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漢泉攝影作品:《爐臺上的人》
來源:影像國際網(wǎng)
作者:熊漢泉
責(zé)編:zss
2016-06-03
01、他們其實(shí)生存在一座人造火山上,他們正在將礦石煉成鋼鐵。爐膛里是沸騰的鐵水鐵渣,幾千度的高溫,什么都可以融化。(2005年10月6日)
02、如此海喝方才痛快。(2004年4月3日)
03、在近200米滾燙的爐臺上來回巡查,一個(gè)班下來至少走上十幾公里,汗水濕了又干。(2004年5月6日)
04、1號高爐李文勝凝重的眼神(2003年7月11日)
05、他們明白每天面對的是什么,但他們卻希望這爐子一直紅火著,他們寧愿多流汗,這樣,產(chǎn)量和質(zhì)量才會上升,工廠才紅火,工資才有保障。(2004年5月2日)
06、出鐵時(shí),烈焰熊熊捕面而來。不能讓鐵水溝堵塞,順利出鐵就是勝利。(2006年4月7日)
07、躺在原料袋上用手機(jī)視頻看影片的工人。(2008年8月19日)
08、何日成,生于70年代末。1996年4月上爐臺工作。(2006年3月16日)
09、領(lǐng)到車間超產(chǎn)獎的1號高爐甲班班長唐治剛。(2005年11月22日)
10、2號高爐爐前丙班劉羽。(2006年3月26日)
11、鋼鐵鑄造了人的靈魂,人因鋼鐵的冶煉而堅(jiān)毅剛強(qiáng)。爐臺上的人為了描繪生活而辛勤工作,勞動著是美麗的。(2005年10月6日)
12、他們在爐臺上工作,很明白此地的艱苦,他們是巨大的鋼鐵設(shè)備中勞作著的血肉之軀。(2005年11月6日)
13、經(jīng)受著、磨練著,鋼鐵就是通過他們的手煉出來的。(2006年3月16日)、
14、在爐前工人看來,忍受住了高溫、煙塵,讓鐵水順順利利地流進(jìn)鐵水罐就是勝利;(2006年5月2日)
15、提著飯盒和水壺上崗的爐蓋工。(2004年9月26日)
16、累了休息片刻,點(diǎn)上一支煙。這滋味只有他們感受最深。(2006年4月1日)
17、休息室里的午餐(2004年10月2日)
18、在爐臺上安安全全做過了一個(gè)班,可以回家了就是勝利;他們認(rèn)為,明天還能夠用平靜的心情來上班,來面對這煙火繚繞的高爐就是勝利。(2006年5月4日)
19、楊云,1979年10月出生。1996年4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干著爐前工人的活。(2004年9月18日)
20、煙霧里夾雜著有機(jī)化學(xué)物,刺鼻嗆人。他們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為生活而抗?fàn)帯#?005年6月3日)
21、1號高爐爐前甲班班員金浩。(2006年2月19日)
22、爐臺上屬于高溫作業(yè)區(qū),工作當(dāng)中都必須穿上厚厚帆布工作服,衣服一旦被汗水濕透,只要在煙霧中、塵埃里走一圈,全身上下便會污漬斑斑。(2002年1月16日)
23、在夾雜著的煙霧的塵埃中走一圈,白凈的臉上堆上了一層厚厚的粉塵,看不見真容。(2009年5月30日)
24、3號高爐爐前甲班何巧軍在休息室用MP3播放器欣賞音樂。(2006年3月28日)
25、操控室(2005年4月3日)
26、1973年11月出生的李新,從部隊(duì)復(fù)員后在企業(yè)經(jīng)濟(jì)民警崗位干了7年,2003年主動要求上爐臺做爐前工。(2006年5月1日),
27、一名爐前工人利用出鐵前的點(diǎn)滴空閑時(shí)間修剪指甲。(2005年12月17日)
028、盡管他們生活得并不輕松,但眼光依然純樸,笑容依然憨厚。(2013年7月17日)
查看大圖
01、他們其實(shí)生存在一座人造火山上,他們正在將礦石煉成鋼鐵。爐膛里是沸騰的鐵水鐵渣,幾千度的高溫,什么都可以融化。(2005年10月6日)
02、如此海喝方才痛快。(2004年4月3日)
03、在近200米滾燙的爐臺上來回巡查,一個(gè)班下來至少走上十幾公里,汗水濕了又干。(2004年5月6日)
04、1號高爐李文勝凝重的眼神(2003年7月11日)
