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春:十年喀什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網(wǎng)
責(zé)編:影子
2015-01-06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依馬木艾山,24歲,多來特巴格鄉(xiāng)蘭干村的一名村委副書記。大學(xué)畢業(yè)后他通過公務(wù)員考試成為駐村干部,他的父親也是喀什人大的公務(wù)員。依馬木艾山曾經(jīng)夢想成為天文學(xué)家,現(xiàn)在他想考心理學(xué)的研究生。
亞力坤和其他DSB團隊隊員在喀什高臺民居練習(xí)動作。
2005年11月,傳承了五代的土陶藝人祖農(nóng)·阿西木的17個子女中的老大吐爾遜·祖農(nóng)悠閑地躺在自家位于高臺民居的院子里。遠處是喀什母親河吐曼河,現(xiàn)代城市生活在河的那一邊,喧囂傳不到這里。父母燒的土陶一部分供喀什人生活用,一部分被游客買去做工藝品,吐爾遜·祖農(nóng)師范學(xué)校畢業(yè),他更愿意出去找一份正式的工作。
2005年11月7日,喀什東城。這個開在老東城門外的一家鐵匠鋪,專門打制馬掌。過去趕著馬車驢車來喀什城的人,會把車停在這家鐵匠鋪隔壁的車馬店里,順便給馬、驢打個新掌子。
2014年10月,喀什老城庫木代爾瓦孜路上,買買提明·阿巴白克力在傳承了五代人的樂器店里調(diào)試樂器。
2005年11月7日,新疆喀什東城,制作冬不拉等樂器的世家。
工人們用心修整、復(fù)建歐爾達??饲逭嫠?。
喀什老城的阿熱亞路,居民正在為新房木雕打磨。
2005年11月7日,喀什高臺居民在斗雞。
依提拉的婚禮上,親友們送來禮物和禮金,伴娘用盤子將她們的心意一一收起。
喀什古城高臺民居布拉克貝希巷。
阿圖什巷,伊拉木江和妻子站在自家的新院子前。
2014年10月28日上午,從喀什財富大廈11樓俯瞰喀什老城;遠處矗立著新的巨型觀光塔。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查看大圖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依馬木艾山,24歲,多來特巴格鄉(xiāng)蘭干村的一名村委副書記。大學(xué)畢業(yè)后他通過公務(wù)員考試成為駐村干部,他的父親也是喀什人大的公務(wù)員。依馬木艾山曾經(jīng)夢想成為天文學(xué)家,現(xiàn)在他想考心理學(xué)的研究生。
亞力坤和其他DSB團隊隊員在喀什高臺民居練習(xí)動作。
2005年11月,傳承了五代的土陶藝人祖農(nóng)·阿西木的17個子女中的老大吐爾遜·祖農(nóng)悠閑地躺在自家位于高臺民居的院子里。遠處是喀什母親河吐曼河,現(xiàn)代城市生活在河的那一邊,喧囂傳不到這里。父母燒的土陶一部分供喀什人生活用,一部分被游客買去做工藝品,吐爾遜·祖農(nóng)師范學(xué)校畢業(yè),他更愿意出去找一份正式的工作。
2005年11月7日,喀什東城。這個開在老東城門外的一家鐵匠鋪,專門打制馬掌。過去趕著馬車驢車來喀什城的人,會把車停在這家鐵匠鋪隔壁的車馬店里,順便給馬、驢打個新掌子。
2014年10月,喀什老城庫木代爾瓦孜路上,買買提明·阿巴白克力在傳承了五代人的樂器店里調(diào)試樂器。
2005年11月7日,新疆喀什東城,制作冬不拉等樂器的世家。
工人們用心修整、復(fù)建歐爾達希克清真寺。
喀什老城的阿熱亞路,居民正在為新房木雕打磨。
2005年11月7日,喀什高臺居民在斗雞。
依提拉的婚禮上,親友們送來禮物和禮金,伴娘用盤子將她們的心意一一收起。
喀什古城高臺民居布拉克貝希巷。
阿圖什巷,伊拉木江和妻子站在自家的新院子前。
2014年10月28日上午,從喀什財富大廈11樓俯瞰喀什老城;遠處矗立著新的巨型觀光塔。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新疆喀什古城
![](/uploads/150106/9-1501061A2233V.jpg)
王景春
1997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xué)新聞學(xué)院新聞學(xué)專業(yè)同年分配到《南方都市報》任視覺總監(jiān),編委,2011年荷賽新媒體評委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新聞攝影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生土老城的重生
攝影:南都記者 王景春 采寫:南都記者 南香紅
喀什噶爾,這個神秘的名字被稱呼了上千年。這是古代東西交流通道,是古代希臘、印度、波斯文化由此傳入亞洲腹地,以及中國文明傳入西方的一塊繞不開的地方;這是書寫萬言維吾爾古典長詩《福樂智慧》的地方,這是誕生了世界第一部《突厥語大辭典》的地方;就算是幾經(jīng)遷延定址于今的這個“喀什噶爾回城”,在中亞地理板塊上也是堪與撒馬爾罕等歷史名城比肩的綠洲明珠城市。
它有它自己的模樣,它有它自己的性格,不緊不慢,時間濃稠得幾乎無法流動。
如今,這塊喀什核心區(qū)的改造歷時4年已經(jīng)接近尾聲。
喀什老城還好嗎?它是否邁過了歷史的門檻?
我們決定到高處去看一看喀什老城。
我們有一張2005年拍到的喀什老城俯瞰圖,拍攝地點在喀什人民東路一建樓頂。那是傍晚夕陽下的喀什,陽光如勤勞的農(nóng)民一般將密密匝匝的屋頂一塊塊晾曬出來,土墻黃燦燦的如鎏了一層金。一群白色的鴿子在青黑的天空里兜著圈子。
這是一個一覽無余的角度。我們不知道,十年后再次登臨,老城將是什么模樣。
這次的觀測點是財富大廈11樓,就在一建的旁邊。這是10月28日上午10點半(喀什的時差相比北京晚2個半小時),早上還密布的陰云突然裂開了一些縫隙,干凈的陽光筆直地瀉向老城。
依然是一片屋頂?shù)暮Q?,堆積的,擁擠的,散漫的。它們互相爭奪著每一寸土地,爭奪著每一寸藍天。屋頂上的搭建物、堆放的雜物,并不美,但它們個個都活著,而且極其生動,充滿了不可復(fù)制的煙火氣。還有那鴿子,白色的,不止一群,環(huán)繞著屋頂飛。
喀什老城那種熟悉的感覺撲面而來。這還是喀什的屋頂,喀什的格局。整座城在擠擠挨挨中,看不出街道的肌理,沒有中軸、對稱、均衡等營城規(guī)劃理念,它們只沒有道理地擠在一起,但又自有它的內(nèi)存邏輯。這個邏輯就是盡可能地擠出空間,擠進更多的生活。
熟悉的格局還在,黃土色的基調(diào)也保持著。然而,它分明又是一座新城了。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