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佳作欣賞

皖贛鐵路“最后的綠皮車”

來源:未知 責編:zhenni 2016-01-12

7101/2次列車曾經(jīng)是皖南山區(qū)群眾出行的重要選擇。

火車上的旅客

檢查火車

“綠皮車”早上6:30黃山起點站出發(fā)。

出發(fā)

“綠皮車”進站

夜幕下的“綠皮車”上的旅客

一對情侶依偎而坐

一對情侶依偎而坐

小孩

母女情

宣州區(qū)沈村鄒有發(fā)夫婦女兒05年大學畢業(yè)后在黃山工作他們時常乘坐這趟車已有十多年了。

宣州區(qū)沈村鄒有發(fā)夫婦女兒05年大學畢業(yè)后在黃山工作他們時常乘坐這趟車已有十多年了。

績溪縣上莊旺川汪國范老人坐這趟車去宣城看回家的路上。

一對老夫婦從績溪縣上車去蕪湖看望女兒。

一對老夫婦從績溪縣上車去蕪湖看望女兒。

放假回家的學生

“綠皮車”上的旅客

“綠皮車”上的旅客

山區(qū)小站

最后的“綠皮車”旅客與乘務員合影。

工作人員

列車長

“綠皮車”上的開水壺

旅客

旅客

小站上的旅客

車上吸煙區(qū)

“綠皮車”上的旅客

小憩

困了

臨時停車

列車播音員

“綠皮車”上的旅客

“綠皮車”上的旅客

溫馨

老年人游黃山路上

打撲克牌

情侶

列車員

打發(fā)時光

到站下貨的旅客

女列員的工作帽

旅途辦公

“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列車售貨員在過道上叫賣,是“綠皮車”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與“綠皮車合影”

到站后列車員們

旅途中的老哥倆

準備下車的旅客

列車員整理行李架

看老片子的旅客

拍照留影的情侶

旅客

來個自拍

小站

溫馨的早晨

拍照留影

查看大圖

7101/2次列車曾經(jīng)是皖南山區(qū)群眾出行的重要選擇。

火車上的旅客

檢查火車

“綠皮車”早上6:30黃山起點站出發(fā)。

出發(fā)

“綠皮車”進站

夜幕下的“綠皮車”上的旅客

一對情侶依偎而坐

一對情侶依偎而坐

小孩

母女情

宣州區(qū)沈村鄒有發(fā)夫婦女兒05年大學畢業(yè)后在黃山工作他們時常乘坐這趟車已有十多年了。

宣州區(qū)沈村鄒有發(fā)夫婦女兒05年大學畢業(yè)后在黃山工作他們時常乘坐這趟車已有十多年了。

績溪縣上莊旺川汪國范老人坐這趟車去宣城看回家的路上。

一對老夫婦從績溪縣上車去蕪湖看望女兒。

一對老夫婦從績溪縣上車去蕪湖看望女兒。

放假回家的學生

“綠皮車”上的旅客

“綠皮車”上的旅客

山區(qū)小站

最后的“綠皮車”旅客與乘務員合影。

工作人員

列車長

“綠皮車”上的開水壺

旅客

旅客

小站上的旅客

車上吸煙區(qū)

“綠皮車”上的旅客

小憩

困了

臨時停車

列車播音員

“綠皮車”上的旅客

“綠皮車”上的旅客

溫馨

老年人游黃山路上

打撲克牌

情侶

列車員

打發(fā)時光

到站下貨的旅客

女列員的工作帽

旅途辦公

“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列車售貨員在過道上叫賣,是“綠皮車”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與“綠皮車合影”

到站后列車員們

旅途中的老哥倆

準備下車的旅客

列車員整理行李架

看老片子的旅客

拍照留影的情侶

旅客

來個自拍

小站

溫馨的早晨

拍照留影


1月9日,往返南京、黃山區(qū)間的7101/2次列車,在皖贛鐵路運營32年后,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這列穿越世紀的列車正式結(jié)束營運,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取而代之的將是速度提升的空調(diào)客車。許多有著綠皮車情節(jié)的火車愛好者和沿線當?shù)鼐用竦镁G皮車停運消息后,紛紛自發(fā)登乘這趟“最后的綠皮車”,體驗綠皮車“文化之旅”活動。

7101\7102次列車的運行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列硬座8節(jié),定員940人,途經(jīng)我省黃山、宣城、蕪湖、馬鞍山等市,串聯(lián)起皖南山區(qū)數(shù)十個小站,成為皖南山區(qū)群眾出行的重要選擇。外出務工的農(nóng)民踏上這趟綠皮火車,春天的茶葉、夏天的龍蝦、秋天的大米、冬天的鮮筍……鐵路沿線優(yōu)質(zhì)天然的安徽特產(chǎn)源源不斷地運往南京以及長三角,這趟“綠皮車”成為“大山里的絲綢之路”。

這趟“綠皮車”又是鐵路職工的通勤車。每天載著沿線職工分赴各道岔、站點,履行線路和信號維護任務。

2010年起,我國“四縱四橫”高鐵網(wǎng)日臻完善,真正意義上的“綠皮車”越來越少。低廉的票價,“慢搖”的節(jié)奏,以及“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讓一讓啊……”化作記憶中的符號。7101/2次因此成為許多都市人追捧的“小清新之旅”。很多游客以此懷舊,享受“慢游”,從容欣賞皖南清麗的山水風光。

如今,皖南山區(qū)公路、鐵路交通建設成就斐然,特別是2015年合福高鐵、寧安高鐵的建成運營,宣城、蕪湖、馬鞍山等皖南地區(qū)迅速跨入高鐵時代,人們出行選擇更加多樣化。加上電子化辦公的實施,鐵路職工進一步精簡和本地化,定額為940人的綠皮車常常載不到200人,這趟慢車的功能日漸弱化。時代的發(fā)展終究使一些“綠皮車”的車輪默默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