05、他們明白每天面對的是什么,但他們卻希望這爐子一直紅火著,他們寧愿多流汗,這樣,產(chǎn)量和質(zhì)量才會上升,工廠才紅火,工資才有保障。(2004年5月2日)
06、出鐵時(shí),烈焰熊熊捕面而來。不能讓鐵水溝堵塞,順利出鐵就是勝利。(2006年4月7日)
07、躺在原料袋上用手機(jī)視頻看影片的工人。(2008年8月19日)
08、何日成,生于70年代末。1996年4月上爐臺工作。(2006年3月16日)
09、領(lǐng)到車間超產(chǎn)獎的1號高爐甲班班長唐治剛。(2005年11月22日)
10、2號高爐爐前丙班劉羽。(2006年3月26日)
11、鋼鐵鑄造了人的靈魂,人因鋼鐵的冶煉而堅(jiān)毅剛強(qiáng)。爐臺上的人為了描繪生活而辛勤工作,勞動著是美麗的。(2005年10月6日)
12、他們在爐臺上工作,很明白此地的艱苦,他們是巨大的鋼鐵設(shè)備中勞作著的血肉之軀。(2005年11月6日)
13、經(jīng)受著、磨練著,鋼鐵就是通過他們的手煉出來的。(2006年3月16日)、
14、在爐前工人看來,忍受住了高溫、煙塵,讓鐵水順順利利地流進(jìn)鐵水罐就是勝利;(2006年5月2日)
15、提著飯盒和水壺上崗的爐蓋工。(2004年9月26日)
16、累了休息片刻,點(diǎn)上一支煙。這滋味只有他們感受最深。(2006年4月1日)
17、休息室里的午餐(2004年10月2日)
18、在爐臺上安安全全做過了一個(gè)班,可以回家了就是勝利;他們認(rèn)為,明天還能夠用平靜的心情來上班,來面對這煙火繚繞的高爐就是勝利。(2006年5月4日)
19、楊云,1979年10月出生。1996年4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干著爐前工人的活。(2004年9月18日)
20、煙霧里夾雜著有機(jī)化學(xué)物,刺鼻嗆人。他們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為生活而抗?fàn)帯#?005年6月3日)
21、1號高爐爐前甲班班員金浩。(2006年2月19日)
22、爐臺上屬于高溫作業(yè)區(qū),工作當(dāng)中都必須穿上厚厚帆布工作服,衣服一旦被汗水濕透,只要在煙霧中、塵埃里走一圈,全身上下便會污漬斑斑。(2002年1月16日)
23、在夾雜著的煙霧的塵埃中走一圈,白凈的臉上堆上了一層厚厚的粉塵,看不見真容。(2009年5月30日)
24、3號高爐爐前甲班何巧軍在休息室用MP3播放器欣賞音樂。(2006年3月28日)
25、操控室(2005年4月3日)
26、1973年11月出生的李新,從部隊(duì)復(fù)員后在企業(yè)經(jīng)濟(jì)民警崗位干了7年,2003年主動要求上爐臺做爐前工。(2006年5月1日),
27、一名爐前工人利用出鐵前的點(diǎn)滴空閑時(shí)間修剪指甲。(2005年12月17日)
028、盡管他們生活得并不輕松,但眼光依然純樸,笑容依然憨厚。(2013年7月17日)
熊漢泉,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1988年退伍后立足湘鋼主攻工業(yè)題材攝影,迄今已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攝影作品和論文3000余件,其中獲獎作品400余件。2000年至今已在《中國攝影》、《中國攝影報(bào)》《大眾攝影》、《中國攝影家》等專業(yè)刊物發(fā)表攝影作品500余件;2003年10月在北京成功主辦了《鋼鐵之戀》個(gè)人影展?!堆┥綄懸狻帆@中華人民共和國群眾文化政府最高獎“群星獎”銀獎、《爐臺上的人》(組照)獲全國第21屆攝影藝術(shù)展銀獎、《工業(yè)記憶》獲全國第24屆攝影藝術(shù)展多媒體類銀獎、《小球迷》獲第11屆國際影展銀獎。2007年出版《窯灣----一條老街的記憶》畫冊并主辦影展;2009年獲湖南省10年突出貢獻(xiàn)攝影家稱號;2010年至2013年分別舉辦了《聚焦農(nóng)民工》、《工業(yè)記憶》、《爐臺上的人》、《一線工人》、《鋼鐵變奏》等個(gè)人攝影作品展覽。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