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

王洪連攝影作品:《南水北調(diào)淅川大移民》

來源:影像國際網(wǎng) 作者:王洪連 責編:zss 2016-06-03

1--淅川縣上集鎮(zhèn)魏營移民村舊貌。

2--2010年8月4日,淅川縣馬蹬鎮(zhèn)寇樓村的移民小伙伴們,最后一次在老家村子里玩耍。

3--2011年2月2日,是農(nóng)歷年三十。淅川縣金河鎮(zhèn)中吳移民村6組王家的老老少少在村子老井旁照張全家福。

4--2011年8月4日,淅川縣馬蹬鎮(zhèn)寇樓村寇華峰一家團聚,一起在老家吃最后一頓飯。

5--2011年6月18日,淅川縣大石橋鄉(xiāng)清風嶺村移民裝車后,坐在老家的舊址上,吃最后一頓中午飯。

6--2011年8月7日,淅川縣金河鎮(zhèn)下吳店移民村吳廷彥一家在祖墳前燒紙跪拜告別。

7--2011年6月16日淅川縣上集鎮(zhèn)白石崖村山根組83歲劉榮娃老人帶著心愛物品準備搬遷。

8--2010年7月20日,滔河鄉(xiāng)下寨村移民抱著年事已高的母親,等候搬遷。

9--2010年8月30日,淅川縣縣城西施廣場古代商圣范蠡塑像下的一排排搬遷車輛整裝待發(fā)。

10--2010年8月20日,淅川縣上集鎮(zhèn)李營村2組的移民們,用船把家具運輸?shù)胶訉Π锻\噲觥?

11--2011年6月30日,淅川縣倉房鎮(zhèn)的渡口,移民船即將離岸,親人趕到岸邊送別。

12--2009年8月16日,淅川縣滔河鎮(zhèn)姬家營村移民姬華娃隔著搬遷車的玻璃窗,含淚與家鄉(xiāng)和親人告別。

查看大圖

1--淅川縣上集鎮(zhèn)魏營移民村舊貌。

2--2010年8月4日,淅川縣馬蹬鎮(zhèn)寇樓村的移民小伙伴們,最后一次在老家村子里玩耍。

3--2011年2月2日,是農(nóng)歷年三十。淅川縣金河鎮(zhèn)中吳移民村6組王家的老老少少在村子老井旁照張全家福。

4--2011年8月4日,淅川縣馬蹬鎮(zhèn)寇樓村寇華峰一家團聚,一起在老家吃最后一頓飯。

5--2011年6月18日,淅川縣大石橋鄉(xiāng)清風嶺村移民裝車后,坐在老家的舊址上,吃最后一頓中午飯。

6--2011年8月7日,淅川縣金河鎮(zhèn)下吳店移民村吳廷彥一家在祖墳前燒紙跪拜告別。

7--2011年6月16日淅川縣上集鎮(zhèn)白石崖村山根組83歲劉榮娃老人帶著心愛物品準備搬遷。

8--2010年7月20日,滔河鄉(xiāng)下寨村移民抱著年事已高的母親,等候搬遷。

9--2010年8月30日,淅川縣縣城西施廣場古代商圣范蠡塑像下的一排排搬遷車輛整裝待發(fā)。

10--2010年8月20日,淅川縣上集鎮(zhèn)李營村2組的移民們,用船把家具運輸?shù)胶訉Π锻\噲觥?

11--2011年6月30日,淅川縣倉房鎮(zhèn)的渡口,移民船即將離岸,親人趕到岸邊送別。

12--2009年8月16日,淅川縣滔河鎮(zhèn)姬家營村移民姬華娃隔著搬遷車的玻璃窗,含淚與家鄉(xiāng)和親人告別。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淅川人,在兒時的記憶里,經(jīng)??吹洁l(xiāng)親們拖家攜口,淚別桑梓,遠遷他鄉(xiāng)。為服務南水北調(diào)中線初期工程——丹江口水庫建設(shè),淅川自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先后移民20多萬人,在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內(nèi),鄉(xiāng)親們有的西進青海、有的南下荊門、有的后靠自安,雖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卻無怨無悔地支持著國家建設(shè)。

    2009年,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移民啟動,淅川作為中線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還要搬遷16.5萬人。這一年,我被推舉為縣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為全程記錄淅川人民的移民過程,深入到移民家庭真實記錄,同時也為了能夠全面南水北調(diào)淅川大移民的整個過程,我組織當?shù)財z影愛好者深入各個村落完整的記錄下移民過程中的全貌,留下了珍貴影像資料。

    作為一個攝影人,在大移民的3年間,在一千多個難忘的日日夜夜里,我奔波于移民村和移民中間,留下近3萬張珍貴的照片。那一個個動人場景,那一幕幕感人瞬間,在我心里,無時無刻不為移民鄉(xiāng)親的大義大愛感動,無時無刻不為腳下這塊熱土上生長的舍己為公、奉獻犧牲的“移民精神”感動,同時我也會繼續(xù)履行自己的使命,繼續(xù)用影像記錄他們的生活,也希望他們的生活可以更加精彩。

    攝影并文:王洪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