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帝都—孫連工收藏1900年代北京立體影像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責編:高媛
2013-05-21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官員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總署”、“譯署”,為清政府為辦洋務及外交事務而特設的中央機構,隨著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清政府的外交事務越來越重要,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豐帝批準成立??偫硌瞄T存在了40年,直到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據(jù)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辛丑條約》第12款規(guī)定,改為外務部,位列六部之首。由于外國大使不能和皇帝或慈禧太后直接接觸,所有的和清帝國的交流都必須通過總理衙門。
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進入午門 八國聯(lián)軍進入北京之后,美國和日本軍隊占領和臨時管理宮殿區(qū)域,在甬道兩邊列隊的是第九步兵連的一部分,他們直接駐扎在紫禁城內(nèi);在一個騎白馬的衛(wèi)兵的引導下,三名軍官全副武裝為先導,德國陸軍元帥正準備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游覽紫禁城,他身邊的護衛(wèi)隊來自各個國家。
儲秀宮門前 儲秀宮雖然是慈禧太后的寢宮之一,但是慈禧其實很少住在這里,大部分時間慈禧住在頤和園,圖片上的幾名中國人是儲秀宮的守衛(wèi),他們隨時跟著進入皇宮的外國人。據(jù)攝影師的記錄,當時士兵、軍官、攝影師等各式各樣的“洋鬼子”都來到這里參觀。
在義和團運動中彈痕累累的美國使館 在義和團運動的初期,美國使館被圍困,不斷遭到炮火襲擊,最后美國使館的人員不得不全體躲避到英國使館里;圖片里遠處的小山是著名的景山,是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上吊的地方,隱約露出的屋脊是紫禁城。
由賭場和大煙館改建的基督教青年教會 這里是著名的前門大街,當時這里已經(jīng)是北京最繁華的街道,據(jù)攝影師記載,這里最常見的交易是混雜著煤粉和粘土的煤,還有鞋子和衣服。小吃攤上賣油炸蚱蜢、蔬菜拌狗肉。
前門大街市場 在前門和永定門之間的街道,是熱鬧的市場,道路兩邊是商店,街道上則遍布各種飲食攤檔。當時已經(jīng)是11月份,天氣頗為寒冷,行人和商家都穿上了棉衣。街道的另一邊有賣寶石和玉的攤位。據(jù)攝影師記載,這條街的對面,有銷贓的黑市。
從昆明湖的島上遠眺頤和園萬壽山 自從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燒毀了圓明園之后,頤和園就成了清朝皇帝皇太后的夏宮,慈禧太后大部分時間都是住在這里,萬壽山上巨大的石臺和覆蓋著黃色琉璃瓦的精美樓宇,在天氣晴朗的時候很遠就能看到金燦燦的屋頂。前景中的兩名中國人是被攝影師雇傭來搬運攝影器材的,原因是攝影師受不了北京的馬車。
法國使館廢墟 在長達八周的義和團圍困使館區(qū)的日子里,整個使館區(qū)發(fā)生了激烈的戰(zhàn)斗,這里曾經(jīng)大火蔓延,墻角的地雷使得兩名法國人和一名中國人喪生。
滿族的女性基督徒 這是一些帶著典型的滿族頭飾的女性,都沒有裹腳,她們都是在義和團圍困期間幸存的基督徒。她們正準備去在義和團圍困期間被燒光的倫敦教會的教堂和學校廢墟那里。
被攝影師痛恨的中國馬車和遠處的景山及皇宮 攝影師非常不適應這種中國馬車,而從攝影師的記錄中可以看出來,不僅僅是他不適應,包括他的朋友在內(nèi)的外國人,都很不適應這種沒有減震、車廂低矮狹窄的馬車;攝影師自稱他試著乘坐了一英里之后就實在無法忍受了,這里的記載也印證了昆明湖的那張照片里兩名中國搬運工出現(xiàn)的原因。
太和殿天子寶座 這里在被八國聯(lián)軍占領之前,數(shù)百年來從來沒有外國人到過清帝國最重要的權利象征的地方,包括少數(shù)曾經(jīng)在早期抵達中國的歐洲外交家,都沒有被允許朝拜。這里距離被義和團圍困的英國使館僅僅一英里。
金水河高臺上看太和門 從攝影師的記載和圖片上看,太和門前的廣場已經(jīng)長滿了茂盛的野草,金水河里也沒有水,灌木甚至從墻壁縫隙長了出來。
經(jīng)過使館大街的中國駝隊 攝影師當時所處的位置東邊是克林德大街,右邊不遠是德國使館,左邊有旗桿的建筑是西班牙使館,身后是美國使館、俄國使館和英國使館。據(jù)攝影師記載,當時的北京駝隊很常見。
從景山上俯瞰北京 景山是當時北京最高的地方,景山的最高處亭子被法國人占領。北邊大約1英里左右類似城門的建筑就是鼓樓,再往北約200碼是鐘樓,鐘樓上安置著明代永樂大帝在15世紀早期鑄造的大鐘。
頤和園的石橋 攝影師非常贊嘆這座石橋的技藝水平,他同時在圖片的記錄里極力贊美頤和園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據(jù)說除了幾個看守大門的外國士兵,一般游客很難被允許參觀這里。
抱著孩子的史密斯小姐在倫敦教會學校的廢墟前合影 這里是倫敦教會學校的廢墟,在長達八周的義和團圍困期間被摧毀。廢墟前合影的中國人是這次事件的幸存者,他們(她們)逃入了英國使館避難,被史密斯小姐保護了起來。
紫禁城內(nèi)部的宮殿 據(jù)攝影師記載,門前的幾個人都是太監(jiān),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出逃后他們負責看守這里。宮殿內(nèi)墻壁上有一個停止了的西洋鐘,只是不知道這個鐘停止走動的時間是不是皇帝逃走的時候。
牌樓 這個牌樓應該是大高玄殿前的三個牌樓之一,上面的字跡“弘佑天民”相傳為嚴嵩書法,1956年擴展景山前街時,大高玄殿門前的三座牌坊與兩座木閣均被拆除。1960年,由東、西兩座牌坊所遺構件拼裝組成的“弘佑天民”牌坊在西郊中央黨校的庭院中重新樹立,并保存至今。
在前門上看北京廢墟 義和團和清軍曾經(jīng)在這里進攻使館區(qū),雖然進攻失敗了,但是給周邊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和損失,攝影師估計這片廢墟的財產(chǎn)損失有五百萬美元之多,而庚子賠款美國獲得的賠償也只是2400萬美元。
雍和宮的喇嘛 攝影師在自己的圖片說明里記載了眼前的這一幕,喇嘛們平時是不愿意被攝影師拍攝的,但是現(xiàn)在因為恐懼八國聯(lián)軍而不敢拒絕外國人的要求,從圖片上看,似乎也可以印證攝影師的記載,喇嘛們的神態(tài)冷淡、僵硬,多少有些不情愿的因素在內(nèi)。圖片中的小孩子也是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