北京展增加了王建男環(huán)北極最近一次(第17回合)內(nèi)容,“遙遠的海豹”和“冰釣”等,將人們帶入遙遠荒漠的地球之巔,進入到唯一沿用5000年狗拉爬犁為交通工具的最北永久定居點格陵蘭的卡納克。

 

——由因紐特、薩米、北印第安等北極族裔肖像群“北極表情100”拉開展覽的大幕,彰顯北極人文生態(tài)的多元,紀錄了王建男17次北上的足跡?!矮C殺麝香?!?、“最后鹿群的守望者”、“北極酒館”、“汽油桶里的大學”、“金手銬聚落”、“十字架下”、“北極圈里的小巴黎”、“共產(chǎn)主義部落”……等紀實專題,展現(xiàn)了難得一見的北極聚落風情?!睒O熊尋花問柳,海豹大產(chǎn)房賣萌;苔原地衣高緯度綻放,萬年冰川的前進撤退;北極光、午夜太陽、北極群鳥、北極兔、北極狐、雪橇犬……等,幾乎構(gòu)成一部現(xiàn)代北極小百科。

 

      整個展覽分為三個部分。一是人文部分,包括“漁獵民族”、“聚落風情”、“迎接太陽回來”、“新淘金時代”等;二是生態(tài)部分,包括“地貌”、“天象”“物種”;三是“概覽”部分,分為“北極表情100”和“17次北上回眸”。


        五、從哈爾濱走出的“因紐特人”

 

     《生命北極》首展今年1月在王建男的故鄉(xiāng)哈爾濱舉辦后,有人稱王建男是“從哈爾濱走出的因紐特人”。

 

       2010年,建立網(wǎng)站《真北極》(wwww.arctic007.com);

 

       2011年,開始撰寫《北緯66度》一書,2012年,該書由中國人大出版社、香港三聯(lián)、臺灣知書坊同時出版;

 

       2013年1月5日,大型紀實攝影展《生命北極》在哈爾濱舉辦;

 

2013年10月11日,《生命北極》展覽將在北京舉辦。

 

2013年1月至7月,先后在哈爾濱、青島、格陵蘭、香港等地演講《我看到的真北極》。

 

       王建男的“真北極”以令人震撼的真相與發(fā)人深省的思辨,顛覆了許多人對北極的傳統(tǒng)的有限認知,點燃了人們關(guān)注北極的熱情。 

 

       王建男1950年出生于哈爾濱。學過版畫,當過搬運工、農(nóng)民、中學教師。1976年進入哈爾濱日報社,攝影記者、評論編輯,直至總編輯、社長——“冰城”哈爾濱的獨特文化,為他后來的北極情結(jié)奠定了基礎(chǔ)。

 

      2001年先后任華夏時報社社長,加拿大華人電視臺董事長——在加拿大的工作經(jīng)歷,為他進入北極創(chuàng)造了機會。

 

        2005年開始,以紀錄攝影的方式進行“環(huán)北極攝影觀察”,截至2013年,已17次進入北極8國103個原住民聚落和生態(tài)區(qū)。

 

        第一位登上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廈講壇的中國報人(1999年,演講題目《中國報業(yè)改革與哈爾濱日報的集團化發(fā)展》);

 

第一位在美國舉辦個人影展的中國新聞攝影家(1996年,紐約世貿(mào)大廈《王建男眼中的美國》攝影展)

 

        黑龍江大學客座教授;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傳媒學院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