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yè) >> 社會(huì)

黎明攝影作品:《家園》

來源:影像國(guó)際網(wǎng) 作者:黎明 責(zé)編:zss 2016-06-03

(1)《家園》_黎明_ 秭歸_2010

(2)《家園》_黎明_ 秭歸_2010

(3)《家園》_黎明_ 三峽壩區(qū)_2009

(4)《家園》_黎明_ 三峽大壩_2010

(5)《家園》_黎明_秭歸_2010

(6)《家園》_黎明_ 三峽壩區(qū)_2011

(7)《家園》_黎明_ 秭歸_2010

(8)《家園》_黎明_湖北秭歸_2011

(9)《家園》_黎明_ 秭歸_2010

(10)《家園》_黎明_ 秭歸_2010

(11)《家園》_黎明_重慶巫山青石_2010

(12)《家園》_黎明_ 重慶奉節(jié)老城_2012

(13)《家園》_黎明_ 重慶奉節(jié)夔門_2013

(14)《家園》_黎明_重慶云陽(yáng)_2010

(15)《家園》_黎明_ 萬州_2010

(16)《家園》_黎明_萬州_2010

(17)《家園》_黎明_宜昌三峽壩區(qū)_2011

(18)《家園》_黎明_ 湖北宜昌_2011

(19)《家園》_黎明_ 武漢東湖_2011

(20)《家園》_黎明_ 湖南岳陽(yáng)_2011

(21)《家園》_黎明_ 巫山神女峰_2010

(22)《家園》_黎明_重慶巫山大溪 _2010

(23)《家園》_黎明_ 西雙版納_2012

查看大圖

(1)《家園》_黎明_ 秭歸_2010

(2)《家園》_黎明_ 秭歸_2010

(3)《家園》_黎明_ 三峽壩區(qū)_2009

(4)《家園》_黎明_ 三峽大壩_2010

(5)《家園》_黎明_秭歸_2010

(6)《家園》_黎明_ 三峽壩區(qū)_2011

(7)《家園》_黎明_ 秭歸_2010

(8)《家園》_黎明_湖北秭歸_2011

(9)《家園》_黎明_ 秭歸_2010

(10)《家園》_黎明_ 秭歸_2010

(11)《家園》_黎明_重慶巫山青石_2010

(12)《家園》_黎明_ 重慶奉節(jié)老城_2012

(13)《家園》_黎明_ 重慶奉節(jié)夔門_2013

(14)《家園》_黎明_重慶云陽(yáng)_2010

(15)《家園》_黎明_ 萬州_2010

(16)《家園》_黎明_萬州_2010

(17)《家園》_黎明_宜昌三峽壩區(qū)_2011

(18)《家園》_黎明_ 湖北宜昌_2011

(19)《家園》_黎明_ 武漢東湖_2011

(20)《家園》_黎明_ 湖南岳陽(yáng)_2011

(21)《家園》_黎明_ 巫山神女峰_2010

(22)《家園》_黎明_重慶巫山大溪 _2010

(23)《家園》_黎明_ 西雙版納_2012

  未知的《家園》
                                 黎明


    在我們家園的景觀中,一物、一人、一山、一水都能折射社會(huì)時(shí)代的背景。人類是渺小的又是偉大了,在浩渺的宇宙中,在自然的山水間,我們就像一顆塵土,我們必須依靠家園而活;而人類改造自然的力量又是巨大的,不斷的改造利用自然,不斷的向自然無節(jié)制的獲取,開山,填河,造城,建工程,冰冷的現(xiàn)代化人造景觀很快包圍了我們。周圍都是我們自己制造的一些不自然的人造景觀。這些看似冰冷的景觀,其實(shí)是我們的故土,我們的家園。人們開始離開寧?kù)o卻貧困的鄉(xiāng)村,離開故土和傳統(tǒng),涌入喧囂的現(xiàn)代都市,欲望不斷膨脹。利益和市場(chǎng)意識(shí)形態(tài)統(tǒng)治著一切,浮華、虛脫、昏昧的都市生活,使越來越多的人遠(yuǎn)離了自然。那門前一條清澈的小溪,村前的一棵大樹,江邊碼頭上的礁石永遠(yuǎn)只能印在記憶的畫面里——我們?cè)僖不夭坏皆瓉淼募覉@了,只有滿腹的鄉(xiāng)愁和嘆息。
    我們迷失了世界,迷失了自我,精神家園一片荒蕪。沒有了歸屬,我們都處于流放狀態(tài)。于是我們尋找“家園”,“哲學(xué)是懷著鄉(xiāng)愁的沖動(dòng)到處尋找家園”(諾瓦利斯),我們只有在家園中才能找到哲學(xué),感受真正的歡樂。我拍攝“家園”也正是找尋家園的過程,主動(dòng)選擇流放到日益變化的家園景觀中去,帶著兒時(shí)故園的思念,找尋心中的“家園”。無論存在地還是精神上的家園,人都不可能重返,但我們選擇流放,讓自己的精神自由地去尋找,哪怕尋找一個(gè)未知的家園,也絕不成為一個(gè)現(xiàn)實(shí)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