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來源:影像國際網(wǎng) 作者:李泛 責編:zss 2016-06-03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1)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2)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3)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5)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6)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7)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8)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9)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10)

查看大圖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1)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2)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3)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5)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6)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7)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8)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9)

李泛作品--同心: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 (10)

    本組專題拍攝于寧夏同心,是作者李泛十多年前帶著學生實習時發(fā)現(xiàn)的。正是這次偶然發(fā)現(xiàn),使他走進了這個族群——回族穆斯林。他們在如此惡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憑著堅定的信念頑強的生存著,同大自然抗爭,充分體現(xiàn)著我們先民的生存精神。面對這樣環(huán)境,面對這樣群體,作者記錄下他們與生存環(huán)境的關系及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用影像為這個族群立傳、為時代留存記憶。

  寧夏同心,地處鄂爾多斯臺地南部黃土高原,地勢呈南高北低之勢,海拔1240-2625米,屬丘陵溝壑區(qū)。山脈、黃土丘陵、河谷灘地、沙漠垣地等交錯,地形復雜,山川縱橫交錯分布,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干旱氣候,年均降水量259mm左右,而蒸發(fā)量卻高達2325mm以上,水源奇缺,干旱缺水是最大的自然特征。這里水土流失嚴重,大部分地方生存條件極差,且多發(fā)生其它各種自然災害,1972年被聯(lián)合國糧食開發(fā)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之一。在這貧瘠的土地上,生活著虔誠的回族穆斯林,他們基本靠天吃飯,生活水平低下。在維系生存的過程中,他們致力于生存環(huán)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與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光陰荏苒,從2003年到如今,已十余年。這十余年,對于這個同心,對于這個族群,不僅我在關注,我的學生們也在關注。他們用鏡頭記錄下這個地方的生態(tài)變化、記錄著這些穆斯林們的生活變遷。他們的影像作品在國內(nèi)外攝影比賽中獲得眾多大獎,在當?shù)赜绊懢薮?他們通過攝影作品引起更多的人關注同心,從而影響著這個區(qū)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