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佳作欣賞

一個60后眼中的80后——《生于80年代》盧北峰作品

來源:中國攝影家協會網 責編:頓河哥薩克 2016-05-30

查看大圖

盧北峰

現任北京青年周刊常務副主編
1992年進入北京青年報任攝影記者,后任攝影部副主任
2004年調入北京青年周刊工作 2003年出版圖書《鏡頭說話》
2011年出版畫冊《生于80s》
2015年出版圖書《見證》

生于80年代
文/盧北峰

這個攝影專題,是關于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在北京各行各業(yè)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這一特殊群體的人物肖像。

2010年,這一年對于這個群體具有特別的意義。對于1980年出生的人來說,2010年是步入而立之年的30歲,30歲的人開始肩負責任和義務,開始感受為人父母的艱辛煩惱和甜蜜幸福;對于1989年出生的人來說,2010年他們21歲,是可以步入社會這座大熔爐進行焠煉的歲數,他們開始經受風吹雨打和苦難磨礪。

在中國,這一群體幼嫩的身軀和心靈還沒有真正成熟起來就開始被無數的欲望所誘惑,也被這些欲望所壓迫。他們是中國最具特殊意義的一個群體:出生并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和平年代;獨生子女;比任何其他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以及90年代)出生的群體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在劇變的社會中,他們背負著巨大的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壓力;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巨大錯位和激烈沖突導致他們身上放射出異化的人性光輝;他們是沒有掌控話語權的稚嫩群體,于是,他們把視點更多地關照在自己身上,期冀在自身尋找到一切答案,于是,他們變得更加自我,于是,他們只能被社會輿論誤解。

但不管輿論如何誤解,這一群體都在逐漸走向成熟。他們有自己對社會的獨立判斷和思想,他們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執(zhí)行力。

記得在我孩提的時候,父母帶著我去照相館照相,那就和過年差不多,心里可高興了,要穿上最好看的衣服,盡管那時候沒什么最好看的衣服。拍照的時候,我在鏡頭前很莊重,很神圣。在那個充滿革命口號的年代,在照相館里拍照是在體驗一種“儀式感”。我把這種“莊重的儀式感”移植到這個專題的拍攝中,讓所有來拍攝的男女都是一種表情——面無表情——地凝視鏡頭。服裝是他們自己的,是否化妝也由他們自己定,這一點是紀實風格,他們每一個人要拿一件或兩件“東西”,這“東西”也許是寵物,也許是自己喜愛的物品,也許是自己珍藏的感情見證,也許是想表達一種意見或夢想,也許是對自己影響很大的書籍,等等,如果他(她)有創(chuàng)意,就更好。每個人拿著“東西”在鏡頭前表現,就有了行為藝術的特征。

這純屬我個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我不迎合、不取悅任何人。我只是通過“特殊一代”的影像向人們展示這一群體的各個“面”,也許這個“面”不真實、做作,但這恰恰反映出“特殊一代”真實存在的那個“面”,這些“面”表達了我對當下中國社會的評判,以及我個人的思想。

與“特殊一代”在一起創(chuàng)作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我也有想法和創(chuàng)意,于是我們撞出火花,從而更好地完成拍攝。這真是一件很享受的工作。我非常感謝前來拍攝的每一位男女,感謝他們對我的支持,感謝他們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感謝他們對我說出的故事。