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攝影愛好者來說,紀實攝影并不是一個陌生領(lǐng)域,且這種以記錄生活現(xiàn)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正逐漸成為許多攝影發(fā)燒友們所熱衷的拍攝方式。越來越多的攝影發(fā)燒友在紀實攝影拍攝過程中,感受到了紀實攝影的魅力,即具有記錄和保存歷史的價值,具有作為社會見證者獨一無二的資格。
如果,你到現(xiàn)在還認為,紀實攝影是男性攝影師的專利,那就OUT了。1月24日,色影無忌她影像線下第21期沙龍中,自由攝影師劉殊瑾,用自己的作品向沙龍中的攝影愛好者展示了自己身為女性攝影師,在進行紀實攝影拍攝時的種種優(yōu)勢。
在沙龍活動中,劉殊瑾展示了自己的“表情”專輯,“女性主義視角的變性人故事”專輯,“自然”專輯以及報道攝影專輯,這些專輯中,許多是未曾發(fā)表的作品,在報道攝影專輯中,她傳授了一些在有限時間內(nèi)完成拍攝任務(wù)中的技巧。“拍人物肖像時,有時場景和人物的狀態(tài)可能不盡理想,可以適當使用一些道具做前景,制造出符合人物氣質(zhì)的氛圍,比如用小盆栽做前景可以拍出知性的感覺,用電焊工具可以拍出時空隧道的感覺,電梯里的鏡子、咖啡廳的玻璃折射的街景都能襯出人物的氣質(zhì)。”
在談到她的私人拍攝項目“女性主義視角的變性人故事”專輯時,她表示,這組還未完成的作品,是首次向外界呈現(xiàn)。對于為何會進行這項私人項目,劉殊瑾表示,自己最初是做新聞攝影師開始的,她喜歡生活的變化,和處在人群當中。當圖片社的短平快難以滿足她對攝影的最初勾勒時,她便開始更多地拍圖片故事。一開始的圖片故事就是在用直白敘事,而后來,參加了“荷賽”,去了德國Geo雜志和一些攝影論壇,接觸了一些非常優(yōu)秀的攝影師和編輯后,她的故事有了根本的改變——那就是可以詩意的敘事,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獨特細節(jié)。
“我在國外學習時,有位老師跟我說:有的照片,可能你看了一遍卻覺得看了千萬遍,這種是讓人惡心的照片。而另一種照片是,看了千萬遍每次看卻好像還是第一次看一樣。我想要的是這種新鮮感,在生活中可能被你忽略掉的細節(jié)。這是我想要的,但是這當然不是商業(yè)照片。”她說,商業(yè)片或者報道攝影往往會被束縛,因此才有了“女性主義視角的變性人故事”這樣一個私人拍攝項目。
談到拍攝風格,劉殊瑾說,一個攝影師不應該因為別人不同的意見而輕易改變自己的風格。對此,她的老師——美國聯(lián)系圖片社總裁普雷基,給與了肯定,并鼓勵她一定堅持作品中的“原創(chuàng)性”和“特別之處”。“茹斯說讓我多學學用燈光,我已經(jīng)決定要為此請教一些廣告攝影師,但絕不會因此追求技術(shù)的極端。對于我,圖片的意義仍是最主要的。經(jīng)歷、個性、學識乃至性別都會讓你擁有一雙不同凡響的眼睛,看到事物最隱秘的情緒,這是語言無力能及的,照片卻可以留駐。就像女人,用她纖細的手指觸碰到語言所不能表達的縫隙。”
被問及在紀實攝影這個領(lǐng)域,作為一名女攝影師是如何在紀實攝影這個領(lǐng)域發(fā)揮性別優(yōu)勢時?劉殊瑾俏皮地笑了一下:“學會微笑,我去酒吧、街頭拍別人時,都是這樣對別人笑一下,比如我在酒吧拍照時,老板發(fā)現(xiàn)我了,如果他表現(xiàn)得不高興,我就對他笑一個,然后接著拍,如果發(fā)現(xiàn)他動怒了,我繼續(xù)笑一個,然后走掉。這就是作為女性攝影師的優(yōu)勢,但不止一個男性攝影師跟我說,如果換成男性攝影師像我這樣拍,早就挨揍了。所以,女性攝影師在這方面還是很占便宜的,哈哈~”
除此之外,劉殊瑾還認為,女性攝影師有著很多優(yōu)勢:細膩的情感,獨特的視角,而且在很多場合比男性攝影師更具有親和力——在所拍攝的題材上可能觀察更加細膩一些,特別對婦女、兒童的題材關(guān)注的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