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記錄】嚴(yán)寒里的城市群像
來源:新浪圖片 責(zé)編:影子 2012-12-27
傳說中的“世界末日”沒有來,低溫卻來了。進(jìn)入“數(shù)九”的北京,在刺骨北風(fēng)中感受寒潮帶來的天寒地凍。但是,再低的溫度,都無法冰封這座城市中人們的腳步。2012年12月21日,北京東城區(qū)。傍晚,清潔工人在撿垃圾的同時,赤手將其中可回收賣錢的部分挑進(jìn)編織袋。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1日,北京東城區(qū)。28歲的雷天佑從老家寧夏來北京1年,現(xiàn)在一家酒店后廚打雜。騎著三輪車去給同事送飯的他,街邊買來的雷鋒帽似乎是他身上最暖和的冬日裝備。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2日,北京東四。66歲的山東人管榮手上訪27年,他幾乎將所有的衣物都穿在了身上。與臃腫的身體相比,行囊反而顯得“消瘦”了不少。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2日,北京隆福寺,早晨6點半。低溫沒有影響早市的正常開市,商販依然從四面八方趕來。這位賣紅薯的商販說,抽完這支煙就開攤兒。香煙零星的火苗,能溫暖他的冬日清晨?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2日,北京隆福寺,早晨6點半。做水產(chǎn)生意的老劉每天凌晨3點半就開始忙碌了,早晨6點多魚就準(zhǔn)備就緒。在這個滴水成冰的清晨,他抓起大把的鹽撒在店里和門口,防止濺出的水結(jié)冰。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2日,北京什剎海。這個正在掛起的紅燈籠,迎接的即將到來的新一年。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2日,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門口,早晨六點。文公民夫婦7年前從安徽來北京打拼,靠賣早餐維持生計。盡管4點半就開攤做好了準(zhǔn)備,但寒冷的天氣似乎影響了人們的胃口,生意比往日冷清。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3日,北京安定門。傍晚書報亭順便賣爆米花的老板。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3日,北京安定門。不論斤論塊,賣紅薯的商販也搞大促銷,兩塊紅薯只賣3元,他只想著賣完了趕緊回家。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3日,北京交道口,晚19點。胡同里送快遞的快遞員。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3日,北京南鑼鼓巷。賣彩燈的北京小伙,自稱賣燈是為了玩,賺不賺錢無所謂。散發(fā)著溫暖的彩燈,或許能溫暖行人的回家路。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3日,北京什剎海酒吧街。夜里一位老人在兜售氣球,十元一個。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3日,北京市五道口。43歲的呂貞軍,剛從河北深澤來北京,就是為了陪伴在北京飯店打工的老伴兒。每10分鐘,他就和同伴換一次班,輪流到商場取暖。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3日,北京市五道口。賣粘玉米的商販在等待顧客。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3日,北京市五道口。鐵路工作人員等待列車通過,寒風(fēng)將他的臉吹得紫紅。劉飛越 攝
2012年12月23日,北京五道口。收停車費的工作人員來自東北,見慣了冰天雪地,北京的低溫對她而言不算啥。因為工作每天走來走去,她的身體也比在東北時健壯了。劉飛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